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聚焦

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启动中药人才培训工程,打造中医药健康乡镇,实施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推进健康科普进社区项目,落实中药材产业扶贫。深入推进中医药事业、行业、产业“三业”联动——

北京昌平:“三业”联动发展中医药

时间:2018-03-0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6版 作者:本报记者 任壮

昌平区中医药协会会长万金利(右)向屠志涛(左)介绍采集的野生中药材标本。

  2月24日,农历正月初九。北京市昌平区中医药协会举行2017年度工作总结会暨2018年度工作部署会。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昌平区卫生计生委主任杨冬泉、昌平区中医药协会会长万金利以及昌平区名老中医代表、中医药行业专家、昌平区中医药协会会员代表300多人济济一堂,共商昌平中医药发展大计。

  昌平区素有北京后花园之称,中医药资源在北京算得上“位列三甲”;作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中医药发展亮点频现:这里既有“老牌”的中医药服务龙头昌平区中医医院,也有转型而来的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口医院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这里还汇聚了北京光明骨伤医院、大卫中医院、皇城股骨头医院、汉章针刀医院、王府医院等一批诊疗特色鲜明的民营中医机构,有的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这里还有立于产业潮头的北京十三陵药王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万泰利克药业有限公司、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已成为知名品牌。

  在会上,昌平区卫生计生委主任杨冬泉表示,“昌平区中医药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通过落实基本公共卫生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实施‘治未病’试点、开展学术交流传承、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整体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他指出,昌平区坚持中西医并重,始终把中医医疗与保健服务体系建设放在首位,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促进中医药医疗、保健、养老、康复、旅游等多方面快速发展,是昌平区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战略性举措。

  成立昌平区中医药协会,是昌平区中医药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在昌平区卫生计生委支持和指导下,昌平区中医药协会2017年6月21日成立,由北京十三陵药王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万金利任会长,北京昌平区光明骨伤医院执行院长潘东华任秘书长。虽然成立不过半年多时间,昌平区中医药协会通过积极协助政府加强行业管理,组织开展学术交流、继续教育、文化科普和中药资源普查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在行业内已经形成了号召力和凝聚力,在社会上也具有了显示度和影响力。目前成员单位已发展到25家,个人会员300多名。站在新的起点,昌平区中医药协会下设的中医内科学专业委员会、针灸推拿学专业委员会和中药专业委员会也正式宣告成立。

  2017年,昌平区中医药协会承担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昌平区普查工作,精心组织,精细管理,由中药专家领衔的普查队,深入丘陵山区,考察野生资源,拉样方、采种子、制标本、理资料,为后期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该协会承办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工作,组织中医专家与试点单位昌盛园小学密切合作,利用一学期时间,完成课堂教学65次,同时还组织小学生到多家医院、企业单位实地参观。而且,中医药文化教学试点从开始的三年级的一个班扩展到六个年级的六个班。在试点工作基础上,该协会组织专家团队编写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系列教材12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系列教材还专门为低年级提供了拼音加注版。同时,该协会还组织会员代表到国内多家中药材种植基地和特色医疗机构考察学习,去到北京延庆白术、内蒙古固原黄芪等基地。该协会设立的微信公众号,至今已发布中医药相关信息100多篇,成为传播中医药政策和知识文化的新阵地。

  面向2018年,该协会会长万金利提出,在中医文化科普方面,重点实施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和中医药健康科普进社区。协会将承担实施昌平区卫计委与教委联合主办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程,选取区内6到8家小学作为首批推广学校;承办区科协的健康科普进社区项目,在昌平辖区60家社区居委会逐步落实。在中医药医疗服务方面,将启动昌平区中药人才培训工程,遴选30名中药骨干,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实践和师承教育。由协会聘请昌平区、北京市乃至国家级中药老专家,进行一对一结对带教,传授中药传统炮制技艺,最终通过三到五年的持续推进,为区内各医疗机构建立一支过硬的中药人才队伍;还要开展膏方制作和临床服务的继续教育工作,组织培训讲座和参观实践。在区域健康服务方面,则重点建设中医药健康乡镇和中医药文化小院。其中在南口镇打造中医药健康小镇,在流村镇高崖口村利用1000平方米的场地,配置村卫生室,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疗法。另外一个新举措是针对扶贫工作,将举行捐助扶贫活动以及中药材种植回购项目,帮助贫困人群通过中药材种植致富。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对昌平区中医药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应当把握契机,打造昌平中医药发展模式。在新一年工作中有新突破、新作为、新面貌。昌平区中医药协会应强化服务能力,深入推进事业、行业、产业“三业”联动发展,促进区域中医药的改革、转型与升级。屠志涛表示,要树立“大中医、大文化、大产业”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学术模式、服务模式、产业模式”,推动中医药“六位一体”健康发展,以昌平特色的发展模式为北京乃至全国中医药发展提供新鲜经验。(任壮)

  (M)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