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度

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走好“特色”“服务”“发展”三步棋

时间:2015-09-2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白晓芸 章关春 徐尤佳

杭州市中医院于2014年4月开始实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面对“药品零差率”带来的挑战,在医院用地有限的情况下,以“中医保领先,西医跟踪前沿”的发展理念,在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打造“优质服务新模式”,医院得到了持续健康的发展。

中医保领先,西医跟前沿

“中医特色和优势是中医医院的立足之本,也是中医医院发展的最大动力。”杭州市中医院院长杨勇虽出身西医,却非常重视中医。在该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医特色及其临床疗效被作为衡量科室和医院工作的一项“金指标”。

每年医院都与各科室签订综合考评目标,在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发挥、中药饮片使用、单病种治疗、三级查房考核、新技术新项目等方面制定目标、提出要求、实行动态管理和督查。特别是在单病种管理实施上,将做得到位和确实有效的转化为电子临床路径管理,确实规范了诊疗行为,缩短了住院天数,控制了患者的费用,有效降低了药品比例。比如小儿科的“支气管肺炎”实施电子临床路径一年来,平均缩短了住院天数4天;乳腺科的“乳腺癌”单病种,使住院患者的费用明显下降。

在“金指标”的“指挥”下,该院门诊中医治疗率达70%以上,病房中医治疗率达80%以上,门诊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比近20%,中药饮片处方占总处方的比例达60%。

今年上半年经过评审,该院成为杭州市中医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中药药事质量控制中心、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质量控制中心和中医“治未病”质量控制中心的挂靠单位。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必须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中医的特色发挥在临床,临床上有‘撒手锏’,才会真正有竞争力。”为此,杨勇带领医院领导班子,在实施“育名医、创名科、建名院”的“三名”战略中,把“名科”的作用着重凸显出来。

“院领导要做好‘肩膀’,让有中医优势的专科先上去。”作为该院胸外科专家、博导,杨勇大力帮助、支持和培育有中医优势的专科发展。该院有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其中肾病科和中医妇科还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两个科室年门诊量分别能达到27.4万、20万人次,出院4655 人次和3133人次。

如果分析一下这两个专科的骨干人才构成,都不由地让人竖大拇指:全院共8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两个专科就占了5位;省级名中医共13位,他们也有7位。

“我们的发展路子是‘以人带科、以科带院、发展专科、科技兴院’。学科(专科)的建设关键是要有业务精湛、责任心强、有敬业精神的学科带头人,其次要有一个好的人才梯队。”杨勇认为,一个学科(专科)的创建和发展,不能依赖某一个人,必须是靠一个团体;一个不可复制的团体,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

为打造有生命力的专科团队,该院依托院内外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各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来选拔人才,培养科室骨干。对一些重点人才的培养,多希望他们能整合国内医家之长,代有创新。现任中医妇科主任章勤是已故名医何氏女科何少山的学术继承人,医院曾派她到江苏省中医院跟随妇科专家夏桂成学习,又到上海的朱氏妇科学习。

“中医成才和西医不一样,有一个传承带教的过程。”杨勇说,“要先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才会有创新。”目前,该院已为院内30余位各级名中医配备学术继承人60余名。建设国家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3个、省级4个。

近年来,医师多点执业和院外中医馆所的高额薪酬动摇了一部分人的心,为了让专家们安心工作,医院专门拿出一部分钱来,作为专家补贴。同时让专家们坐诊医院广兴堂国医馆、名医馆、女子会所等,在提高他们收入的同时,医院名中医整体对外的影响力也提高了。

“对于一个病人来讲,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疗效第一。所以临床上能用中医解决好的,就用中医解决;能用西医解决好,就用西医解决,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杨勇说,作为三甲中医院,西医不能落后,要跟得上时代发展。医院近年来成立了腔镜诊疗中心,开展系列腔镜下手术,三类以上手术比例达50%以上;配备了ECT、256iCT、3D-DSA等先进设备,在开展各类新技术、新项目,引进各类新仪器、新设备上下足了功夫。

心里有患者,服务无止境

走进杭州市中医院,空间不大的门急诊大厅里,摆放着数十台智慧医疗多功能自助机,患者有序地在自助机前操作着。虽见人来人往,但没有等候,没有长队,让人难以想象这是一家年门急诊近200万人次的医院。

“智慧医疗不错,我们这些常吃中药调理的老病号感觉特方便,挂号、付费都不用排队,太方便我们这些老年人了。”自助机前,70多岁的郭先生正娴熟地用医保卡挂号。另一台自助机旁,一位30岁左右的女士正打印检查报告单。她曾患有严重的盆腔炎,在医院调理一段后,半年前顺利怀孕。“以前看病都是我和老公分头行动,他排队付费,我去做检查拿药,怎么也要半天时间。现在好了,从进医院到取好药,总共也就40分钟。”

“患者是医院的顾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购买的其实是医院提供的服务。”该院医务科副科长涂晓介绍说,这些年来,医院病房床位经常处于饱和状态。由于医院处于杭州市中心区,用地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医院除了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外,把“做好服务”作为医院近年来以及今后几年着重改进的重点,尤其是就医服务流程,是改进的重中之重。

早在2012年下半年,该院就在杭州市推行“智慧医疗”的大背景下,率先推出“快医通”就医模式,患者凭各类医保卡、市民卡、健康卡或医院的就诊卡,在医院的自助服务终端或窗口,与银行卡绑定,生成个人就诊账户。凭着个人账户,就医者可以自助预约挂号,就诊时“边诊疗,边结算”,大大省去了排队挂号、划价结算的等候时间。

目前这一流程已日渐完善,普通门诊和专家门诊、医技检查全预约分时段诊疗、服务已全部实现。全院取消了门诊和病区检查的手工申请单,全部改用电子申请单,检查结果可根据回执单上的指定时间前来打印报告或通过手机APP、网络查询。

“快医通”刚开始实行的时候,许多患者不理解。“那时每天我们都会收到很多患者的投诉。但很快大家发现这样做很便捷,转而欣然接受了。”涂晓说,医院为使“快医通”尽快发挥作用,调动医生在诊间系统结算的积极性,每结算一笔给医生适当奖励。今年上半年,该院持市民卡人群诊间结算率达到78.02%,在杭州市持续排名第一。

杭州市中医院中医特色浓厚,每年60余万张的中药饮片处方量考验着医院的服务能力。为方便患者取药,减少患者在医院的滞留时间和往返次数,近年来,该院与中国邮政合作,为在医院配方中药饮片、代煎中药的患者提供免费配送上门服务,24小时内杭州市区六主城区内的患者就可以拿到,省内平均2天可以送达。

服务模式是可以不断创新的,只要心里装着患者。在该院老年病科病区,记者看到在病房外摆放着一个小小的“移动护士站”——手动推车上一台电脑上正显示着护理记录,一位年轻的护士在一边忙碌着。

护理部主任冯莺介绍说,这是今年4月该院实行的“护士站前移、全程化、连续化的无缝隙护理”,把护士站“搬”到了病人身边,也把被动服务变成了主动服务。护士们手中的PDA(无线手持终端)上面有所负责每位患者的护理项目,什么时候需要服药,什么时候需要打点滴、做治疗一目了然。PDA上有扫描头,护士在执行医嘱时,扫描患者腕带上的条形码,不仅可以核对患者信息,还可以准确地记录下执行时间和流程。

一间病房内,责任护士葛美芳正和患者周奶奶探讨饮食调养问题。“过去我吃饭口味重,现在吃得越来越清淡,各项指标也都降下来了。”周奶奶对这种护理模式赞不绝口。她说,以前有什么事情要去护士站找护士,现在她们时时进来巡视,还跟自己聊家常,跟家人一样,感觉心情都放松了。

冯莺告诉记者,护士站前移把护士从病房到护士站来回跑的时间还给了患者,增加了护士和患者相处的时间,趁机把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在病床边开展起来了,患者普遍反映明显感受到了护士的关心和照顾。

借助信息技术,该院病区不仅把护士“前移”到患者床边,把住院结账服务也移到了患者床边。2014年市级医保新政策的实施,要求单病种病人进行每月结账。为方便这些患者,住院结账处的工作人员分批到患者床边进行结算服务。同时,各病区全部开通结算系统的端口,患者也可选择在病区护士站直接结算。现在该院的床边结算率已达到95.08%以上。

医院要发展,硬件须配套

医院要发展,人才和技术是关键,但硬件同样要跟上。

杭州市中医院目前的院址是1979年迁入的,占地不到30亩。当时床位200张,职工人数近400人。经过30余年的发展,目前医院临床、医技科室40余个,开设病区31个,开放床位1000张,职工1500余人。有限的空间已难以满足医院医、教、研快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近些年来大型综合性医院纷纷盖起现代化的建筑,诊疗环境的舒适度和整洁度大大提高,这让医院基础设施的提升工程启动迫在眉睫。

该院办公室主任胡国光介绍,2007年,医院15层病房大楼启用,外科科室搬进了宽敞明亮的病区,床位大大增加,住院环境显著改善。此后,医院对原有的病区重新陆续进行了修缮,使之布局更加合理,环境更加优美整洁。

但门急诊就诊环境一直是医院的一大软肋,2013年,该院正式启动了门急诊楼的就地改建工程,目前还在改建中。改建后,建筑面积将增加一万余平方米,科室布局和就诊流程将更加科学,就诊环境将大大改善。“按照市政府要求,要真正将目前的院区打造成功能齐全、硬件一流、品味高雅的园林式医院。我们正在努力。”杨勇说。

鉴于医院本部因占地面积的限制,在规模上难以进一步扩大,医院积极争取,于2014年启动了占地132亩,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的丁桥分院的建设。

“新院区将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和‘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标准,打造一家既有现代医学技术水平,又有传统医学优势的大型综合性中医院。”杨勇说,未来的杭州市中医院,将有两个院区——武林门总院区和丁桥院区,床位2000张,员工2500人左右,既具有浓厚的中医文化,又有雄厚的急救、康复和综合实力,拥有广兴堂国医馆、广兴堂中医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及杭州市中医药制剂中心,进行集团化运作。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