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聚焦

羌活家野品质差异大

时间:2017-12-1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中药材天地网供稿

羌活产区集中 用途广泛

  四川、青海和甘肃是羌活的道地产区。药材商品规格按照产地分为川羌(四川)、西羌(青海、甘肃等)。以性状分为蚕羌、竹节羌、大头羌和条羌4个商品等级。蚕羌品质最好。

  2015版《中国药典》记载,羌活主要成分为挥发油、羌活醇和异欧前胡素。用途广泛,主要用于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止痛,是多种感冒药必不可少的原料。目前,用羌活的中(藏)成药有200多种。

野生濒临枯竭 家种无序发展

  羌活为多年生草本高寒短日照植物,喜冷凉、耐寒、怕强光,生长环境特殊。野生资源分布中心在横断山区北端,集中在川西高山峡谷和川西北高原。环境的特殊性制约了羌活资源的发展。

  近年来在资源减少和价格上升因素的刺激下,羌活野生资源采挖处于无序状态,加剧了掠夺性采挖的力度和范围。据调研,20世纪70年代,羌活采挖主要集中在海拔2000~3000米的范围,资源充盈,有质有量,蚕羌占比达70%~80%,普遍根茎直径为1~2厘米。

  近年来,羌活的采挖高度已上升到海拔3500~4000米之间,分布更为零星,质量大幅下降,蚕羌比例从1998年前的30%下降到不足10%,根体直径普遍不足0.5厘米。作为大宗药材品种,其资源已面临严重危机。野生羌活的供应量受到限制。

  有文献记载,1987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羌活野生储藏量约2万吨左右,1997年该量下降到1.2万吨左右,2000年下降至7000吨左右,2010年下降至4000吨,截至2016年羌活野生资源储藏量下降到700吨内,实际产量约600吨。资源衰减的速度惊人。

羌活的分布历史变迁

  羌活作为我国特有的药用植物,根据分类学者修订确定的历年标本记录,羌活分布区域包含四川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陕西太白山,青海玉树、民和、祁连、共和,甘肃定西、岷县等,西藏丁青。

  在野生羌活资源严重枯竭难以为继背景下,家种羌活生产开始了。最早家种尝试是在青海、甘肃两地。2005年前后,海东地区、西宁市以及甘南、陇南、临夏、定西产地实现小规模人工种植,主要发展家种宽叶羌活;2011年前后,四川(小金县、松潘、九寨沟)等地家种羌活也开始发展,也是以宽叶羌活为主。在两河口乡等地,分布有少量优质狭叶羌活种植基地。部分药厂和饮片厂退而求其次,改用成本较低的家种羌活投料,使野生羌活的资源压力得到一定缓解。

  羌活以四川、甘肃、青海三省资源和收购量较多。其中年收购量以四川最多,约占全国产总收购量的70%以上,其次为甘肃、青海。成都荷花池药市是全国羌活主要集散地。

盲目引种 品质参差不稳定

  中药材是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命脉所在,是中医药行业发展的基础,保证其“质”和“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目前甘肃、青海等家种羌活产区,普遍以大为好,农户又追求短期效益。造成化肥农家肥过量使用,羌活生长期过短。内在有效成分存在一定差异。”国内羌活科研专家、四川中医药科学院蒋舜媛研究员表示。

  进入2016年以后,国内饮片企业和成药企业关于羌活原料难以合格的反馈日益增多。羌活无论是在引种区域、生产周期、采收时间,还是原料品质保障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其品质的失控,已成为家种药材盲目生产的缩影。

  在这种背景下,国内每年消费的2600多吨羌活中,至少有1000吨以上家种羌活品质难以达到2015版《中国药典》要求,情形严峻。

  以上信息:如无备注说明,药材报价计价单位:元/千克 (中药材天地网供稿)

  (责任编辑:高继明)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