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以他为原型的现代京剧《社区仁医》将中医与京剧紧密结合,日前在上海虹桥艺术中心拉开了全市巡演序幕——

石向东:走进现代京剧的社区小医生

时间:2017-07-1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陈容焕

  近日,在上海市长宁区卫生计生系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的会议上,以优秀党员、华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石向东为原型的现代京剧《社区仁医》在上海虹桥艺术中心拉开了巡演序幕。该剧还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在上海市各区开展巡演。《社区仁医》一剧将中医和京剧两个国粹紧密结合,通过聚焦社区小医生的故事,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社区需要仁医,更需要像石向东这样的“工匠”。

  师从名医 服务基层

  石向东出生新疆阿克苏,返沪后通过考试,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他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而对中医理解的天赋与悟性,则格外眷恋这位朴实敦厚的小伙子。

  什么样的手适合推拿?“暖、软、厚”是中医“三件宝”。石向东摊开手,厚实的手掌、红彤彤的肤色,“三件宝我都有!”石向东自豪地说。挑剔的推拿大师朱鼎成就是看中了这双手,更看中了石向东厚道坚毅的品格,决定收他为徒,教他专攻一指禅。推拿在习功之时,须将大拇指在米袋子上反复按压,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许多年轻人无法忍受如此枯燥的学习,石向东却毫无怨言地坚持下来,他坦言,“我从心底里喜欢推拿,推拿为他人缓解疼痛,自己也从中得益。”

  除了师从朱鼎成老师,他还作为长宁区卫生系统青年人才列入“师带徒”培养计划,先后师从第六人民医院吴耀持、龙华医院姚乃中、天山中医院李成永等名医。但是,光靠天赋和机会还远远不够,石向东选择了扎根在社区:整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看到他最“头疼”的当属保安——每每过了下班时间,石医生的诊间仍亮着灯,十几年来,他总是中心最晚下班的医生。

  患者眼中的“神医”

  86岁的韦阿姨坐骨神经痛,她说:“我不想活了,每天早上醒来,光起床就让人生不如死。” 石向东看过韦阿姨病情后,决定运用火罐、针灸、推拿等综合治疗方案,两个疗程之后,韦阿姨身体明显好转,能自己独立起床,再不用麻烦家里人前拉后扶了。

  78岁的患者李玛丽,是石向东的“铁粉”。她第一次找石医生看病时,患有颈椎、血压高、糖尿病等多种老年疾病,颈椎病史也已长达9年,发病时疼痛难忍,三级医院专家建议开刀,但对快80岁的老人来说,这一刀下去,卧床不起少说半年。石向东听闻后,向李阿婆建议,“给我三个月时间,如果治疗没有效果,再去开刀。”李阿婆从未接触过中医,对中医治疗效果一知半解,此后经由石向东进行几次针灸,疼痛明显缓解,李阿婆有了信心;果然,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她颈椎不疼了,也没有进行手术。

  渐渐地,石向东的名字口耳相传,很多患者慕名而来。他每天7点多就来到中心,中午忙到没时间吃饭,每年义务加班400多小时,累计比别人多干50天。长期站立的工作状态,让石医生大隐静脉曲张严重,必须做手术。休息一周,病患们纷纷前来探望,再三叮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领导,“一定不能把石医生累垮,有了他的健康,才会有我们的健康。”

  在社区推广治未病

  如今的石向东,为了更好地服务病人,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摸索出了一套工作方法。小医院、有技术,一样能看大毛病。

  石向东主持开展科研课题“社区适宜技术中医治未病干预冠心病临床观察”“中药熏蒸对阳虚体质影响的临床研究”等,都广泛应用于临床。他还在传统桑枝棒的基础上创新和改良,并自创了桑枝棒养生操,在社区推广中医治未病。

  石向东还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起微信群。针对每个病人的疑问,他都耐心地一一回答。他说:“解答一个病人的问题,就能让更多群友了解疾病的特点和预防保护的方法。”石向东鼓励更多老年患者学习使用微信,“微信交流,能够给社区老人打开健康知识大门,还能为孤独老人打开另一扇看世界的大门,为他们排解一些寂寞。”石向东说。

(责任编辑:朱蕗鋆)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