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整体观是中医健康管理的理论基础

时间:2017-02-2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曹建春

  中医健康管理是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的一种集健康体检、体质辨识、经络调理、危险因素控制、中医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及效果评价于一体的新型健康管理途径。大力开展中医健康管理可望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现有的疾病控制模式,将疾病防控重点由治疗为主转为预防为主,大大降低疾病控制成本。中医健康管理不同于既往的西医体检,它不仅仅专注于生化指标、病理标本的收集,更多的是从整体出发,突出把人作为一个整体,强调天人合一、形神一体、四季养生、预防为主和关口前移的控制方法,尤其注重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把治未病操作的主体由医者转为未病者,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黄帝内经》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产物,自然环境的变化时刻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人应该与自然、与万物同生共存,重视自然环境与人体的密切联系,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人遵循自然界变化的内在规律,进行饮食起居、工作运动,并随着四时气候、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而进行调整。顺其自然、融入自然,可以少生疾病、延缓衰老、益寿延年;违背自然、破坏自然,必将受到自然的制约和报应,将会引起疾病,损害机体。人首先要适应自然,适时而动,不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同时,还要保护环境,改善自然条件,减少地理、气候的骤然变动,让其保持在人体可耐受的范围之内,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医健康管理鼓励患者根据地域的不同、水质土壤的区别、四季的变迁采用不同的作息、饮食方法,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形神一体的整体观

  在中医学当中,思维情志因素不但归属于脑髓,而切归属五脏六腑。人的思想意识状态与身体状态相对应,与身体的经脉落属有关。人不仅是有血有肉、有各种生理活动的动物,而且还是有意识、有思维、有情感、有各种心理活动的高级动物,人体是形神统一体。五藏,不但要强调其形态结构“形脏”的概念,还要重视其作为神魂魄意志等精神思维意识、怒喜思忧悲恐惊等“七情”功能所寄之处,即作为“神藏”的存在。如果思虑过度、五志过极则伤本脏,使各脏的气血运行出现异常,凡五志所伤皆可化热、生痰、淤滞、虚损等证。中医健康管理注重身心并调,不仅调理身体上生化指标,更注重作为具有思维意识心理的人的精神关怀,强调在精神层次上恬淡虚无,抱朴守真,实现对心理的调节,情志的管理,达到形神共调的目的。

  与季节相应的整体观

  中医注重不同节气对人体进行具有不同侧重点的阴阳调摄,使之符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界万物生长规律,并运用“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的五行理论指导针对特定脏腑的养生。例如:春季阳气升发,肝阳亢盛、性格急躁之人易在此时出现胸部胀闷、疼痛、气急等不适。春季人应晚睡早起,在庭院中缓缓散步,舒松头发、衣带让形体舒展,使自己的精神状态与自然界生发之气相适应,若违背了这个道理,就会伤及肝气。夏季炎热,多暑多湿,痰湿、湿热体质者会因此加重体质偏颇程度,导致气血壅滞,积聚内生。人应晚睡早起,适应昼夜变化特点。不贪凉饮冷、过度抑制排汗,这是与夏季相适应的保护长养之气的道理,若违背此理,就会伤及心气等。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才能健康,中医健康管理从自然与人体关系的角度出发,制定时令养生方案,健康宣讲,四时序贯,让人体更好地服从自然规律,达到防病治病目的。

  预防与治疗相协调的整体观

  中医健康管理注重饮食、起居、生理、心理等个体因素与社会、四季、自然等环境因素结合起来,多层面、多环节找到疾病相对初始的全面的病因,进行综合地、系统地、持续地干预,提升人的整体功能状态,以期整体预防常见多发疾病的发生发展。它关注的主要目标不是单个器官的指标,而是健康的终极目标,即健康寿命的延长、生命质量的提高以及精神状态的愉悦。中医治未病包含未病先防、欲病救萌、已病防变、瘥后防复,贯穿在疾病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其重点是未病先防。防治损害人健康的所有疾病,必须通过综合手段整体预防。中医健康管理通过中医体检即体质辨识、证候辨识及经络辨识,中医健康教育,药物疗法包括内服汤药、膏方、药茶、药膳和外敷等调理体质,非药物疗法包括导引、吐纳、针刺、灸法、按摩、火罐、放血、刮痧、熏蒸及蜡疗等疏通经络,四时序贯,终身维护,综合干预,达到整体预防疾病的医学目标。

  个人和群体相结合的整体观

  中医健康管理是指对全社会的个人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干预的对象是全样本而非抽样,研究的方法是大数据而非简单对照。健康管理是以个人和人群的健康为中心,借助医学、管理学和信息技术,通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来实现的。以人为本,以天人合一、形神一体的整体观念和治未病理论为指导,以中医健康养生保健指导为主要手段,未病者为主体,自我饮食、运动、情志及起居养生为基础,医助为辅,给予非药物或药物干预,从而构建科学的健康管理体系。通过健康理念的教育,提高未病者健康素养,加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从饮食起居、导引吐纳、道德修养和情志养生等多个角度着手,将中医学与个人生活融合在一起,贯穿始终。未病者为主,是强调本人的主管能动性是防治疾病的最好药物。不是依靠医生,而是依靠自己对健康趋利避害的追求而实现个体和群体的健康。

  在中医整体观指导下的健康管理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科学规律,建设以中医健康管理为特色的预防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地扭转重治疗轻预防、重流行病学调查轻有效干预的疾病防控现状,对于解决中国健康问题,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成功医改模式有参考意义。

(责任编辑:朱蕗鋆)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