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中医传统手法,形神具备显优势

时间:2016-10-2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柯炎斌

    中医传统手法治疗属于中医学临床学科中的一门外治法,指的是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分,按照特定的技巧和规范化的动作,以力的形式在体表进行操作,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手法治疗作为非药物疗法的代表,在治疗疼痛、软组织损伤,配合骨科术后康复以及某些内科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近几年,手法治疗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专家的重视,但是中国传统手法依然受到冷遇,而国外手法治疗学却日益兴盛。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推崇国外手法之风有日渐形成之势,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更好地彰显中医传统手法的特色,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医传统手法,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国外手法治疗以神经、肌肉、骨骼的解剖理论为基础,运用手法作用于局部病灶或者病灶解剖结构上的相关位置,以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而中医传统手法经过中医历代名家的传承发展,在有力、持久、均匀、柔和、深透的基础上更强调“调力、调气、调意”相结合,具有独特的优势。

    调力,是手法治疗的关键,也是中、外手法界都关注的问题。任意、无序、不分组织层次的发力,不但无法起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而且还会引发各种干扰反应,甚至由于力的反作用而伤到医者本人。国外手法治疗根据现代生物力学及解剖学知识,在充分了解人体不同层次组织的生物特性的基础上,以合理的力度和方向作用于不同的组织层次。中国传统手法的调力是在中国功法的基础上,与调气、调神相结合,讲究手摸心会、周身协调,使作用力达到有力、持久、均匀、柔和、深透的目的。相对于国外手法治疗拘泥于解剖结构的理念,中医传统手法更具优势。

    调气,是在“力”层次的基础上,发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节脏腑的作用。气是中医概念,是人体组织的功能活动、能量转化的描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中医传统手法的调气作用是以中医整体理论及经络藏象学说为理论基础。这一层次的推拿手法已经不是简单的机械力的刺激,更主要的是“气”的作用,需要医者掌握并熟练运用中国传统功法如太极拳、易筋经等,方能以手法力为介质,以医者自身的“正气”激发患者自身正气的作用。这是中医传统手法所特有的特征。

    调神,是炼意的结果。神也是中医抽象概念,中医认为,意是物质转化能量的控制钥匙,神主宰着人体生命活动,同时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炼意能更好地达到调气的作用。中国传统手法强调在调力、调气的同时,还应该正确引导患者自身心理因素,抚慰情志,使患者从身心各方面得到调节,从思想观念上扭转偏性,使患者主动积极配合医者完成治疗过程,并引导患者主动调节全身阴阳气血,使患者从生理、心理各方面达到平衡状态,从整体上改变患者身心素质。在这一层次,中国传统手法在调力、调气的基础上,更起到一定的导引作用,以起到形神相配合的目的。国外手法治疗也有配合心理治疗之说,但是在于这方面,国外手法的治疗不如传统中医手法治疗体系完整。

    笔者认为,调气、调神两个层次的作用是中医传统推拿手法作用特色所在,也是中医传统推拿手法与国外手法治疗的本质区别,同时调气与调神关系密切,调气可更好调神,调神有助于调气。

    目前,国外手法治疗日渐兴盛,在国外手法治疗的基础上更衍生出一套以精细人体解剖为基础的物理疗法,有风靡全球之势。固然,国外的治疗手段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但是由于局限于实体解剖理论,国外手法治疗界也有很多难以解决的医学难题。国内中医手法界的医生不应该只是单纯的学习、模仿国外手法治疗,更应该看到祖国医学的独特优势。

    国、内外手法治疗的根本不同其实在于指导理论和思想的不同。正如当年的干针与针灸之争,操作手法类似,但干针以实体解剖为指导理论,针灸以中医经络理论为指导理论,二者在对疾病的诊断思路方面就是大相径庭的。国、内外手法治疗其实在实际操作上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是,不同于国外手法治疗的实体解剖理论,中医传统手法以中医传统理论为基础,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有中医文化的独特属性。所以,继承和发展中医传统手法不仅是为了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更是在守护中医药文化。已故名家李祖谟认为,中医传统手法应为中医传统手法医学,这是一门有独具中华文化特色的传统医学,如何更好的体现出中医传统手法医学的独到之处及其特色,需要我们中医工作者认真思考、探索。(作者柯炎斌,单位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

(责任编辑:刘茜)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