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度

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中医院开展师承教育,为年轻中医师们的成长搭建平台,让名中医的学术经验薪火相传——

以师带徒模式推动学术传承

时间:2017-02-0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曹晓萍 沈雯

  2015年底,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医院举行首届名中医师带徒拜师仪式。杭州市名中医胡翠芳,杭州市基层名中医马兆龙,余杭区名中医莫耘松、傅克模、汤归春、沈树人,余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沈氏中医外科传人阮华共7名中医,分别与临床上选拔出来的10位优秀青年医师结成师徒关系。

  一年过去了,这些师徒们共开展新技术3项、科研项目3项、市级继续教育项目1项,两个课题顺利通过区科技局的验收,3篇论文分别被国家一、二级期刊刊登录用,同时胡翠芳被评为杭州市名中医,汤归春被评为杭州市基层名中医候选人。名中医师带徒的传承模式,结合原有的脾胃病、疳积、中医妇科、肾内科四个中医工作室及门诊中医治疗室,在院内形成了浓厚的中医氛围。

  学中医的关键是打好基础

  传统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过去,徒弟跟师抄方,这样枯燥的训练,一做就是好几年,目的是为了让新人在熟读中医经典的基础之上,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因此每位导师要求学术继承人系统地学习《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四大经典著作,并在每次跟师门诊或查房中做好学习笔记,每月撰写医案医话及跟师体会。一年来,学术继承人们已撰写跟师体会85篇。杭州市名中医胡翠芳的徒弟仲英华说,通过跟师学习,她明白了治疗任何疾病都要把握全局,灵活分析,以脉诊为中心、四诊和参进行辨证论治。名中医莫耘松的学术继承人程时峰以思辨明其理活其用,总结导师莫耘松的临床治疗经验,撰写题为《莫耘松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的论文1篇,在国家一级期刊上发表;中医妇科学术继承人仲英华撰写了两2篇关于中医治疗妇科疾病方面的论文,分别在国家二级期刊上发表。

  病人是最好的老师

  开展师带徒以来,该院将每周五设定为“学习日”,由导师向继承人讲授诊病心得,或者讨论病例,由继承人提出疑问,导师分析解答。在诊疗过程中遇到复杂病例,先由继承人根据中医的四诊,写出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制定初步治疗方案,开出处方,然后由导师加以点评修改,从而提高继承人的诊治水平。导师邀请继承人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同时鼓励继承人自己开展科研项目。

  导师莫耘松的一句话,让继承人程时峰至今印象深刻。他说,病人将生命相托,对于医生来说,每一次看病的过程都是学习的机会,病人才是你们最好的老师。程时峰发现,余杭一带,因为气候湿热,消化类疾病的病人其实是很多的。导师莫耘松总是在治疗暑湿时,加入紫苏、薄荷叶等一些江南本地的药材,而他开出的方剂,基本上不会超过30元。很多当地的老百姓信任他,多年来,一直找莫耘松治病。这些医者的点滴用心和关怀,程时峰都看在眼里。

  是学习也是共同提高

  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首先要有一桶水。在师带徒的过程中,导师汤归春最大的感受是“共同学习”。他尽量要求自己把正确规范的行为带给徒弟,合理用药,提出问题,能及时为之解答,这其实也是在不断鞭策自己不断学习提高。一个老师好不好,其实就看徒弟。今年,他的徒弟曾琨被评为优秀学员,他感到很欣慰,这是对他这个做老师的最大肯定。

  该院师带徒传承模式开展一年来,师徒的门诊量上升明显,其中中医妇科导师胡翠芳的门诊量达9467人次,中药饮片比占85.96%,其继承人仲英华门诊量较去年同期上升125.62%,其中中药饮片比占43.12%;脾胃病科在莫耘松和傅克模两位导师与程时峰和孟爱红两位徒弟的带动下,创下年门诊量3万余人次的新纪录。科研成果喜人,沈氏中医外科传人阮华带领徒弟朱亮等开展的科研项目“大肠癌不同中医证型K-RAS基因表达的临床研究”顺利通过区科技局的验收,脾胃病科傅克模、莫耘松两位导师带领科研团队开展的科研项目“酒精性肝病的中医证候研究”也顺利通过区科技局的验收。为让中医中药更好地服务群众,杭州市基层名中医马兆龙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反复研究,制定了4张协定方用于中药外治(贴敷)疗法,安全有效,副作用极小,临床反应良好。

  余杭区中医院副院长朱水英说,师带徒是中医传统的传承模式,该院恢复这一传承模式,一是希望这些名中医在学术上能更进一步,二是为年轻中医师们的成长搭建平台,同时让名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学术经验能得到更好的传承。

(责任编辑:朱蕗鋆)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