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在“经方热”的背后,存在不顾客观实效,盲目以多用经方为荣的现象。中医界需要正确的学术导向。当代中医人在面对经方派与后世各家流派时,应该兼容并蓄、各取所长,在系统学习、全面掌握、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整体提高。

莫要盲从“经方热”

时间:2016-10-2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昝俊杰

    经方是对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及其所载方剂的泛称,其中以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为代表。现今,中医界普遍认为,经方更广义的概念也包括少部分临床上组方巧妙、疗效确切的经典方剂。经方派是指在临床上擅用经方的医学流派。

    在中医药学的发展长河中,经方与经方派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多年来,中医经方的使用状况却往往是小医院热而大医院冷,国外热而国内冷。主要原因是由于灵活化裁应用经方的难度比较大,对医者要求也比较高,并且中医经方文化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渗透力与影响力尚且不够。

    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大力支持,以及中医药文化的推广与普及,中医药事业正迎来一个发展的高峰。在中医药文化复兴的浪潮中,经方与经方派引起了很多中医从业人员的重视,从而呈现出一种“经方热”,然而,“经方热”的背后不是简单的繁荣,也隐藏着一定的危机。

    在“经方热”的背后,存在不顾客观实效,盲目以多用经方为荣的现象。比如,不知辨证论治内涵却标榜自己为经方派而盲目使用经方,独尊经方却贬低或排斥他家学说理论而不能在学术上兼容并蓄,宣扬见临床百病必用经方、不用经方不可的极端主义。这种不良风气是不容忽视的,年轻的中医从业者和中医院校的学生若盲目跟风则贻害无穷。所以,要客观深入认识经方,真正让经方切实指导临床,产生持久而积极的影响。

    《伤寒论》是方书之祖,也是中医临床的根基之作。《伤寒论》方一般方简药精,配伍恰当,药少效宏,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用之临床,方证对应,则临床疗效必然显著。但是,经方背后是完整的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经方效显的前提是医者深刻理解并灵活运用六经辨证理论,只知方药而不知理论则难以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所以,只强调盲目崇拜经方而不谈深入研习六经辨证理论是一种误区。

    另外,经方派与后世各家流派的理论及用药思路本就是源与流的关系,具有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作用,后世各家学派是在中医药的发展长河中,因时因地而形成的,对于某方面的疾病也有独到的认识和显著的疗效,比如,李杲的脾土派对于脾胃疾病的治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叶天士、薛雪等人的温病学派理论对于流行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

    所以,目前“经方热”的现象实为“虚热”之象,需要客观面对,中医界需要正确的学术导向。中医药的发展在于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当代中医人在面对经方派与后世各家流派时,不能厚此薄彼,要兼容并蓄、各取所长,在系统学习、全面掌握、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整体提高,为继承与发扬祖国的中医药事业作出贡献。(作者昝俊杰单位系湖北中医药大学)

(责任编辑:刘茜)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