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高位推动 基层发力 协同促中医药发展

时间:2017-05-0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刘甦整理

  编者按:5月7日,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召开的四川省中医药发展大会上,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对“十二五”期间中医药工作战线上涌现出来的80个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先进集体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与当地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密切相关。那么,这些先进集体所在地政府是如何扎实工作、攻坚克难,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本版邀请了其中7位先进集体所在市市长,请他们谈一谈当地政府的中医药工作思路。

  中医药强市助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成都市市长 罗强

  获表彰单位:

  ·成都市中医管理局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

  ·成都市青羊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

  ·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

  成都市以中医药强市战略助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主要有以下具体做法。

  第一,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目前,我市已形成了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龙头、区(市)县中医医疗机构为枢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支撑、村(站)卫生室为网底、民营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体系。近两年来,我们以打造“两馆一角”为载体,强化基层中医药“同质”服务。认真落实《成都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加大名中医引进力度,充实中医医院“名医馆”;打造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中医馆”,制定《成都市基层医疗机构“示范中医馆”建设标准(试行)》,并召开现场会推广“示范中医馆”建设工作,顺利完成全市31个示范中医馆提档升级工作。

  第二,创新传播形式,提高养生素养。综合运用健康成都APP、官方微博、微信、电视台等传统、新兴媒体平台开展中医药文化及中医药保健科普宣传。一是推出“名中医/中医馆寻诊地图”,率全国之先提供“中医药创新服务”。二是组织开展中医养生保健宣传巡讲进社区、进机关、进军营、进家庭、进学校等“十进”活动。三是制作《冬季养生FLASH》,编写《健康成都·中医养生堂系列丛书之四季养生食谱》,积极宣传中医治未病理念和饮食养生在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方面的作用。

  第三,完善激励机制,培育领军人才。1998年我市评选了首批市级名中医48人,2003年评选了第二批名中医39人(共87名市级名中医),2007年以市政府名义命名了首届“成都市十大名中医”。时隔13年后,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卫计委、市中医管理局联合市人社局开展了成都市第三批名中医推荐评选工作。2003年建成“成都中医名医馆”汇集国家、省、市名中医80余人,建成8个“名医工作室”。抓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及临床经验继承工作,注重加强中医药适用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基层医生中医药知识与适宜技术培训,普及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防治手段;全面实施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开展膏丹丸散加工培训、中医临床用药及药事管理培训。

  第四,培育服务市场,满足多方需求。制定了《成都市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行动方案》,从推进中医医疗服务、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中医特色康复服务、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中医药文化、运动健身和健康旅游产业等7方面就加快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提出明确的工作意见。

  第五,推进中医医改,提升服务能力。以多种形式同步推进中医专科医联体建设,一是构建纵向紧密互通医联体。二是依托省级中医科研院校优质资源,建设“1+1+n”模式中医医联体。三是探索综合医院中医科“名中医工作团队”下沉社区服务中心模式。新都区作为全国第一批县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试点地区,创建的“帮扶式体系托管县乡中医药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促进中医药优势资源下沉到基层社区,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充分肯定。2016年以三级中医医院为核心,建设了“中医区域指导中心”,并大力推广“全国城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推动全域中医药工作水平同步提升。

  以三个龙头带动向中医药强市转变

  雅安市市长 兰开驰

  获表彰单位:

  ·雅安市中医药管理局

  ·雅安市中医医院

  ·雅安市名山区中医医院

  ·汉源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雅安素有“民族走廊”“天然氧吧”“天府之肺”“动植物基因库”之美誉,中医药健康服务有较好的基础和发展前景。为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雅安市发挥三个龙头带动作用,实现从中医药大市向中医药强市转变,助推脱贫攻坚。

  科技引领,打造“国字号”中药材品牌。结合“健康雅安”建设,充分发挥“国药基地”在科研、育苗、技术支持、示范带动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名贵、珍稀、濒危、大宗中药材品种的人工繁育研究,引导群众种植市场效益较高、适宜本地的铁皮石斛、重楼、雅连、天麻等中药材品种,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提升种植效益。

  企业带动,开展中药材深加工和药品制造。积极扶持华润三九(雅安)药业有限公司、四川御鼎堂饮片加工有限公司等中医药企业做大做强,开发独具特色的食用新型饮片、药膳、中药化妆品等,吸引相关中药生产加工企业的投资与合作,实现关联产业的互动发展。

  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做大做强“川西区域骨伤医疗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天全县中医医院陈氏骨伤、雅安市中医医院杨氏骨伤中医药特色优势,打造我市中医骨伤品牌,全面提升专科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到2020年力争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专科,打造川西区域骨伤中心。

  创新培训,破解人才培养薄弱之困

  泸州市市长 刘强

  

  获表彰单位:

  ·泸州市中医药管理局

  ·泸州市中医医院

  ·合江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叙永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泸州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振兴发展中医药。市政府与省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关于推进泸州市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成立了泸州市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出台了《泸州市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泸州市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施方案》;市中医药管理局出台《泸州市中医药“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泸州市同步推进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泸州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

  2014年10月全民预防保健工作在叙永试点,2016年3月全市推开,将乡镇卫生院中医科扩建为中医馆,配备300种以上中药饮片,提供6类以上中医适宜技术方法。在村卫计站增设中医理疗室,95%以上村卫计站配备了100种以上中药饮片,提供4类以上中医适宜技术方法。截止目前,全市各级财政共投入2.22亿元,作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阵地建设中“一站一馆三区”(其中一馆即中医馆)和医疗设备设施购置,其中阵地建设投入1.15亿元,医疗设备设施购置1.07亿元。全市基层医疗机构“一站一馆三区”141个100%完成。

  全市5个区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今年将接受省、国家检查验收。2018年创市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我市创新培训,市财政拨出专项资金100万元,举办中医全科医师培训,已经培训140人,共计培训210人。举办首届临床类别医师系统学习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班70人,努力解决制药基层中医药发展的人才薄弱之困。

中医药深度参与康养旅游

  广元市市长 邹自景

  获表彰单位:

  ·广元市中医药管理局

  ·苍溪县中医医院

  ·广元市朝天区中医医院

  ·剑阁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广元市中医药资源丰富,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健全,康养产业率先发展,“医养结合”模式创新推进。2015年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被确定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市,2016年被确定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2013年以来,建立中医药发展基金,专项用于中医药事业发展。

  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市、县公立中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实行“二次议价”制度,大幅降低采购价格。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对市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减少的收入按调整服务收费、政府补助9:1比例补偿。在市中医医院建立总会计师制度。深化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等。

  大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00%设置了中医科(室),100%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中医药服务,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室)设置比例达100%,基层中医服务量近三年持续保持50%以上。全市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均设立“治未病”科。

  市政府与清华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医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开展市校合作,出台《广元市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开展人才培养,助力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市政府先后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西促会、农工中央联合,开展康养项目推介活动,已规划项目54个,推进重点招商项目27个,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市11家医疗单位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医养与康养结合、城乡结合、公办与民办结合的医养工作模式基本形成。签约康养旅游项目42个,项目总投资177.49亿元。

  将中医药工作纳入政府考核内容

  南充市市长 吴群刚

  获表彰单位:

  ·南充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南充市中医医院

  ·南部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南充卫生学校

  近年来,南充市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设立了南充市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决定》《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确定了中医药发展方向和目标,将中医药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目标内容。

  全市拥有公立中医医院8所、中医门诊部5所、中医诊所675所,中医医院编制床位2420张;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提供10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80%的村卫生室拥有1名中医或能中会西人员、能提供6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

  全市拥有三级乙等中医医院1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7所,拥有国家级重点中医专(学)科1个、省市级重点中医专科14个,拥有国家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6个、省级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1个、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3个、省级名中医14人。

  全市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了中医科、中药房,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集中打造了中医药综合服务区,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6%以上的村卫生室配备了中医诊疗设备。

  成功引进重庆太极集团落户西充县,投资5亿元建设生物医药谷,建成后年产值将达10亿元、实现利税1亿元;阆中川明参、南部丹参、仪陇木瓜、蓬安药栀子、营山青蒿五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各具规模,去年总产值达1000万元。

  高位推动,让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内江市市长 任晓春

  获表彰单位:

  ·内江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内江市中医医院

  ·威远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资中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近年来,内江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和全省中医药工作会暨全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座谈会精神,大力推进中医药持续发展,主要做法如下。

  成立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的中医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研究制定《内江市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营造良好中医药发展氛围;与省中医药管理局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提出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调整城乡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政策,对提供和使用中医药服务的报销比例提高5%,报销起付线降低50元,将市中医医院纳入首诊医疗机构。

  积极引进中医药专业人才,全市中医医院卫技人员新增856人;开展“十大名中医评选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中医药、尊重名中医的良好氛围;举办“西医人员学习中医知识项目”培训班两期,为基层培养中医药人员198人;鼓励科研创新,全市中医医院2016年获科技进步奖5项,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引进推广新技术25项。

  完善中医服务体系,东兴区第二人民医院转型为东兴区中医医院,市中区新建区中医医院,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中医科室建设60个;加强学科建设,2016年底,全市拥有中医重点专科28个,占全市重点专(学)科的35.4%,其中,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2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9个;全面实施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工程,2016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量占比45.2%。

  主动作为,提升中医医院服务能力

  资阳市市长 陈吉明

  获表彰单位:

  ·资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资阳市中医医院

  ·资阳市雁江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安岳县中医医院

  “十二五”期间,资阳市认真贯彻落实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创新工作、开放合作、加快发展、主动作为,着力推进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在全省第一个建立起市(州)与省中医药管理局的合作关系,2013年省市联合举行局市合作中医(专科建设)师承项目拜师仪式,也是全省首次举行的中医师带徒大型活动;资阳市也是全省第一个所有中医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以上的市(州)。

  全市中药产业持续发展,2015年中药工业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居全省第二位,2016年中医药产业持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四川省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县普查工作成效突出,在安岳县已查明药用植物品种600余种,采集植物影像图片9000余张、制作标本4800余份,并发现名贵中药材铁皮石斛,道地中药材川白芷、金钱草、半夏,以及著名大宗中药材丹参、黄精、蒲黄、莲子、紫苏等,卓有成效地促进了资阳市中医药事业改革与发展。

(责任编辑:刘茜)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