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优势病种

哮喘

时间:2015-04-03  

哮病是由于禀赋异常,遇诱因或感邪引发,以致肺失肃降,痰阻气道,气道挛急所致发作性疾患。发作时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西医学 的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等疾患所致的哮喘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 1 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 2 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诱发。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 3 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4 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罗音。 5 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痰液涂片可见嗜酸细胞。 6 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 7 应与喘证相鉴别。 [辨证论治] 1 发作期 1.1 冷哮 症状: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暗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例方: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1.2 热哮 症状:气粗息涌,喉中哮鸣,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咯痰色黄或白,粘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例方:定喘汤。 1.3 寒包热哮 症状: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咯痰不爽,痰粘色黄,或黄白相兼,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舌苔白腻罩黄,舌尖边红,脉弦紧。 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例方:小青龙加石膏汤。 1.4 风痰哮证 症状:喉中痰涎壅,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箫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咯痰黏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发前自觉鼻子,咽喉,眼睛,耳朵发痒,喷嚏,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随之迅即发作,舌苔厚浊,脉滑实。 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例方:三子养亲汤。 1.5 虚哮证 症状: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哮喘,口唇爪甲青紫,咳痰无力,痰涎清稀或质黏起沫,面色苍白或颧红唇紫,口不渴或咽干口渴,形寒肢冷或烦热,舌质淡或偏红,或紫暗,脉沉细或细数。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例方:平喘固本汤。 2 缓解期 2.1 肺睥气虚 症状:气短声低,咯痰清稀色白,面色白,平素自汗,怕风,常易感冒。每于发前喷嚏频作,鼻塞流清涕,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 治法: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例方:六君子汤。 2.2 肺肾两虚 症状:平素痰多,倦怠乏力,脘腹胀满,食少便溏,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腻或白滑,脉象沉缓或弱。 治法:补肺益肾。 例方: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其他疗法] 1 中成药 1.1 虚寒型哮喘者,可口服黑锡丹,每次3g,每日服3次,淡盐水送服。 1.2 寒实型哮喘者,可口服紫金丹,每次服5~10粒(<150mg),每日1次,睡前冷茶送下。 2 中药针剂 2.1 双黄连粉针剂3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适用于发作期热哮证。 2.2 鱼腥草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适用于发作期热哮证。 2.3 元阳欲脱者,可选用参附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2次。 3 针灸疗法: 可选列缺、尺泽、风门、肺俞、大椎、丰隆、定喘、太渊等穴。 4 外治疗法 4.1 胡椒7粒,捣烂后用鸡蛋清拌和,贴于足心涌泉穴。 4.2 白芥子、延胡索各20g,甘遂、细辛各10g,共为末,加麝香0.6g,和匀,在夏季三伏中,分3次用姜汁调敷肺俞、膏肓、百劳等穴,约1~2小时去之,每10日敷1次。 5 西药疗法 5.1 发作期可选用解痉药、祛痰药;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5.2 合并感染者,给予有效抗生素。 [治法改进] 在化痰降气基础上加用,提倡使用活血化瘀法,此是以“久病入络”为前提。瘀血是在痰气交阻这一病理基础上继发的病理因素。对于缩短病程有实际作用。 [疗效标准] 1 临床治愈:哮喘控制,哮鸣音消失。 2 好转:哮喘减轻,或发作次数减少。 3 未愈:症状无变化。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