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提醒

“易筋行气法”的练法和作用(四)

时间:2017-05-2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刘亚非

  

  点击上方图片,识别二维码可直接观看功法视频

  第二节 古木盘根动作:

  (1)接上式,两臂在身体两侧自然下垂,松肩、虚腋,收敛思绪,心情恬静(此节练习一般采取自然呼吸)。

  (2)两手掌心向内,于两胯旁向上提起至两胁(见图2-7)。

  (3)双手向前穿掌并交叉于胸前,交叉点与天突穴平(见图2-8)。

  (4)两手翻掌心向前指尖相对,并向两侧分开于肩等宽(见图2-9)。

  (5)折腕搂气,两手由体两侧向后舒展劳宫穴同照命门。同时将左脚提起置右腿腘窝处,足背贴于委中穴(见图2-10)。

  (6)两手由腋下向体前下方穿出,同时左脚沿右小腿后侧(膀胱经)向下疏导并落于右脚跟后外侧,脚尖点地。两腿曲膝下蹲,左足跟抵会阴穴。低头、溜臀、脊柱呈弓形牵拉。开夹脊,展命门,两臂环抱两膝,似胎儿在母体中的形象(见图2-11)。

  (7)翻掌心向下,双手在体前走圆弧还原于身体两侧,同时缓缓站起,起身时应注意腰、胸、颈依次直立起来(见图2-12)。如此左右交替练习4~8遍。

  提示

  (1)此节的停闭呼吸法,只有血压偏低和身体瘦弱、脏器下垂者采用练习,余者均采取自然呼吸。

  (2)动作要协调柔和,站立时动作不要过快,按照腰椎、胸椎、颈椎依次竖起脊柱。

  (3)年龄较大、腿足不便者可采取半蹲位练习。

  第三节 回身射虎动作:

  (1)两脚平行分开宽于肩,目平视。两手掌心相对缓缓抬起与肩等平、与肩等宽(见图2-13)。

  (2)吸气,以腰为轴向右侧转体90度(以两肩运行90度为标准),双臂向后摆动180度(见图2-14)。

  (3)右臂舒伸,左臂曲屈置于胸前,同时曲膝下蹲成马步。

  (4)双手均以小指领引由掌变拳,中指尖点劳宫穴,并分别向相反的方向巧用拉力,如拉弓射箭状。定式后略行闭气(见图2-15)。呼气,转身,曲动脊柱,双腿缓缓站立,放松肩臂并疏导手三阴经还原(见图2-16)。反向练习,姿势相同,如此左右交替练习4~8遍。

  提示

  (1)此节脊柱练习行左右扭转和前后曲动两种运动形式,定式后脊柱要中正,并保持固定的马步桩,勿因左右转体而偏移重心。

  (2)定式后身体各部位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但要做到紧而不僵。

  (3)伴随着动作还原,脊柱在扭转运动的基础上进行前后曲动,同时肩、肘、腕等各部位亦要相对的放松,尤以双肩的放松最重要,但要做到松而不懈。

  (4)整个动作张驰有度,以便更好地改善气血运行的状况。

  第四节 追赶日月动作:

  (1)两脚平行分开内缘与肩等宽,两手背贴于两肾区部位,全身放松,心情恬静(见图2-17)。

  (2)伴随吸气,右手掌心向上并由身体右侧45度角的方向抬起,右臂舒伸,牵拉胸胁(见图2-18)。

  (3)以脊柱为轴身体左转90度(见图2-19)。

  (4)配合呼气右手经头前上方从体左侧落下至左足前,同时侧身、弯腰、左移体重(见图2-20)。

  (5)右手继续经体前左下方运行至身体右下方,随之开右脚尖90度(见图2-21)。

  (6)伴随吸气提右手腕蹬左脚跟45度(见图2-22)。

  (7)起身、竖脊、抬头,同时沉肘、合胯、翻掌,劳宫对印堂,形成右弓剪步。头微抬起,目视右手掌心劳宫,有日月同辉,遥相呼应之势。定式后,略行闭气(见图2-23)。

  (8)右手臂舒伸并翻掌心向下,侧身开胯(见图2-24)。

  (9)伴随呼气,右手臂下落还原的同时体重后撤至左腿,扣右脚尖90度(见图2-25)。

  (10)体重再移至右腿,收左脚跟45度(见图2-26)。正身、目平视,右手背贴于右肾区部位还原站立(参见图2-27)。反向练习,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如此左右交替练习4~8遍。

  提示:

  (1)“合”是本节练习的重点, 即手与脚合,上与下合,肘与胯合,内与外合。只有合的恰到好处,气机才会顺畅条达。

  (2)练习中应注意身体中轴的旋转和手臂、腿足中轴的旋转相结合,环环相扣,连绵不断。

  第五节 牵拉天柱动作:

  (1)在上式的基础上,两手掌心向上置于小腹前,下颌微内收,脊柱中正(见图2-28)。

  (2)吸气,两手导引到神阙穴,并由掌变拳,大拳眼斜向上(见图2-29)。

  (3)体重移至右腿,左脚跟提起,脚尖着地。右臂上抬,左臂下压,并以肘尖领引两臂向外拉开,两拳间距以身体的宽度为标准。身体向左侧弯,伸展、牵拉腰部的右侧。动作到位后,略行闭气(见图2-30)。

  (4)呼气,两手舒松,掌心向下导引至耻骨联合处,同时曲动脊柱放松还原(见图2-31)。腰部另侧牵拉时。其姿势相同,方向相反。

  (5)进行胸椎牵拉时,两手以阳掌向上导引至膻中穴(见图2-32)。

  (6)两手由掌变拳,拳心向下,大拳眼向内。体重移至右腿,身体左侧弯,左脚跟提起,脚尖着地,右臂上抬,左臂下压,肘尖领引两臂向外拉开,阔胸,并使膻中穴、夹脊区得到良性的刺激,恰到好处的牵拉胸椎右侧,定式后略行闭气(见图2-33)。

  (7)呼气变掌心向下、前后曲动脊柱,体重移至两腿间放松还原(参见图2-31)。胸椎另侧牵拉时,与其姿势相同,方向相反。

  (8)行颈椎牵拉练习时,两手向上导引至天突穴平,目平视,掌变拳,大拳眼向内(见图2-34)。两臂分别向外拉开,右臂向上抬起,左臂下压,提左脚跟,脚尖点地,头向左侧倾斜,定式后略行闭气(见图2-35)。

  (9)还原时两手掌心向下由体前下落至耻骨联合处(见图2-36)。颈椎另侧牵拉时,姿势与其相同,方向相反。

  提示:

  (1)先由腰椎开始,进行左右牵拉,胸椎、颈椎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左右交替练习后,再依照颈椎、胸椎、腰椎的次序返还回来。

  (2)练习时,要求返观内视脊柱,在内视的状态下进行脊柱牵拉,则效果更好。

  (3)要注意力、气、意的巧妙结合,不可用拙力,做到意到、气至、力合。

  (4)如针对脊柱疾病单独选择本节,亦可按每个椎体进行牵拉练习,返观内视就更重要,或针对某一段脊柱反复练习。

  第六节 金鸡独立动作:

  (1)两脚保持一拳间距松静站立,两臂在腹前交叉,目平视,脊柱中正,敛心除虑(见图2-37)。

  (2)吸气,两臂由身体两侧缓缓抬起与肩平,掌心朝下。松肩、吊腕、两臂舒伸。同时以膝向上领引提起左腿,脚尖自然下垂。动作到位后,略行闭气(见图2-38)。

  (3)呼气时两臂徐徐下落,屈膝落左脚(见图2-39)。

  (4)左脚落实还原站立,同时两手还原于腹前交叉,(参见图2-37)。

  (5)再吸气时两臂仍由体两侧抬起于肩平,同时右脚提起,定式后闭气(见图2-40)。呼气时双臂缓缓落于腹前交叉,落下右腿还原站立。如此左右交替练习4~8遍。最后一个动作结束时,落右脚与肩同宽。

  提示:

  (1)每一次提腿都要配合两次下蹲的动作,以能更好地锻炼两腿的弹性和韧性。

  (2)下蹲和还原时,脊柱进行前后曲动,提腿独立时,脊柱呈上下牵拉态。

  通过本节功的练习,可以较好地锻炼平衡、协调能力。整套功法在轻松、舒缓、融通、恬静之中结束。

  收功式

  动作:

  (1)接上式,两臂舒展掌心向上由身体的两侧缓缓抬起与肩平(见图2-41)。两手在头顶前交叉并由体前徐徐下落于腹前,连续重复三次后,双手在头顶前上方相叠(见图2-42)于体前下落于腹部丹田(见图2-43)。

  (2)揉腹:右手在下,左手在上顺时针揉腹6次(见图2-44)。

  (3)搓腰:两手沿带脉向后疏导至两肾区部位搓腰9次(见图2-45)。

  (4)田三呼吸:两手沿带脉返回丹田,做3次深呼吸,引气归元(见图2-46)。

  (5)哈哈大笑:两手高举至头顶上,掌心向上,呈托天状“哈哈”大笑(见图2-47)。使五脏六腑产生共振和共鸣,将胸腹内的病浊之气全部迸发出来。

  (6)还原:收回右脚还原站立,圆满收功(见图2-48)

  作者:刘亚非 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

(责任编辑:姜洁冰)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