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一带一路”为中医药带来发展新机遇

时间:2016-11-2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刘畅鑫

  中医药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中医走出去,不仅关系到中医药的振兴发展,还关系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为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重视留学生教育吸引更多关注

  一是要意识到留学生教育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把握中医药走出去之路。教育与政策对于人才、世运的影响至关重要。中医药要想真正走向世界,不能仅仅靠一两种中药,也不能仅仅靠一两批中医师,而是要靠具有中医思维的人去传播,需要通过教育把中医思维传播出去。

  二是提高教育质量,注重留学生的素质培养。在中医药的留学生教育中,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现象。因为招收的外国留学生中,基础相对较差,特别是中国古文功底,很多留学生很难深刻地理解中医学深奥的哲学内涵和经典底蕴,学校需要着重培养留学生的中国文化及中医古典素养。中医药的传承和传播是一件功于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当年美国人以庚子赔款奖学金吸引了很多中国留学生到美国留学,为西方思想、价值观的传播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我们不能不说其没有远见,中医药的教育也需要站得高、望得远。

  增强向心力确保中医药传播

  一是防范人才流失,保障传承与创新。中医现在面临的现状,一方面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欢迎,越来越多的中医选择出国发展,另一方面则是越来越多的中医人才流失国外。我们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方面做出努力,一方面提高中医药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放低门槛;另一方面则是在制度上,对中医药工作人员提供更好地保障,在国内形成良好的氛围。只有中国人真正把中医看成宝藏,别人才会把中医看成宝藏,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反过来增强中医药的影响力。

  二是接受善意的批评,直面恶意的抨击。对于一些对中医无根据、无理由的抨击,中医药必须有理有力有节地进行反驳,更有甚者可以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中医药的声誉。要以自信的姿态面向世界,合理地解释、沟通、交流,唯有如此才能让更多的人接受中医药。

  三是切实鼓励形成中医世家,树立正确的中医价值观,形成凝聚力。现代虽然有“名老中医”传承工程,但是形成几世中医的世家仍然任重道远。中医药的疗效必须要有几代人的积累才可以服用。中医药理论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其中深奥的医理需要反复地临床才能参悟,其中的哲理更需要深厚的学养以及人生体验才能领会。战争时期,中医的传承都是靠师带徒、父子相传的方式延续下来的。所以在院校教育占主导地位的现在应该看到师承、中医世家的长处,鼓励中医世家的形成。

  中医药标准化形成普惠式发展

  一是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为中医药在操作层面提供一个共同范式。在形成中医药标准的过程中,中药标准将大有可为,在生物属种的研究中,18世纪林奈提出的“双名法”一直为后人所遵守,其实早在16世纪中国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就对动植物及矿物药进行了按实用属性分类,而且非常详细地记载了各种中药的性、味、生长特性、疗效等,这种分类法领先于西方将近两个世纪,而且可以广泛地运用在中药的各个方面,这个标准也是我们可以向世界推广的一项成果。

  二是借助中医药产业化,形成中医药的普惠式发展。在对外贸易中,需要结合科技创新,借助产业资本实现产业化,让中医药产品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中医药的普惠。在实现普惠的过程中需要形成一系列的产业化中医药产品。但是,由于国外法律法规不同,容易遇见瓶颈。我们可以开发一些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非医疗但又可以让人感到实惠,提升健康水平的产品,作为一般产品出口国外,比如在保健、理疗、美容等诸多行业形成产品,这些产品可以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医药通过普惠式发展,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影响,反过来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三是加大中医药产业投资,以资本运作的思维形成跨国公司集群。中医药行业的资本投入,虽然在逐年增加,但是相对于其在医疗卫生中所做的重要作用,还是略显不足。要敢于将中医药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互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武装“中医药”的头脑,在运作模式上马克思主义化,在医疗运用过程中保持中医特色优势,形成有新时期中医药发展的特色,形成“新中医”,助力中医药走出去。

  问题为导向建立发展共同体

  一是面对共同问题,可以互通有无,相互帮助。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仅具有悠久的交往历史,还具有很多文化共同话语,如东南亚很多华人来自中国,大多数都信仰佛教,具有很大的文化心理认同。对于中国来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就像兄弟一样,他们同处亚欧洲大陆,可以用中医药为纽带构建发展共同体。

  二是共享优质中医药资源,互利互惠。“比之自内,不自失也”,亲和之道在于能够找到共同点,从内心深处相互亲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关系要稳固,需要从根本上“互利互惠”,合作的双方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得到自己所期望的东西,形成中医药的普惠式发展,同时还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共赢,面对共同问题,共享优质中医药资源,形成命运共同体。(刘畅鑫 北京中医药大学)

(责任编辑:刘茜)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