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草果:养生良药 调味佳品

时间:2016-12-2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刘甦

  冬季来临,于寒冬风雪之中,炖煮一锅牛羊肉,与亲朋好友团聚畅聊、分享食之可谓一大快事。有经验的美食家们都知道,炖煮牛羊肉时,加入一味草果,既清香可口,又驱避膻臭。草果具有特殊浓郁的辛辣香味,能除腥气,增进食欲,是烹调佐料中的佳品,被人们誉为食品调味中的“五香之一”。事实上,草果还是一味传统中药材。

  有一个关于草果的传说,蜀汉建兴三年,南蛮王孟获犯境入侵。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平叛。队伍来到滇南一带,时值五月,天气炎热,南方之地,分外酷暑,军马衣甲,皆穿不得。将士们不适应气候染上疟疾,人滚马落时有发生。当地壮族民医向孔明献方馈赠草药,让蜀军上下皆口含一草药,从而使蜀军抵御了山岚瘴气的侵袭,驱除了疟魔。蜀军终擒南蛮王孟获,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蜀军口含的这种草药,就是具有燥湿除寒、祛痰截疟、消食化食功能的“草果”。

  草果是姜科豆蔻属植物草果的果实,别名草果仁、草果子,全株均有辛香气味。主产于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其中,云南是草果的主产地,尤以马关县、金平县等地的产量最高,品质优良。草果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中华本草》载,草果擅燥湿除寒,祛疾截疟,消食化积。治疟疾,痰饮痞满,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泻痢,食积。现代研究也表明,草果具有调节胃肠功能、降脂减肥、降血糖、抗氧化、镇咳止痰、防霉、抗肿瘤和抗炎镇痛等作用。

  去腥除膻 调味佳品

  草果用来烹调菜肴,可去腥除膻,增进菜肴味道,烹制鱼类和肉类时,有了草果其味更佳。炖煮牛羊肉时,放点草果,即使羊肉清香可口,又能驱避羊膻味。调制精卤水和烹制肉类、菜肴等增香,如草果煲牛肉;又如云南特产汽锅鸡中亦采用草果增香。

  草果是很好的食疗保健产品,其食疗保健作用,早在元朝《饮膳正要》当中即有记载,作为药食同源的大宗品种,可以说草果不仅仅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同时妙用草果有利于人们防止疾病。

  温中祛寒 除寒湿

  湿邪是六邪致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由于现代人生活习惯多喜凉食冷饮。这就导致了湿寒之气直中胃肠,出现寒湿阻滞脾胃。

  临床多见身体发冷,消瘦乏力,体倦失眠,头部昏蒙,咽郁塞堵,咳嗽痰多,胸闷气短,颈强肩硬,食少纳差,胃肠功能紊乱(肠鸣泄泻、消化不良等),呕逆泄泻。

  湿寒致病多见于现代医学的美尼尔氏病、慢性咽炎、颈椎病、肺炎、胸间积液病、冠心病,以及湿寒造成的多种胃病、肝病、肾病、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病、坐骨神经疼等。草果能改善湿寒病、湿寒体质,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以上疾病的发生。

  草果辛温,入脾胃经,善能温中、行气、燥湿,具有振脾阳,行气止痛的作用,用草果和食材同用煲汤,能够有效预防改善寒气入体导致的胃脘疼痛,特别对寒湿体质人群具有保健作用。推荐二款食疗方:

  肉桂羊肉汤

  材料:羊肉1000克,肉桂10克,草果5个,香菜及调味品适量。

  做法:将羊肉洗净,切块,余药布包,加水同炖沸后,调入胡椒、姜末、食盐、黄酒等,炖至羊肉熟烂后,去药包,调入葱花、味精及香菜等,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功效:健脾温肾。

  适用人群:脾肾阳虚所致的四肢不温、纳差食少、腰膝酸软、脘腹冷痛等。

  草果红糖饮

  材料:草果2至3枚,红糖6至10克。

  做法:草果 (压碎)、红糖用沸水冲泡,闷10分钟后趁热饮用,一次喝完。

  功效:驱寒。

  适用人群:受寒胃痛。

  化痰止咳 防流感

  秋冬季节天气寒冷,室内空气不流通,尤其在我国,雾霾横行,常引发肺部疾病,急性支气管炎、流感咳嗽等发病率逐年上升。草果中的成分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儿童易外感人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且能防流感。推荐食疗方:

  草果炖梨汤

  材料:草果(3至5枚),梨2个。

  做法:草果(压碎),梨削皮切成块,加水500毫升,同入锅中煮10分钟,出锅后吃梨喝汤。

  功效:草果中的柠檬醛、d-蒎烯等具有平喘、祛痰、抑菌的作用。

  适用人群:咳嗽患者可用。

  利水驱虫 效果好

  草果具有抑制胃肠运动,并有利水除湿作用,同时临床实践证明,草果具有杀灭体内蛔虫的作用,可以起到驱虫效果。常食草果能够一定程度上防止蛔虫病,并且缓解寒湿内聚、食积腹满,推荐食疗方:

  团鱼汤

  材料:甲鱼1000克,羊肉500克,草果5克,调味品适量。

  做法:将团鱼放入沸水锅内烫死,去头、爪、甲壳及内脏,洗净,切丁;羊肉洗净,切块,同草果放碗中,加生姜及清水适量,武火烧沸后转文火炖至肉熟,加食盐、葱花、味精、胡椒粉等调味服食,每周2剂。

  作用:滋阴和胃、利水除湿。

  适用人群:骨蒸劳热、脚气病等。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