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今日头条

“科技+道地”种出铜仁好中药

时间:2017-12-2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黄蓓 葛伟韬

    吃过午饭,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绿通天麻发展公司一行人准备上山去挖天麻。午后的露青村依然笼罩在一片浓雾里,车子在盘山小路上行进,尽管不是雨天,挡风玻璃总是不一会儿就蒙上一层厚厚的水汽。

    “这里气候凉爽潮湿,空气湿度大,土壤含水量高,很适合天麻的生长”,绿通天麻发展公司副总经理刘鹏告诉记者。下了车,一行人沿着泥泞的小路上山,脚下松软的落叶发出温柔的沙沙声。

    “小心些,可别踩到天麻了!”见记者似乎一脚踏上了“天麻窝”,刘鹏赶紧上前阻拦,顺势蹲下,拿起小锄头熟练地挖起了天麻。轻轻刨开砂质的泥土,胖乎乎的天麻很快就挨个冒了出来。这些“胖家伙”,可是刘鹏的心头宝贝,“喂”给天麻“吃”的蜜环菌是他带领员工一手培育的,他们还通过无性繁殖技术为天麻传宗接代,生出了一窝窝壮硕的小天麻。

    近年来,铜仁市从立足自身实际,因地制宜,重点扶持发展天麻、铁皮石斛、白及、丹参等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打造一批产业发展集中区,促进区域优化布局,实现连片规模发展。现今,铜仁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已经走上了集中发展、区域聚集发展的新路子,中药材产业已成为铜仁优势产业的一张名片。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铜仁的老百姓能通过种植中药材过上好日子,中药材企业功不可没。”铜仁市扶贫办产业科科长冉隆文告诉记者。然而早年间,铜仁并不是一块投资热土,由于当地出产的中药材种植分散、产量低,很难形成规模气候,在市场上知名度不高,销路很成问题。

    这一点刘鹏深有体会。刚到露青村时,刘鹏犯了好一阵子愁。他在走访时发现,虽然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天麻生长,然而农户们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还停留在粗放的阶段。“很多老百姓都以为天麻种植跟种萝卜白菜一样,随便刨一个土坑埋一块天麻球茎,一年放一次蜜环菌,同一块地里可以连续种植好几年。”刘鹏告诉记者,这些认识都有很大的误区。天麻生长需要萌发菌和蜜环菌的配合才能完成其生活史,需要在种植过程中补充蜜环菌作养料,且天麻对土地养分的消耗比较大,不能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在介入技术指导之前,露青村很多农户的天麻产量非常低,每平方米只有1~2斤的产量。经过统一供种和技术培训,普通种植户每平方米平均也能种出3~4斤,产量大大提高,农民们的腰包也都鼓起来了。

    然而缺乏技术指导的问题在铜仁市很普遍,这也是当地中药材有口碑却无法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主要原因。牵牛要牵牛鼻子,要想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必须发挥龙头企业在种苗培育和技术推广上的带动作用,同时通过企业整合力量,实现单一品种的规模化种植。理清这一工作思路后,铜仁市委市政府开始着力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通过加强企业引领,以点带面带动区域发展。

    与此同时,各乡镇响应市政府号召,加大土地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今年入驻印江县刀坝镇的重庆新红鑫公司就是被玉龙山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所吸引。

    十年前,玉龙山还是一片荒山野岭,从山脚到山顶三四公里的路,还是刀坝镇玉岩村的党员干部和村民们一铲一铲地挖出来的。几千亩荒山的开垦工作是既费时、又费力的苦活儿,村民自发地带上工具、帐篷、被子和米饭,吃住都在玉龙山基地,经常连夜开工。晚上看不见,那就点上蜡烛干。蜡烛用完了,就用摩托车灯照着继续干。刀坝镇党委为此协调资金200余万元,把电线架到了玉龙山顶,并完成了水池、水窖等基础设施建设。经过不懈努力,几千亩荒山终于变成了适合种植中药材的良田沃土,吸引了一批中药材种植企业落户这里。新入驻的新红鑫公司也将带动玉龙山片区种植中药黄精8000亩,同时将建设黄精加工厂及黄精附加产品研发基地,实现原材料和产业加工一条龙服务。

    事实上,铜仁市全面脱贫攻坚的棋局早已布下。近年来,铜仁市大力推进民生水利建设和农村公路“组组通”工程,疏通水利和道路上的堵塞环节,为中药材等农产品种植、运输乃至产业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铜仁市招商引资局负责人表示,铜仁市还将研究制定针对中药材产业招商引资的具体政策,为客商投资发展创造良好的宽松环境。

    科技培育“材”富新动能

    “我们最新培育的‘红杆一号’,是霍山石斛跟雁荡山石斛的杂交品种,具有抗寒耐高温的特性,含糖量比普通石斛高三分之一,这个苗子现在非常受欢迎。”沿河乌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新建一边介绍他培育出来的新品种,一边查看基地里种苗的生长情况。

    近年来,铜仁市努力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培育良种、培训技术,强化示范基地和繁育基地建设,提高中药材重点区域的组织化程度和产区集成度。通过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生产基地建设,不断提升质量,打造地标产品,着力擦亮铜仁中药材品牌名片。

    “在规模化种植的同时我们必须保护好种苗的道地性。”刘鹏表示,此前由于缺乏统一管理,种植户经常从外地引进种苗进行混种,导致铜仁一些道地药材的种苗纯度受到影响,从源头加强管理刻不容缓。

    “中药材种苗的质量是中药材产业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铜仁市扶贫办园区办副主任李文强说,为了加大种苗生产投入,确保种苗安全,铜仁市不断加强种苗生产基地建设,加大对种苗生产投入和管理,确保苗木纯度和质量,明确专人负责对苗木质量和苗木生产环节的监管,建立种苗生产档案,杜绝滥用种苗的行为。

    “要想种出好药材,还要搞好科技支撑,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提高产业科技水平及配套服务水平。”冉隆文说,目前,铜仁市与浙江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的技术实力和科技优势,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培养中药材种植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本市中药材生产技术水平,开展中药材生产中不同栽培模式如野生保护抚育、仿野生栽培、间套轮作等研究。开展中药材优良品种的选育、扩繁、育苗、移栽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初加工、运输及储藏等生产过程中的规范操作规程研究和制定。

    与此同时,铜仁学院设立了“黔东民族药物研究与开发中心”和“梵净山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通过与高校合作,产学研结合,促进铜仁市中药材良种繁育、野生中药材的保护和产业开发利用,加强中药材种植良种繁育研究与中药新产品开发,增加中药材产业的附加值。

    向中药全产业链延伸

    铜仁市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素有“黔地无闲草,武陵多灵药”的美誉,铜仁市中药材资源普查显示,全市有野生中药品种资源1824种,占贵州省的42%,年储量达3.09万吨。“我们将通过重点乡镇的培育打造一批规模化单品种种植区”,冉隆文告诉记者。

    铜仁市将根据各地生态条件、产业基础的不同,打造“一乡一品”特色。例如打造以德江县高山、沙溪,沿河县泉口等为中心的天麻种植区;以印江县罗场、江口县德旺、石阡县青阳等为中心的黄精种植区;以松桃县长兴、沿河县中界等为中心的铁皮石斛种植区等。

    种植只是铜仁市中药材产业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据铜仁市政协主席、市中药材专班班长陈康介绍,铜仁将立足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以建设基地、打造大乡(镇)、培育市场、强化服务、整合发展为重点,着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

    “未来,我们还将围绕全产业链的推进培育一批各环节的市场主体,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陈康说,将投入资金重点培育50家生产规模达2000亩以上的企业、合作社,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基地”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集中连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同时还计划引进培育一批国内大型药企精深加工企业,利用药企的雄厚技术对当地特色中药材进行深度研发和应用,开发多种类型的中药材精深产品,推动以药食两用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健康类产品的产业化生产,重点支持天麻、黄精、石斛、金银花等为原料的中药产业链延伸。

    与此同时,平台搭建也在同步进行中,碧江区建成的武陵山现代医药物流园已成为集信息交流、电子商务、药材交易、药品物流等一体的综合性中药材物流基地,将在推动铜仁中药材走出去上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赵丹)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