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提醒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推荐功法

巢氏导引术的练法和作用(二)

时间:2017-05-1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刘峰

扫描上方二维码,可直接观看功法视频。

第二节:托颌拉头摇

1.调身

(1)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立大半步,膝随手动,双膝伸直,双手上抬至平胸,掌心向上(图7)。

图7

(2)转掌向下,手带臂走,尽力前伸(图8)。

图8

(3)双上肢平肩右摆,右肘伸直,左肘屈曲,左手托住下颌(图9)。

图9

(4)左手推颈左转的同时,右手转掌向上,右膝屈曲,成侧弓步(图10)。

图10

(5)手掌向下,上肢沿体侧落下,重心右移,左腿向右收回,恢复起式(图11)。

图11

相反方向重复动作(1)~(5)。

2.调息

动作(1)吸气;动作(2)呼气。

动作(3)吸气;动作(4)屏气。

动作(5)呼气。

3.调心

体会颈部关节被充分拉开的感受。

4.操作提示

(1)颈项部属于被动转动,即靠手的推动来转动颈部。拉动颈部时,以个人所能耐受的最大程度为限,拉动宜缓慢。

(2)第2、3条操作时,双上肢前伸,如同水中蛙泳的感觉。

5.主要作用

本节具有助阳通络、升清健脑之功效。肩关节、颈椎酸胀不适,上肢活动不利、中风后遗症、头晕头眩、咽喉肿痛等均可选用。

第三节:合掌旋引腰

1.调身

(1)松拳转手,手掌向前,上肢侧举,膝随手直(图12)。

图12

(2)掌心相合,体前下落,至平肩位(图13)。

图13

(3)双掌对撑,臂胸撑圆,向左转出(图14)。

图14

(4)掌不用力,松臂松背,转回中央。

向右同样操作(图15)。一左一右,反复5次,开张下落,恢复起式。

图15

2.调息

动作(1)时吸气;动作(2)时呼气。

动作(3)时吸气;动作(4)时呼气。

3.调心

外转身时,双掌与胸之间如同紧紧挤压一个球。

4.操作提示

合掌相抵,掌指均要用力;习练既久,调心时屏气,重点体会体腔内由胸到腹部放松的感觉。

5.主要作用

本节导引法能够通畅三焦、宽胸理气、缓急止痛。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肩背腰痛、中风后遗症、精神抑郁等,还可以缓解胸部胀满。

第四节:手挽贴身绕

1.调身

(1)转手向前,右足收回,双足并立,膝随手直,双手上抬至平胸。

(2)双手相扣(图16)。

图16

(3)双膝屈曲,左手拉右手,沿体前向左,螺旋下落,至体侧平腰处,目视前方(图17)。

图17

(4)腰部转回,面向正前。左挽5次,然后右挽5次,恢复起式。

2.调息

动作(1)时吸气;动作(2)时呼气。

动作(3)时吸气;动作(4)时呼气。

3.调心

手螺旋下拉,双手争力,如同拽车。

4.操作提示

上肢向左运动时,左手在下,手心向上;上肢向右运动时,右手在下,手心向上。另外,双手互挽时,双膝始终保持并立向前。互挽的路线最好沿着螺旋线运动。

5.主要作用

本节具有较好的调理脾胃、舒畅气机功效,腹部胀满不适、呕吐上气、二便不畅、腹泻腹痛等均可选用,对于腰部酸胀不适也有不错的效果。

第五节:扣耳左右靠

1.调身

(1)转手向前,上肢侧举至掌心相对(图18)。

图18

(2)坠肘落掌,肩部不动,掌根扣住耳门(图19)。

图19

(3)头带腰走,向左侧身(图20)。

图20

(4)松劲回至中央。左侧身5次,然后右侧身5次,恢复起式。

2.调息

动作(1)吸气;动作(2)呼气。

动作(3)吸气及屏气;动作(4)呼气。

3.调心

动作(3)时,体会两侧胁肋部被拉伸的感受,以舒畅肝胆气机。

4.操作提示

侧身时,注意双足十趾抓地,始终用力扣住耳门;侧身至最大程度,并稍作停留。

5.主要作用

本节能够健运腰膝、助阳益精,可用于治疗腰膝酸软、肩背不适、胁肋疼痛等症;也能够条畅肝胆气机、舒缓抑郁,胁肋疼痛、乳房胀痛等均可以选用。此外,本节功法还能预防耳鸣耳聋。

第六节:叉手头引腰

1.调身

(1)转手向前,上肢侧举至掌心相对(图21)。

图21

(2)坠肘落掌,肩部不动,耳后叉手(图22)。

图22

(3)肘部外展,手枕竞力,头带腰俯,屈颈弯腰(图23)。

图23

(4)下至极限,手按枕部,屈颈,收肘(图24)。

图24

(5)展肘伸颈,头带腰走,恢复直立。

(6)双手打开,体侧下落,恢复起式。

2.调息

动作(1)吸气;动作(2)呼气。

动作(3)吸气;动作(4)屏气;动作(5)呼气。

3.调心

动作(3)(4)体会腰部被充分拉开的感受。

4.操作提示

动作(3)要不得弯曲,是通过头部牵拉移动而产生,整个过程,尽量缓慢,腰部尽量不要主动用力弯曲。双手在动作(3)(4)中保持用力状态。

5.主要作用

本节导引具有强健腰肾、鼓舞阳气之功。反复感冒、腰膝酸软、神疲易乏、阳事不举、肩肘不适活动不利、腰背酸胀等均可选用。

第七节:挺腹将膝抱

1.调身

(1)松拳,掌心向下。

(2)手带肩走,沿体侧上举平肩(图25)。

图25

(3)手带肩落,同时重心右移,双手抱住左膝下三寸。

(4)抱膝伸腰,膝胸相贴,绷紧足背,足拇指向下(图26)。

图26

(5)松手落足,回复起式。一左一右,反复操作5遍。

2.调息

动作(1)(2)吸气;动作(3)呼气。

动作(4)吸气及屏气;动作(5)呼气。

3.调心

动作(4)体会体内真气充斥的感觉。

4.操作提示

尽量将大腿与膝头贴于胸腹部, 足背尽量绷紧,以足背垂直于地面为佳。吸气及屏气时可配合提肛。

5.主要作用

本节功法能引气下行,强健下肢,通经活络,防治痔疮。下肢活动不利、肢体麻木、虚劳膝软、痔疮等均可选用,也能缓解全身乏力易疲症状。

收功

1.调身

五趾抓地,双足开立,与肩同宽。双膝微屈,伸腰沉胯,五指并拢,掌指微曲,指尖指地,腋下虚空。头正颈松,眉心舒展(图27)。

图27

2.调息

逆腹式呼吸法,吸气时,小腹回缩;屏住呼吸,然后呼气,腹部鼓起。

3.调心

屏气时,想象气如流水,从头顶般向下至双足底涌泉,操作5遍,然后意守下丹田。

4.操作提示

屏气时间依据个人情况而定,总以不感觉憋气,呼气顺畅为度。此外,如果开始习练时无法操作成逆腹式呼吸,可以首先将呼吸调整至深长细匀,并采用顺腹式呼吸。调心操作以足心有感觉为宜。

5.主要作用

本节操作能引火归元,潜阳益阴。作为收式,能起到培补正气、添精益髓的功效。高血压、头痛、失眠、中风后遗症等均可使用。

(责任编辑:姜洁冰)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