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盐与药膳

时间:2017-08-1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郭信涛

中国药膳研究会

膳养斋民以食为天,百味盐为首;盐是大自然馈赠人类的神奇物种,也是人类生命健康中唯一不可或缺的调味品,有了盐人们的生活才开始过得有滋有味。达尔文的进化论中曾提到:生命起源于海洋,海洋中盐浓度的变化对生命体的进化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体中都含有盐(氯化钠),人类对盐的需求是生命进化过程中必然的选择。可以说,盐在人类的健康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人们却几乎忽略了它的存在,只是习惯于在某个超市的角落中随便地买了1 包就走,“有咸就行”是人们对盐的原始需求和朴素的要求,直至“脚臭盐”事件的发生,才引起人们对日常健康用盐的诸多关注。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预防“三高”

“低糖、低盐、低油”饮食是现代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特别是三高人群,食盐对高血压病情有着直接的影响。2015 年原卫生部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显示: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人群已达2 亿多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的 “三高”国,“三高”已严重影响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健康和生命。

如何通过日常饮食来预防“三高”?如何科学地改变人们现有的油盐饮食结构?天津保元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团队经过多年的科研实验,利用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创造性地将药食两用的天然食材与高品质海盐有机复合,研制出苦荞盐、菊花盐、陈皮盐等复方植物健康盐系列产品,开创了我国功能性植物健康食用盐的先河,让百姓的家庭健康用盐有了新的选择。

苦荞是自然界中甚少的药食两用作物,据《本草纲目》记载:“苦荞味苦,性平寒,能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炼五脏渣秽。”在《千金要方》《中药大辞典》及相关文献中对苦荞也都有记载。研究表明,苦荞含有的独特成分——苦荞黄酮(芦丁)能有效地预防和调理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糖尿病、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同时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被当今营养学界誉为“百谷之王”,营养价值极高。葛根味甘、辛,性平,入脾、胃二经,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止泻之功效。研究表明,葛根有解热、解痉、降血压、防止血栓形成的药理作用。

山楂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降脂的良好食材,含山楂酸等多种有机酸,并含解脂酶,入胃后能增强酶的作用,促进肉食消化,有助于胆固醇转化。山楂还富含胡萝卜素、钙、齐墩果酸、鸟素酸、山楂素等三萜类烯酸和黄酮类等有益成分(黄酮类多聚黄烷、三聚黄烷、鞣质等多种化学成分),能舒张血管、加强和调节心肌,增大心室和心运动振幅及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清胆固醇和降低血压。

香菇营养丰富,香气沁脾,味道鲜美,素有“菇中之王”之美称。据现代营养分析,香菇含有高蛋白(多种氨基酸)、多糖、低脂肪、高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富含B 族维生素)和矿物元素(尤其富含硒),这些营养成分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香菇中还含有大量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变为维生素D2,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增强人体抵抗力。随着现代医学和营养学不断深入研究,香菇的药用价值及保健功能也不断被发掘,是人们重要的食用、药用和调味品。

桑叶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桑叶的药理作用有:①抗凝血作用:桑叶提取物能明显延长小鼠体内全血凝固时间和显著延长家兔血浆的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桑叶对纤维蛋白原反应有直接抑制作用。②降血压作用:桑叶中的芸香苷、槲皮素、槲皮苷能增加离体及在位蛙心的收缩力与输出量,并减少心率。槲皮素可扩张冠状血管,改善心肌循环;γ-氨基丁酸、芸香苷、槲皮素有降血压的作用;γ-氨基丁酸是神经传达物质,能促进脑组织的新陈代谢和恢复脑细胞功能,同时,能改善脑部血液流动,增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Ⅰ的活性,促使血压下降。③降血脂、降胆固醇、抗血栓形成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④降血糖作用:桑叶的降血糖作用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的:一是通过生物碱对二糖类分解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抑制小肠对双糖的吸收,降低食后血糖的高峰值;二是通过桑叶生物碱及桑叶多糖,促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胰岛素可以促进细胞对糖的利用、肝糖原合成以及改善糖代谢,最终达到降血糖的效果。⑤抗衰老、抗疲劳作用:桑叶对机体的补益属于清补。另外,桑叶中所含的槲皮素、酚类化合物、维生素C 等成分能通过抑制或清除自由基来防止氧化损伤。以苦荞为君;以葛根、山楂为臣,佐以香菇既可自然提鲜,又能协同增效,增强免疫;桑叶清脂降糖,凭轻灵之性引药入经。因富含天然植物成分,盐中氯化钠的含量就自然而然地降低了,同时又利用现代高科技植物萃取技术提取了天然植物的精华成分并与盐进行了有机复合,达到了健康低钠、鲜咸爽口、绿色安全的配伍目的,从而真正地体现了“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配方主导思想,是“三高”人群非常理想的健康用盐。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