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上直播

视频访谈 | 张其成委员:国学知识有助于更好理解中医

时间:2016-03-10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2016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中,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会聚北京共商国是,中国中医药网特别开辟“两会e中医”视频访谈专题报道。

  主持人:中国中医药网执行总编 高新军

  受访嘉宾: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 张其成

  【以下为访谈内容摘编】

  主持人:张教授您好。我们知道这几年来中医药教育变化很大,很多院校都在探索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的教育模式。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中医药院校中唯一一所211学校,您怎么看待北中医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的作用?

  张其成:北京中医药大学是唯一的教育部直属211大学,到今年成立60周年,在这期间探索了不少新的路子。开设过5年学制、7年学制、8年学制,还有9年学制,9年制就是学士、硕士、博士一条龙,还开了好多实验班以及一些专题实验,应该说探索出不少经验。

  主持人:您在今年的提案中建议集国家力量来建立一所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那么您认为所谓的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张其成:世界一流大学至少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第一是学科,一流大学一定要有一流学科。中医药主要涉及到三个一级学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和中药学。北京中药大学的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都是全国第一。第二个条件是人才,要大师云集。大师包括国医大师、院士、学者等等,我们北中医有国医大师,但目前还没有院士。第三个就是要有绩效,也就是产出,你取得了什么成绩,你对整个社会做了什么贡献。

  主持人:您在平常教学中接触学生比较多,您觉得目前大学生对于中医药知识的学习和接纳能力是怎样的?跟以前的学生比起来,现在学生他的思维比较活跃,可能跟以前学生有所不同,能不能介绍一下?

  张其成:的确有不同。这一代可以说是网络的一代,接受新兴事物能力极强,掌握信息非常迅速。但是刚接触到中医时,会觉得跟原来学的东西不一样,很难接得上中医思维。所以我觉得,在低年级阶段就应该要按照传统的中医、也就是大医的培养模式来培养学生,要讲五经、三史、诸子、内典、老庄以及古代科学知识,这些是成为大医的基础。我们北中医非常重视国学知识,在全国率先开设国学院。朱良春老先生在我们国学院成立的时候专门写了贺词,贺词里讲到,“秀才学医,笼中捉鸡”。你要先当一个秀才,再学医,那就是一个大医了,而不是一个医匠。

  主持人:您是中医药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您认为中医药与中华文化是什么样的关系?

  张其成: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其实这句话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中医药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可以用两句简单的话概括,一个叫做“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大家都很清楚,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句更重要,叫做“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它是一个代表,离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最为贴近的。另外,中医药文化是集人文和科技于一身的。现在一提中华文化大家马上想到儒释道,其实中华文化有四大金刚:儒释道医。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医的医道源于道和儒,它的思维方法和儒释道完全相通。

  主持人:近几年,很多影视文学作品都融进了中医药元素,比如最近热播的《女医明妃传》。您怎么看待这些作品对中医药文化转播起到的作用?

  张其成: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促进了中医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普通的老百姓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对中医普遍陌生,不太了解。影视作品的热播扩大了中医的影响力,这对中医来说是好事情。但是,另一个方面,它有不严谨的成分在里面。比如女医在宫廷里不能给男人看病,涉及的那些偏方土法也值得推敲,弄不好就会产生负面影响。但是我就觉得中医药传播一定要借助这些传播方式,包括电影、电视、互联网等等,把中医的味道、中医的故事、中医的那些经验好好呈现出来。

  主持人:有网友希望您能推荐一些书目,通过阅读来增加国学知识,增进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

  张其成:我推荐三本书吧。第一本是《易经》,第二本是《道德经》,第三本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我建议不要看教材,教材是选读,还不够,一定要读全文162篇。这三书是学好中医的基础。所以我希望大家好好阅读,了解中医。(中国中医药报记者 栗征 整理)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