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度

2015年度中国中医药新闻人物特别报道

孙光荣:弘扬中医药文化,始终在路上

时间:2016-01-2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杨柳

  孙光荣(1941.11-),男,汉族,湖南浏阳人(祖籍安徽庐江),自1958年7月14日起,从事中医临床56年,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院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改革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委员会委员,湖南中医药大学顾问兼中医学院名誉院长,长春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澳门科技大学荣誉教授等。

  “没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孕育,就没有中医药学;没有中医药文化素养,就没有真正的中医药队伍;没有中医药文化的科学普及,就没有巩固的中医药服务阵地;没有中医药文化的发展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国医大师孙光荣对中医药文化如此定位。他奉“以人为本、效法自然、和谐平衡、济世活人”为圭臬,传播中医药文化身体力行,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殚精竭虑。2015年,孙光荣当选该年度中国中医药新闻人物。

  不遗余力 诠释解读明大局

  从2014年9月起,孙光荣连续在《中国中医药报》头版专栏刊发了“读懂习总书记讲话中的中医观”系列文章,共16 篇。文章引经据典,以深邃的思考、透彻的理解,阐述了“中医大道”“上医治国”的深意,在行业内外引发轰动。这些辑释既帮助中医药从业者全面深度地理解中医、发展中医,又使得行业外领导干部加深了对中医的了解;看似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大道理也能为普通读者生活带来启示,受到来自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层读者的夸赞。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独到见解却是一位74岁高龄的老人在每天繁重的临床、教学工作之余所完成的。

  孙光荣16篇辑释的范围涵盖了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2月之前的系列重要讲话,其中《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反腐败应扶正祛邪,不能养痈遗患》等篇章文采飞扬,鞭辟入里。

  谈及那句大众所耳熟能详的“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时,孙光荣说,钥匙是开锁的必备工具,是打开锁固范畴的开路先锋。虽然蕴含、体现中华文明特色的瑰宝数不胜数,但能担当“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的唯有中医药学。因为只有中医药学全面、系统、完整地保有中华文明的核心理念;只有中医药学在基本观念、实质内容、思路方法、表述方式等方面,能够全面、系统、完整地保有中华文明的基因;只有中医药学在凝聚中国古代哲学智慧、健康养生理念、防病治病的理法方药等方面,能够全面、系统、完整地保有中国古代科学的成果。所以,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就是这一把:中医药学。换而言之,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开路先锋。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医药“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这就全新地、明确地再次确定了中医药学在中华文化复兴新时期的重要地位。

  这样富有哲理又引人入胜的片段不在少数,孙光荣在精准解读了重点词句之余,又从字里行间阐明了中医观思维在治国理政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读后振聋发聩、令人受益匪浅。

  自2010年6月20日在澳大利亚出席由南京中医药大学与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办的“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上发表讲话以来,至2014年12月的4年多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国际会议和重大国际交往活动中6次提出要将中医药作为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选项,在党和国家会议的重要讲话中10次熔铸中医观用于治国理政,适时、精准、巧妙地引用中医思维方式、理论原则及其观念和术语,深刻、恰当、生动地阐明了其执政兴国、执政利民、执政惠世的理念。

  谈起这16篇辑释的创作初衷,孙光荣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正在引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做出“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严惩贪污腐败,力促风清气正,规划着“十三五”建设发展新蓝图。

  文章有此高度,皆因作者胸中有丘壑,亦源自孙光荣日积月累养成的大局观。自1981年起,他一直参与国家及部分省市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的调研、起草、论证工作,历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中医药文化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等起草小组成员或主要执笔人、专题论证专家。他亲历并见证了这个时代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进程,尽心竭力推动其前行。他对中医药倾注心血之余,更怀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他的诠释,助力推动中医药成为国家战略,凝聚了全社会对中医药的共识。

  积极进言 捍卫中医药阵地

  在不断追求中医药学术进步的同时,孙光荣还坚定不移地捍卫中医药阵地,竭心尽力地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从“衡阳会议”到现在,孙光荣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持续不遗余力地“忠言商国是”,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心血。

  孙光荣认为,“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本质体现中医药特色与优势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在新时期,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是引领和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对弘扬中医药文化,他理解深刻、认识独到、观点新颖,并身体力行推广发展,使之成为显学。他提出,中医药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效法自然、和谐平衡、济世活人”,由六要素构成,即人文观念,体现在“天人合一”“致中和”;防治思想,体现在“治未病”“防重于治”;思辨模式,体现在“整体观”“辨证论治”;治学方式,体现在“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医德医风,体现在“本立道生”“德业双修”;行为准则,体现在“精诚专一”“淡泊名利”“大医精诚”。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医药事业在不断地求生存、图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中医药行业内外也出现了诸多质疑:“‘中医药现代化’究竟要把中医药引导到何处去?”“中医药有什么特色优势?”“中医药的医、教、研照现在这样下去,行吗?”等等,社会上刮起了一股“唱衰”中医药之风。孙光荣于2005年3月18日致书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阐明中医药特色优势,分析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十条建议。不久,吴仪副总理批示:“请高强、佘靖同志阅研,孙光荣教授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表现出的热情令我感动,请高强同志能亲自听取孙教授的意见。”后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组织力量针对这封信提出的问题与建议,进行了深入调研,向原卫生部、国务院提出了专题报告。

  数载春秋 传播文化建功业

  多年来,孙光荣不遗余力地通过讲座、科普及写作传播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在海内外主讲中医药文化及养生专题近90场。他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文化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仁堂”中医大师等殊荣。他曾担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班医古文、中医文献学教师16届,创建了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研究所、湖南省中医药科技信息中心。2015年1月,孙光荣受聘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院院长,致力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承、传授、传播的旗舰,开展中医药文化研究、教育等工作。

  他公开发表论文120篇、出版独著/合著学术专著23部,其中《医用文言基础学》《中藏经校注》《中藏经语译》《中国历代名医名术》《中医经典养生名言录》等专著影响深远。

  孙光荣还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的综合信息库、典型医案研究课题,担任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综合课题组副组长,并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二等奖1项、亚太地区经贸博览会金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全国中医药科普图书著作奖一等奖1项、中医药金话筒奖1项等。

  行医教学 开拓创新启后学

  自1958年7月14日起,孙光荣从事中医临床56年。当选国医大师之后,他依然活跃在临床、教育一线。他提倡“中和”学术思想,提出中和思想、中和辨治、中和组方,形成“调气血、平升降、衡出入”的诊疗思想,擅长治疗中医内科、妇科、的脑病、肿瘤、带下、情志病等疑难杂症等,用药特点是“清、平、轻、灵”,创造了经方化裁应用模式,研制了系列经验方。他善用精方组方用药,讲究药少而效验效宏,皆因其上通晓《灵》《素》,下涉猎百家,融会贯通于胸中。如此,才能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巧妙化裁,做到心中有大法、笔下无死方。

  他著有《中风康复研究》《炎症的中医辨治》《神经系统疾病的中医辨治》《中医养生大全》,他还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曾获国家自学成才奖章、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省级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年届退休,孙光荣又一次敢为人先,带头开创了中医药现代远程继续教育事业。2000年,他提出创建网络教育学院,促成湖南国讯医药集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经教育部考察与论证,成立“北京中医药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使中医药在职人员得以通过继续教育获得学历,保证他们的临床学术能如有源头活水,时有创新。2005年起,他不怕辛苦畏艰辛,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第二、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训班的组织实施与教学工作,近千名学员均从各省优秀中医主任医师的高级人才中选拔。他还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委员会委员、全国名老中医孙光荣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创建了北京二十一世纪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世中联<北京>远程教育科技发展中心)、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等,并荣获中医药继续教育终身成就奖。

  虽然已是声名斐然,但孙光荣依旧保持着谦虚谨慎、清廉自律而又特立独行的为人处世之道;他治学行医既善于正本清源,又不忘开拓创新,提出培养新名医要达到明志、明德、明理、明术、明法、明业之“六明”的要求,提出中医药文化“以人为本、效法自然、和谐平衡、济世活人”的核心理念,提出中医药继续教育可分为高精、就业、增进、规范教育四个层次的发展思路。在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技、产业、文化各个领域都贡献卓著,感动业内外,蜚声海内外,真正无愧为一代“明医”。

  一位卫生界的老领导深刻地说道:“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及中医药的继承创新,需要一种特殊的人才。这种人才需要有一种品德,叫坚贞;这种人才需要有一种智慧,叫悟性;这种人才需要有一种精神,叫奋斗。孙光荣就是具备了这种品德、这种智慧、这种精神的一个人才。”(中国中医药报记者杨柳)

(责任编辑:朱蕗鋆)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