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度

浙江海盐:基层中医有了“云”翅膀

时间:2016-05-1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章关春 黄群深 谢震宇 蒋延峰

  2015年,全国第一个县域部署的“互联网+”中医智能云系统落地海盐,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各地各级名老中医的诊断。

  近日,在“第七届浙沪社区中医药服务论坛”上,海盐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徐世民介绍了中医智能云系统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做法和经验。海盐县出台并实施的《海盐县中医信息化行动计划》,让基层中医插上了“云”翅膀。

  具体做法

  注重政府投入,全面推进基层中医信息项目源

  县政府先后投入4000余万元用于卫生信息化建设。目前,已全面建成了两个云数据中心、一张千兆卫生专网,信息化涵盖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处方、检验、体检、放射、病理、心电、医院管理、财务、临床合理用药、医保实时结报、消毒、人力资源、120急救、卫生应急决策指挥等领域。依托卫生信息化技术支撑,搭建了县临床检验、放射、病理、心电、消毒等七大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型中心。

  2015年下半年,该县选择县中医院、武原街道和秦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澉浦镇卫生院四家医疗单位作为“互联网诊间”试点单位。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县财政投入50多万元,在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面部署了中医智能云系统。

  中医智能云系统,让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医学有机嫁接,将涉及中医诊疗的临床信息通过数据的形式进行集成化管理。智能辅助开方和在线特需服务是这套网络应用平台主要的两大核心功能。

  强化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基层中医智能应用

  为尽快使医务人员掌握中医智能云系统的应用,提高业务操作技能水平,针对医务人员不同业务的需求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培训。

  一是开展“订单式”培训。培训对象为卫生计生部门领导、医疗机构负责人以及局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培训内容涉及信息技术当前发展与应用现状,互联网+中医的健康产业前沿,中医智能处方系统的设计架构、实施计划和发展规划等方面。

  二是开展“师资式”培训。各医疗机构选定一名年轻、懂中医的医务人员和信息管理员作为师资骨干,就中医智能云系统的框架功能、业务规范、应用操作、系统维护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

  三是开展“定向式”培训。重点对317名中医师、能中会西人员和社区责任医生开展“互联网诊间”应用培训。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各医疗单位对中医智能云系统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确保了临床操作和应用,增强了中医智能云系统的驾驭能力。

  强化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基层中医服务效率值

  中医智能云系统的部署和应用,拓宽了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渠道,加速了青年中医师和基层中医师的成长。为青年中医师提供了学习的平台。通过开通智能辅助开方功能的学习平台,使青年中医师学习经验开方选药,进入平台数据库,可借鉴已有的病例治疗方案。

  依托“互联网诊间”适宜技术平台,开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应用,指导基层中医师熟练掌握、正确应用适宜技术,提高临床疗效。通过在线沟通交流,不仅可以实时获取解决方案,在专家的指点引导中不断进步;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学习平台,将专家的经验相传与知识所授及时记录下来,为己所用。

  成功秘诀

  “互联网+”拓宽了基层中医新视野

  现代疾病谱的变化给中医药理论和方法带来新的挑战,倒逼着必须不断拓宽基层中医发展的新视野。

  海盐运用“互联网+”现代技术和方法,探索中医智能云系统建设,推进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实现中西医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中医药服务、满足群众需求等三个方面。

  在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不仅完善了中医师承制度,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得到保存和传承,而且遵循了中医药发展客观规律,创新了院校教育和实践基地结合的培养模式,丰富了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

  在中医药服务方面,紧贴需求,找准定位,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传统和现代医学相结合,创新了中医药医疗服务模式,丰富了临床诊疗方法和手段,给中医药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满足群众需求方面,中医电子病历临床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整合、汇集古今中医药文献,为今后开展面向县域中医药疾病诊治、养生保健等中医药科研提供了原始材料,逐步形成个性化、智能化健康决策支持服务能力,促进群众健康水平的提升。

  “互联网+”创新了中医师承模式

  中医智能云系统开发的“互联网诊间——在线特需服务”功能,能让群众不出县就能享受全国名老中医师的优质医疗资源,也让青年中医师、基层中医师不出县、不脱产,就能成为名老中医甚至国医大师的传承弟子,有效解决了基层中医药专业人才因帮带力量不足造成的培养不力、持续性不强的问题。今年,海盐县尝试在“互联网诊间”打造连接全国名中医的现代中医诊疗新模式。

  3月份以来,共上传疑难杂症100余例,开展与名中医互动,这让海盐的青年中医师、基层中医师有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同时,该县实施全国名老中医互联网传承工程——名老中医网上收徒,由名老中医对拜师者进行远程网上指导。近日,国医大师王琦师承网络工作室专家亲临海盐,全县21名中医师成为国医大师王琦的网络弟子。“互联网+”创新了中医师承新模式,培养出具有地方影响力的、符合现代中医药服务需求的中医药骨干人才和名中医,为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储备了人才资源。

  “互联网+”规范了基层中医新诊疗

  中医药疗效好,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和接受,但中医在诊疗、处方书写等方面的不规范和用现代语言、西医化表述中医诊疗的方式却备受质疑。这些现象在基层,特别是年轻中医师和责任医生中较为普遍存在。规范基层中医执业行为是推进基层中医发展的重要措施。海盐的独立于西医电子病历系统的中医辅助开方平台,修正了中医电子病历的西医化发展,规范了中医诊疗行为,规范和完善了中医药处方的书写和饮片处方、中成药处方的记录要素,提高了中医病案的保留价值和参考价值,为每一位基层中医师,能中会西和责任医生的临症调阅参考、对照分析、加减配伍、经验总结提供了便利。饮片合理用药提醒,则保障了临床用药安全。通过启用中医辅助开方平台,有效地辅助了基层中医师诊疗,极大地提高了中医生整体业务水平。据统计,海盐县中药处方的规范书写正确率已达到90%以上。

  “互联网+”激发了基层中医新活力

  “创新引领发展、信息技术促进转型、融合提升竞争力”是推进基层中医健康发展的三大关键要素。海盐县在推进“中医基层化,基层中医化”的进程中,让群众感受到中医药传统治疗“简、便、验、廉”的特点和独特疗效。然而,传统的诊疗方式难以提高诊疗效率,制约了基层中医事业的深入发展。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服务效率,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中医药服务需求,海盐从实际出发,将促进基层中医药持续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将“互联网+”新思维贯穿融合于中医药服务全过程,以“互联网+”中医智能平台为载体,努力实现中医药服务的信息化。随着中医智能云的全面覆盖和应用,海盐县中医药服务的活力得到了不断释放,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冬令膏方”、“冬病夏治”等中医药治未病手段全面使用,并延伸到社区卫生服务站。2015年,县域中医就诊人次达到了89.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了9.15%。

  海盐县对推进中医信息化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医改难题,基层中医药事业进入了快速、规范发展的轨道。

  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传统的理念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产生的碰撞也显现出中医药发展中的一些不足。如:传统就医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之间脱节;中医药青年人才基数不足;中医药知识更新及中医服务的思想观念还不能与时代同步等。

(责任编辑:姜洁冰)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