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中成药改名需谨慎

时间:2017-02-2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李衍长

  最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在“避免暗示、夸大疗效”的命名原则中规定,中成药命名应避免采用可能给患者以暗示的有关药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的药品名称。如:名称中含“降糖、降压、降脂、消炎、癌”等字样。并且提到,不应采用夸大、自诩、不切实际的用语。如:“宝”“灵”“精”“强力”“速效”等,名称含有“御制”“秘制”等溢美之词。

  长期以来,中成药因其价格实惠、疗效明显、服用方便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一些物美价廉、口碑良好的中成药,如风油精、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更是进入百姓生活,成为家庭常备药品。但是,近年来,一些企业为了吸人眼球,在中成药的命名上费尽心机、夸大疗效,甚至利用不切实际的宣传误导消费者,给消费者造成了不少麻烦和损失。对于中成药命名乱象,立法治理确实到了不得不提上议程的时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及时出台《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实在是一件利国利民之举。

  但是,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对于那些拥有百年老字号品牌的中成药,如云南白药、季德胜蛇药片、马应龙痔疮膏等药品,其药名文化底蕴深厚、地域特征明显,并且已经深入人心。这些品牌中成药不但占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在全球药品市场也获得了良好口碑,具有很好的市场影响力,对它们的改名要采取十分谨慎态度。

  笔者认为,对于中成药的命名,不能采取“一刀切”的简单做法。针对不同药品,要采取不同的对待办法,逐步稳妥实施。对于夸大其辞、名不副实,误导消费者的中成药名称要及时纠正、统一规范、从严监管。而对那些文化底蕴深厚,疗效确切,获得广大消费者长期认可的知名品牌,除了在一些说明中存在明显瑕疵的地方加以纠正外,保留其原用名称是十分必要的。总之,中成药改名要十分谨慎,既要对消费者负责,也要对药品生产企业负责,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李衍长 江西遂川县大坑乡板坑卫生所)

(责任编辑:刘茜)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