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中药外贸出口回暖 2017年出口36亿美元

中药企业参与国际注册及认证者逐渐增多

时间:2018-02-0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1版 作者:张东风

  本报讯 2月6日,记者张东风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获悉,根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17年,中药类出口金额36.40亿美元,同比增长2.07%,植物提取物市场活跃,出口额20.10亿美元,同比增长4.33%,中成药出口2.50亿美元,同比增长11.03%,中药材及饮片出口持续负增长,同比下降2.23%。显示中药类外贸出口正在回暖。

  2017年中药出口至118个国家和地区。亚洲地区既是中药出口的传统市场,也是主要市场。前三季度美国市场取代日本成为我国中药出口第一市场。

  按照外贸的特点和历史分类,中药出口主要形式是中成药、中药材、保健品和提取物。目前,我国中药出口已由以中药材为主逐渐转为提取物为主。

  我国对日本、韩国中药出口主要是提取物和中药材饮片,除普通的提取物出口外,主要是用于日本的汉方药原料;对韩国的提取物出口主要是用于其保健品和化妆品的原料。美国作为最大的提取物市场,提取物主要用于膳食补充剂和食品添加剂生产,并且对原料需求一直保持比较旺盛态势。我国对欧洲出口主要是提取物,主要市场分别为德国、西班牙和法国。

  中成药在国外仍然是以华人圈消费为主,市场容量增幅有限。欧盟是世界上最大植物药市场,也是我国中成药出口的主要目标市场之一。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对原欧盟十五国中成药出口额为500.53万美元,同比增长8.73%。而对欧盟东扩十二国出口额为235.96万美元,同比增长3.59%。

  另外。根据统计,2017年前三季度,中药进出口贸易中增减幅度较大的主要品种有,燕窝进口量4.8万公斤,同比增长84.89%;鹿茸进口量48.6万公斤,同比增长22.88%,98.30%的进口量来自新西兰;我国人参出口量117.8万公斤,同比下降18.36%,下降原因主要是日本和欧洲市场需求减弱。

  记者还了解到,近年来,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医药产业增速随之降低。中国医药行业已从之前的快速扩张时代进入结构优化时代,在这种背景下,中药企业主动求变,纷纷制定国际化战略,谋求转型升级,进入国际市场是优质中药企业的升级路径之一。中药企业参与国际注册及认证者逐渐增多,在主流医药市场注册步伐加快。随着中医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以立法的形式得到承认,中国中药企业先后在新加坡、古巴、越南、阿联酋、俄罗斯等国注册产品。另外,以神威、兰州佛慈、地奥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中药企业,近年来主动申请国际高端认证,希望通过认证方式获得进入欧美等主流医药消费市场的优先权,并已初显成效。

  同时,近年来部分走在国际化前端的中药企业开始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建立在全球市场的营销网络。2013年天士力投资182万欧元收购荷兰海得宝管理有限公司下属的荷兰神州医药中心有限公司,成立荷兰神州天士力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开创了中医药领域海外并购的先河。同仁堂集团于21世纪初已在英国建立合资公司,并先后在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国创办独资或合资分店。2016年11月,同仁堂通过收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成立非洲中心,在约翰内斯堡、比勒陀尼亚、德班三市同时开设了5家门店。

  医药服务贸易的旺盛增长也为中药“走出去”助力。随着医药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和细分,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医药生产合同外包服务、医药销售合同外包服务等新业态逐渐兴起,正成为我国中药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新形式。中医药服务加快“走出去”步伐。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派出中医临床医师约2000人,占外派医疗劳务人员总数的60%。超过60家中医药服务贸易机构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中医医院、中医诊所、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中医药研究中心等,年接诊量达到25万人次。

  总体来说,2017年医药贸易国际市场需求企稳回升,出口额稳步提升,我国医药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快,新的发展动能正在形成,医药贸易发展形势总体向好。

(A)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