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聚焦

重庆南川:加速中药产业集聚发展

时间:2017-04-0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何君林

  重庆市南川区境内已查明动植物8085种,其中药用植物4180种,珍稀濒危药用植物303种,珍稀濒危药用动物133种,八大特效药材“常山、地苦胆、毛黄堇、胡豆莲、回心草、金山岩白菜、四棱筋骨草、朱砂连”久负盛名。早在抗战时期,民国政府就在南川建立了“国药研究室”和中药种植场,现为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

  中药产业一直是南川区的传统产业。近年来,该区积极推动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加快规划建设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努力把中药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南川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目前,南川已被确定为全市中药材种源繁育和种植养殖基地、全市中药材特色产业基地。

【规划引领 打造中医药产业集聚区】

  南川区在“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将以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区建设为主战场,以中医药技术创新、中药材精深加工、中医药物流配送、中医药健康养生、中医药文化旅游为着力点,下游带上游、后端促前端,打造金佛山中医药品牌,把中医药产业培育成南川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

  规划同时明确,力争到2020年,全区中药农业年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中医药工业年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中医药健康养生服务年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中医药物流配送年营业额达到50亿元以上、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建成重庆市中医药产业集聚区,构建全产业链发展的新格局。

  发展中医药产业,关键在精深加工。去年,南川区依托自身及周边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积极启动建设重庆市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区。该园区位于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南川城市副中心大观镇,是重庆市唯一的中医药产业园区,规划占地面积5平方公里,紧邻渝湘高速公路大观互通,距重庆主城40公里、距南川城区18公里、距南两高速公路石溪互通3公里。优越的生态环境、便捷的交通条件、丰富的中药资源,集聚了园区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

  据了解,园区分三期建设,重点发展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医药保健品、中药医疗器械等五大产业,重点引进有创新能力、有成长潜力的企业入驻,配套引进中医药大学、中医诊疗机构、中医健康养生服务机构、中医中药研发和检测机构入驻,打造中国西部最大的中医药研发和精深加工基地。

  去年,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区引进项目25个,积聚起加快发展的强大势能。未来五年,南川区将全面开启绿色发展新征程,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养老、健康服务产业,建设全市大健康产业基地。新引进中医药产业项目10个以上,康美药业、中医药研发中心等项目全面启动,天圣、百味珍中药饮片等项目投产。通过进一步推动中药材产业规模化、链条化发展,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乡镇发力 中药材助农民增收致富】

  眼下虽然已进入春天,但空气还带着些许的寒气。不过,寒气却挡不住勤劳的药农。在南川区大有镇,药材种植户们正忙碌着,有的在忙着整理玄参,有的在忙着为百合除草。抬头望去,田野里,山坡上,已经播种下去的药材苗已经拱出地面,长势格外喜人。

  在大有镇水源村,药材种植大户冯中华正在田间与请来的当地村民整理玄参。“我在村里流转了300多亩荒地用来种植玄参,今年年底将获利几十万元。”冯中华乐滋滋地说,同样叫人开心的是,大有政府为了鼓励大家种植中药材,还实行了种苗补助和土地流转补助。他种植的300多亩玄参,按照种植中药材50亩以上每亩补助100元来算,种苗补助就有近3万元。

  据介绍,作为中药材种植的传统乡镇,大有镇一直致力于引导村民“种药致富”。目前,该镇已形成以大一、大堡、石良、水源等村(居)委为重点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带,种植品种有玄参、半夏、黄连、杜仲、天麻、百合、黄精等,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共计1.2万亩。“我们现有中药材种植龙头企业1家,专业合作社2个,去年的综合产值约500万元,带动农户1000余户,平均每户增收近万元。”大观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该镇还将引进更多的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完善的中药材生产、科研、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把大有镇打造为全区乃至全市有名的中药材种植“明星镇”。

  该区着力培育中药材新型经营主体,目前,全区共有涉药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个、区级龙头企业18个、中药材农民合作社105个、家庭农场23个、中药材加工及初加工企业11个,经营主体呈多元化趋势发展。

(责任编辑:高继明)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