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关于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四)

时间:2017-06-0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孙光荣

  【原文辑录】

  “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辑自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

  【关键词语】

  1.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简称“两创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明确定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

  【解读释义】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重要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笔者有幸参加了大会,聆听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深感受到“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深深感受到中医人肩上的时代责任与使命担当。发展中医药事业、惠泽人民健康、弘扬中华文化、推动国际中医药交流合作,已逐步形成全社会共识、共谋、共进、共赢的新局面。如何发展中医药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上述重要讲话指明了方向:一是在扶持、促进的力度上,“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二是在学术进步上,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三是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在传承创新上,要“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举世皆知、有目共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随着《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八个关于中医药的重要文件的连续发布,随着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习近平主席批准的《中医药法》的正式颁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以及各相关行业,都关注、重视、支持并共同致力于中医药事业大发展,中医药行业医疗、保健、科技、教育、文化、产业“六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局面更加巩固、兴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的逐步实施,中医药更成为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选项,中医药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

  为什么“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这是因为: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一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是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而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优势的“五大资源”,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深深植根中华大地的、历尽沧桑、饱经磨难的中医药,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扶持促进之下,洗涤尘封、焕发生机、昂然向上,走上了大发展的轨道。

  值此史无前例的战略机遇期,作为中医从业人员,我们中医人理所当然地“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当前,一是需要推动中医药队伍建设。通过院校教育、师承授受、访问交流,着力培养熟读中医经典、善用中医思维、积累大量临床经验的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真中医、好中医、名中医;另一方面,要考察、培养、使用确有专长的民间中医和少数民族医。唯有人才兴,才能事业旺;二是需要推动中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搜集、挖掘、整理、研究现存的、散佚的中医药古代和近现代的学术经验。唯有远流清,才能学术精;三是需要推动跨界融合,一方面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如中医+生命科学、检验医学等,一方面开展中医+跨界服务,如中医+旅游、康复、养老、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社区服务等;四是需要推动以宣传《中医药法》为主体的中医药文化、知识、法律法规的普及。唯有共识共兴,才能有共建共享。

  值此史无前例的战略机遇期,我们所有医务工作者必须“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毋庸讳言,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是理论、方法都不相同的医药学,但都是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目的的医学科学,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中医药学重在整体、宏观、功能、动态,西医药学重在局部、微观、结构、静态,二者既不相互抵触,也不相互并行,而是可以交叉、可以互补、可以协调的。我国首倡“中西医结合”已经半个多世纪了,确实创造、创新了一批中西医结合的成果,在全世界领先了对不同医药学体系结合的探索。当然,要从认识的结合到形成结合的认识论、从方法的结合到形成结合的方法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不必、也不能从领先探索的道路上畏缩不前,我们必须首先执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从管理、投入到科研、教育、临床彻底改变既往重西轻中、以西律中的现状,进而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力争创建新医药学,这是摆在全体中医、西医工作者面前共同的课题,是当前应该勇往直前的促进医学学术进步道路的必然选择。

  值此史无前例的战略机遇期,我们中医人必须“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背离传统文化,就会割断国家和民族精神命脉。只有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代文化有机统一、紧密结合,才能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绵延千载,包括食养、药养、术养三大类,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根基,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等的养生理念和方法,为人类保有健康提供了先进的保健理论和技术。但是,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当时的时代条件、社会制度、认识水平、科技水平等的局限和影响,因而也就不可避免地夹杂有陈旧的、过时的、不合现代环境、不切实用的内容。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同志说:“推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双创’,首先要解决转化什么、创新什么这个关键问题。要深入挖掘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中的精髓,把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发展过程搞明白,把发展规律弄清楚。要把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蕴含的中医药理念知识、技术方法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并不断丰富和创新。要立足传统,融合现代,把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转化为人民群众能够用得上、用得好的健康实践。要用人民群众易于接受的现代语言、现代方式、现代手段进行阐释和表达,探索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双创’的传播模式。”这就要求我们现代中医人在学习、研究、应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时,不要刻舟求剑、缘木求鱼地生搬硬套,而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和增加新的内容(比如古代没有电视、手机和网络,也罕见干眼症和颈椎病),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让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发挥保障健康的重要作用。(孙光荣)

(责任编辑:许艺颍)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