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聚焦

别让药农“找不到北”

时间:2017-04-2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梅松政

  日前,笔者诊所迎来两名特殊的卖药人。一名是普通农家妇女,她背着几根粗壮的生白芷前来咨询:“医生,你收药材没?”

  原来,3年前,村子里有人向村民推荐种植白芷“有钱途”,一些村民自家田土荒芜,年轻一族常年在外务工,上了年纪的村民觉得中药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每亩花130元购买白芷种子开始种植白芷。“当初,他们(村子里推荐种子的人)说,成熟了公司要来收购。去年,我家田里种那片白芷长势很好,根很粗壮,去问他们,他们却说上面(收购公司)嫌少了,不来收了。”

  无独有偶,一名村民听说种植太子参赚钱,便在网上订购了十几亩太子参种子,开始种植太子参。“当初,网上那家公司说,百分百保证多少钱一公斤价格回收成熟的太子参,现在却说太子参跌价了,他们不敢收。”一名中年男子前来诊所咨询是否收购太子参时抱怨:“(网络公司)当初建议我买种子时,口口声声打包票多少钱回收,现在却导致我种植的药材卖不出去,浪费了时间,没赚到钱。”

  作为一名长期在基层从事中医诊疗人员,笔者为这些药农的遭遇感到同情与无助。首先,他们缺乏相应的证据意识、风险意识,盲目听信推荐人或网络公司的花言巧语,种植中药材后,卖不出去,有苦找不到诉处,损失严重;其次,基层医疗机构不敢运用药农种植的中药材,虽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鼓励基层中医医师自采、自种、自用中药材,但一些管理部门却不买账,比如药品监管部门,一旦查到医生使用的药品没进货发票,很容易按照假药或劣药处罚,轻者被罚款,重者可能惹上牢狱之灾;最后,地方政府、村民委员会等不真切关注药农感受,甚至不给药农提供咨询平台,导致药农在种植、销售过程中“找不到北”,维权成了空白。

  《中医药法》即将实施,中医药事业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药产业同样如此。很多地方将种植中药材作为一项有力的扶贫措施,让贫困农户在种植中药材中创造财富。这本是好事,但从最近几年各地推行的中药材种植情况来看,药农很容易不知不觉陷入“找不到北”的困境中。前些年,云南、四川等地出现药农种植玛咖、山药等,到了采收期,5角一斤、1元一斤也无人问津,伤心的药农无心采收,任其烂在田土里的情况,就是典型例子。

  笔者认为,各地应在探索中药材种植中积极为药农着想,想尽办法不让药农被卷入“黑公司”以及私人圈套中,给药农一个不会亏损的保底收购价,才能提高药农积极性,同时严厉打击以发展中药材为幌子的“皮包公司”,给药农种植中药材提供一个安心的发展空间,才能让种植中药材在健康扶贫、中药产业发展、土地流转等方面发挥较大的连锁效应。

  (责任编辑:高继明)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