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聚焦

今年有望实现3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收入超7800元,50个贫困村出列——

贵州德江:天麻产业助农脱贫奔小康

时间:2016-09-2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何君林

  走进被誉为“中国天麻之乡”的贵州省德江县,如同闯进了恣意汪洋的“天麻世界”。在这里,遍坡遍地蓬勃生长的天麻,忙碌有序的天麻加工,红火兴旺的天麻销售,昭示着天麻产业正在成为引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我家本来土地就少,加上近年退耕还林,环境变好了,但野猪一下就多了,好不容易种出的玉米等农作物,眼睁睁看着被野猪拱坏糟蹋,根本就谈不上什么收成,一家人硬是日子过得苦巴巴的。”家住德江县沙溪乡的贫困户周娟说,她一家六口人全靠丈夫在外当搬运工挣钱,3个小孩和一个老人不能劳作,地里的收成又不好,现在全家人还居住在老瓦房里。

  不过,德江天麻产业园的建设,却让周娟一家人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2014年,德江天麻产业园建成后,县里教当地农户种天麻,园区还补贴种子钱,成熟后还负责回购。“作为精准扶贫对象,除了自家种天麻,我还在园区打扫卫生、除草等,每月工资2500元,自己和丈夫两人的工资加上卖天麻的钱,现在每年有9万多元的收入。”周娟喜滋滋地说,今年她家打算盖新房,好日子已经来了。

  像周娟一家靠天麻日渐脱贫的例子,在沙溪乡比比皆是。据了解,近年沙溪乡政府整乡推进天麻种植,并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免费培训,发展了500多家天麻种植户,年产量60万斤以上,总收入600万元。用该乡相关负责人的话说,以前沙溪是贫困乡,通过发展天麻产业,目前已彻底甩掉了“穷帽子”。

  在德江县,像沙溪乡这样把天麻作为脱贫产业来抓的现象,如今已成常态。

  该县高山镇依托现有的自然优势资源,以群众共同致富为目标,大力发展天麻产业。该镇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统一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提供咨询服务。实行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让农户实实在在受益。通过指导合作社发展天麻产业,鼓励贫困户“林权入股参与合作社分红”“自种社收”,壮大天麻产业与脱贫增收两促进,确保到2017年全镇实现脱贫摘帽的总目标。截至目前,该镇已发展标准化天麻3.5万平方米,今年预计实现鲜天麻产量300万斤。

  该县长堡镇有贫困人口2601户10499人,是典型贫困大乡镇,贫困面积大且人口多。面临脱贫任务艰巨、时间紧迫的现实,该镇综合利用大扶贫开发项目,精心规划布局天麻产业,全力做大、做强、做优天麻产业。“我们不与其他地方比历史、规模,而比思路、激情、参与度,努力创造奇迹、开拓未来,实现天麻从无到有到精发展,填补本镇天麻产业空白。我们优先把贫困群众列入天麻产业规划,全力打造农村经济新增长极,逐步使贫困群众走上致富小康大道。”长堡镇相关领导介绍说,目前,该镇已发展天麻2万多平米,麻农收入5万到10万不等,覆盖了杨井坪5个村民组256户878人,辐射带动徐家岩、熊坝等村。

  “很多人都知道,德江所产天麻以个大、肥厚、半透明、质坚硬、特异味浓等性状而著称,其天麻素含量高于中国药典标准的3倍,可谓是闻名遐迩。但过去由于种植标准化程度低,产品知名度不够高,曾经一度出现把天麻当成红薯卖的境况,严重打击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德江县相关领导说,近年来,该县把天麻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大健康产业重点规划,将天麻产业列为当地的“扶贫产业”来抓,坚持多措并举,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完善产业链,惠及当地农户。

  该县针对天麻发展瓶颈和产业格局,在深入调查、反复研讨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科学制定天麻产业发展规划,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积极鼓励当地农民走“公司+合作社+农户”“政府+协会+农户”的天麻产业发展路子,连片开发种植天麻,全面加快天麻的发展步伐。

  目前,德江全县天麻种植面积达到27.8万平方米,涉及11个乡镇14万余人,有38个天麻专业合作社、技术协会。当地还陆续引进洋山河集团、天德公司、康奇药业等天麻深加工龙头企业,形成天麻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现年加工天麻700多吨,产值超过2亿元。农户人均增收3000元,大户收入高达40万元。预计今年德江县有望实现3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收入超7800元,50个贫困村出列。

  (责任编辑:高继明)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