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新闻纵深 | 浙江省全面推广“东阳模式”,各地以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切入点,将中医药与妇幼保健工作有机结合——

妇幼保健搭上“中医药号”快车

时间:2017-01-2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两年前,“无中医不保健”的口号让东阳这座浙中小城着实火了一把,除了金华火腿外,这座城市又有了一张新的名片——中医药妇幼保健。

  如今,东阳市妇幼保健院的服务模式在浙江省全面推开,杭州、温州、嘉兴等地的妇幼保健院都在东阳取经后开始蜕变,从“纯西医保健”转变为“无中医不保健”的服务格局,中医药已经化为“骨血”,深度融入浙江省的妇幼保健工作,实现了由弱到强的“逆袭”。

  医院的哭声少了

  “中医真的很神奇!宝宝之前老解不出大便,拍了两次片子都瞧不出毛病,在这里做了几次按摩就好了。”在杭州市米市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婳婳的妈妈趴在床边一脸宠溺地看着孩子,一旁的小婳婳正舒服地躺在床上接受中医师的腹部按摩,稚嫩的脸上满是笑容。

  这一幕只是浙江中医药融入妇幼保健工作的一个缩影。在浙江,中医药适宜技术已经深入各地,国医馆、中医特色诊疗室开始在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崭露头角且广受好评。以往走进妇幼保健院或是儿童医院,总能听见正在输液的孩子们哇哇哭成一片。除了治疗过程痛苦,抗生素的滥用和药物的毒副作用也给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潜在风险。但现在,随着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浙江省多地妇幼保健院里的哭闹声渐少。推拿、按摩、捏脊、中药贴敷等中医药适宜技术,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孩子的痛苦,而且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更加安全。

  东阳市妇幼保健院推出“中医护苗”系列行动,倡导患儿远离抗生素,推广应用不吃药、不打针的中医“自然疗法”。嘉兴妇幼保健院、温州妇幼保健院、温州新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也都设立了小儿推拿室,米市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海盐县泰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乡镇卫生服务站等也有专人提供小儿推拿、中药贴敷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

  海盐县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李晓红说:“2015年7月开始,我们分批次组织医护人员到东阳妇幼保健院学习培训,并开设小儿推拿室,宣传中医特色治疗手段,现在我们的输液量大大减少,医院总门诊量稳步提升,效益也比以前好了。”

  中医药不仅在儿科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妇科保健和疾病治疗中,同样大有可为。

  在德清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门诊中医治疗率达90%以上,入院保胎孕妇全都服用中药方剂;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中医辅助治疗妇科常见病、中药辨证施治妇科肿瘤疾病等治疗服务深受患者欢迎;在海盐县妇幼保健院,中药贴敷治疗妊娠剧吐也帮助大量就诊孕妇缓解了痛苦;在温州市瓯海区新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中药安胎、中药通乳、针灸治疗产后排尿困难等服务同样疗效显著。

  转变从一次会议开始

  2015年5月27日,在东阳市召开的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培训暨现场经验交流会,是浙江省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推进中医药工作的开端。浙江省绝大多数妇幼保健院都是在这次会议后,开始转变思想、紧抓中医药服务工作的。

  此次会议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推浙江省广东阳市妇幼保健院中医药工作成功经验,即“东阳模式”。2015年5月初,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浙江调研新医改工作时,对东阳市妇幼保健院发展中医药工作表示肯定,并提出要在全国推广“东阳模式”。调研中,王国强提出了“六个新”的妇幼健康发展思路,他要求树立以孕产妇、新生儿为服务对象的新理念,探索临床与保健相结合的妇幼健康新模式,建立适应新时期的满足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需求的服务新体系,探索中央和地方财政相结合的真正的全程服务新技术;完善新机制,推广中西医结合新模式。

  这一思路也成为浙江省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推进中医药工作的指导思想,他们通过组织医护人员、管理人员赴东阳妇幼保健院进行培训,并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工作。

  2016年公布的《浙江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也对中医参与妇幼保健工作提出了要求:到2020年,力争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以上乡镇卫生院和80%以上的妇幼保健院能提供8类以上的中医药服务技术。

  “浙江省拥有良好的中医药基础,中医药在妇幼保健工作中既能发挥作用又能彰显优势。例如小儿的疾病多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西医西药的一些治疗手段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创伤,但中医的治疗手段,如推拿按摩等,在无创伤的基础上还能达到和西医等同的治疗效果,中医药的融入对于提升整体妇幼保健工作水平而言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徐伟伟说。

  横向上,浙江省各地市中医药妇幼保健院都在学习东阳经验,将中医药融入妇幼保健工作中去;纵向上,这种融合逐渐从市级向县区、社区以及乡镇延伸,中医血脉已经深入基层。

  最难的是理念转变

  “刚开始推进这项工作的时候并不是很顺利,一些西医科室的医生存在抵触情绪。”海盐县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吴建飞表示,服务模式的改变还意味着医院资源分配、经营收入乃至组织结构的改变,无论是医护人员或是医院管理者,思想观念能否转变至关重要。

  “我以前是学西医出身的,经过‘西学中’培训,我掌握了一些简单有效的中医适宜技术,而且发现这些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并不亚于西医,甚至超过西医,这让我对中医刮目相看,也让我心甘情愿地参与到这项改革工作中来。”吴建飞说。他身上的变化也是很多妇幼保健院工作人员变化的一个缩影,西学中培训班的开展对于理念转变功不可没。

  2016年,浙江省明确出台对门诊输液的限制性措施,要求全省三级医院(除儿童医院和儿科)率先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儿童医院、各医院儿科及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减少直至停止门诊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对于小儿腹泻、小儿感冒等疾病中医非药物疗法效果非常明显,停止门诊输液后,我们将投入更多精力去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临床应用工作。”温州市瓯海区新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周剑晃告诉记者。该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输液区已被取消,并将和其他区域一同改造成为中医药特色服务区。

  “思想转过来了,人才就成为最大难题,尤其对于一些中医基础相对薄弱的妇幼保健院而言挑战更大。”东阳市妇幼保健院院长郭兰中表示。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敬指出,未来浙江省还将加强妇幼保健机构中医专科建设,培育中医专病专科优势病种,积极培养中医药人才,引进一批、培养一批、师承一批中医药技能型人才,开展“西学中”教育,夯实中医人才基础,推进妇幼保健中医药工作的开展。(本报记者 黄蓓 章关春 通讯员 何绮环)

(责任编辑:朱蕗鋆)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