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管理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临床康复一体化打造医院特色

时间:2016-07-2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向佳

  编者按:《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让中医“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康复治疗虽不能改变疾病本身带来的损害,但功能的恢复能提高生活质量,甚至帮助患者尽早重返社会。近年来,医生和患者逐渐认识到康复的重要性,而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由于优势突出,也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以及综合医院发展康复的重点方向。与大部分医院将康复结合几个科室不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在全国率先探索了临床康复一体化的模式,将康复深度融入全院临床科室,取得了初步成效。

  汪先生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做了一个膝关节手术,要放在过去,他需要在骨科住院,手术后转入康复科进行康复训练,出院后,每次复查要分别到骨科和康复科门诊挂号、检查。而现在,4步变成了1步,汪先生从进入骨科病房,骨科医生和康复师便会共同为他制定手术和康复方案,从术前便开始功能训练,术后的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帮助他大大缩短了卧床时间,达到了满意的功能恢复效果。

  “看似住院时间变长了,但明显提升了康复效果,患者好评率大大提升。”医院院长王杰宁表示,不论是患者的治疗效果还是医生和医院治疗水平的提升,都从临床康复一体化管理中尝到了甜头。

  治疗与康复不再脱节

  “如果一个病人说:‘医生你手术做得很好,但我还是动不了。’我想这是对医生最大的讽刺。”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骨科主任顾小华看来,让病人康复是医生的职责,而康复治疗的整体融入,让这个目标实现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金大妈是从上海某三甲医院做了颈腰椎手术后转到这里进行康复治疗的,她的家人从康复治疗带来的巨大变化中看到了康复治疗对于病人的重要意义。

  “医生开了刀好像任务就完成了,第一次手术后出院时也没给予指导,我们自己在家完全不知道如何护理。”金大妈的老伴说,因为恢复情况不好,金大妈又先后做了两次手术,直到在医生的推荐下转到七院进行康复治疗,他们才看到了希望。“每天都不一样、每天都在进步。早点开始康复治疗就好了!”金大妈的女儿说。

  “病人和医生的观念都要转变,不是开了刀就完事了。手术占一半,康复占另一半。”康复师李四波说。

  如今在七院,治疗与康复的融合绝不仅仅是过去请康复医生会诊这么简单。骨科病人在手术以前就已经有康复师介入,指导病人在不影响骨折、疼痛、治疗的前提下做一些动作,同时在手术后制定康复计划,对病人很有帮助。“过去手术治疗与康复是脱节的,现在是‘一条龙’服务,让病人得到最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病人‘躺着进来,走着出去’,他们也非常满意。”顾小华说。

  在神经内科,功能康复的早期介入同样显得非常重要。“介入晚耗时长,不能达到好的疗效。早期就介入,就能让患者更快回归社会。”神经内科主任詹青表示,如今他们的神经内科医生与神经康复医生共同为病人提供服务。

  在这里,康复的理念逐步被患者接纳,只需要付出1/5费用,就能得到1/2效果的康复介入,让患者的满意度不断提升。“虽然多住了十多天院,但我恢复得很好。”不少患者如此评价。

  从抵触到共同提升

  康复临床一体化的最终目标是为病人服务,让病人的功能得以恢复,更早地回归社会,达到疾病治愈和功能恢复的完整健康。但实践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临床科室与康复的融合是一个逐渐接纳和探索的过程。“大家都在做康复,但很多医院不是一体化而是脱节的,存在病人信任度和跟进的问题,病例的系统统计也难以实现。”医院副院长周一心说,他们正在探索的是一条新路。

  “一开始也有抵触情绪,手术医生觉得康复没必要过早介入,康复师没有自信不敢参与制定方案。”拿了30年手术刀的骨科主任顾小华也同样面临过困惑,但经过1年的慢慢磨合,二者取长补短,各自成长为更为实用的人才,最终受益的还是患者。“过去康复师没有专项和特长,现在可以细分方向,例如专门做脊柱康复,从手术到后期指导整个过程他们都非常清楚;西医的主刀医生也对康复理论进一步掌握,大家共同来解决病人的问题。”顾小华认为,今后骨伤康复要干预手术治疗,例如康复师可以在手术中建议钢板放在哪里更利于康复。

  康复临床一体化之后,骨科医生和康复医生一起查房、给病人出治疗方案。这让相关科室的医生们开展科研工作更加方便,因为对病例统计、论文撰写十分便利,过去需要从不同科室系统调出来的资料,如今可以从一个科室调出完整的信息,更加便于病例的梳理、对比。“手术时机是不是早了两天?是不是康复晚了两天?这些梳理对我们优化诊疗计划很有帮助,撰写学术论文面也更广。”顾小华说。

  “在我们神经内科,原来很难把神经康复前移到治疗早阶段,但经过我们半年的磨合,大家相互理解,就像新婚过了磨合期之后,终于把日子过好了。”神经内科主任詹青笑着说,康复与神经内科的一体化成功地帮助该科病人的平均住院天数缩短,恢复更快。

  “希望在临床康复一体化过程中,收入上得到更多倾斜。”詹青表示,尽管早期康复可以减少很多支出,但科室也面临一定压力,如住院天数、医保金额、收费项目等限制。顾小华也建议提高康复的收费标准。

  打造康复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医院

  谈起医院选择康复为主的发展方向,院长王杰宁做了这样的比喻:“上海诸多三甲名院,他们仿佛是站在沙滩上独自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而我们是站在山的缝隙当中看到海,没有出海的便利条件,我们需要从夹缝中寻找出海的路。”

  虽然医院建院已有85年历史,但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是近几年从二级综合医院转型成为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前后,与强者如林、沉淀上百年的老牌三甲名院相比,初出茅庐的七院在名专家、特色科室等方面都不占优势。因此,在王杰宁看来,要想突出重围,必须在中西医结合方面开拓出一个新的局面,康复则是一个最佳方向。

  “现在很多医院都在探索做康复,我们这种在三甲医院总部全面开展嵌入式、以康复治疗部为平台,散入各个科室来做的,应该说是全国第一家,这与专科康复医院也有很大区别。”副院长周一心说。

  在三甲医院,由于收费和人力成本不相符、医院考核指标有限制、病人恢复期长等问题,康复科遇到一定发展瓶颈。七院实施临床康复一体化管理后,大康复的理念得到更好的贯彻和实施,康复治疗师可以参与联合查房,提出建议、突出方案,他们更有成就感和话语权,同时有效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大大降低了医疗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据了解,目前该院前期试点将骨科发展为骨伤康复科、神经科发展为神经康复科,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康复一体化扩大到ICU、妇科、儿科、心脏科、耳鼻喉科等,接下来中西医结合的康复一体化模式将推广至全院。

  “未来十年,我们将把医院打造为以健康管理、康复为特色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王杰宁表示,随着康复业务的蓬勃发展,医院新建的住院大楼将专门辟出两个康复病区和治疗大厅,届时康复将更深入地融入全院临床科室。

(责任编辑:姜洁冰)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