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抢救挖掘地域学术流派,创新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

把社会力量优势转化为事业发展动能

时间:2018-03-1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章关春 方敏娟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在省科协、省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在浙江中医药大学和挂靠单位浙江省中医院支持下,充分发挥作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重要社会力量的优势,干在实处,勇立潮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盘点2017年度工作列出的清单,亮点多多。

  力推中医药法落地生根。2017年5月中旬,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引入拥有浙江全省最多用户的“浙江新闻客户端新闻直播间”。新闻直播紧紧围绕将浙江从中医药大省打造成中医药强省为主题提出要找出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短板,打通全省县级中医院规范化规模化建设最后一公里。同时,与会人士结合各自的认识与实践,就学习贯彻中医药法进行深度交流。

  搭建学习经典教育平台。4月中旬,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举办中医经典理论内涵与临床应用学习研讨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吸引了500余人参加,目的为培养具有中医经典思维和中医药文化自信的现代中医人。

  2012年起,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连续5年每年举办以“学经典,做临床”为主题的研讨和培训班,通过搭建这一继续教育平台,把强化经典和临床关系联结起来。该班已成为业内知名品牌学术活动,成为浙江中医药工作者学经典、做临床最具影响力的中医药传统教育方式之一。

  中医药的自信,主要源于疗效,对中医疗效总结最好的反应在经典上,这就是浙江反复强化“学经典做临床”培训的意义所在。

  打造中医学术名片“浙派中医”。2017年7月1日,适逢国家中医药法正式实施之日,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召开的之江中医药论坛上,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发布浙江中医学术流派综合称谓为“浙派中医”。命名“浙派中医”的原则是体现地域特色,包容名家学术。今后,“浙派中医”将统率省域内各个中医药流派,从此,奏响了新时代浙江中医药传承发展的主旋律。

  为使“浙派中医”综合称谓深入人心,讲好新时代“浙派中医”故事,传播浙江中医药正能量,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由学会会长、副会长领衔42位国家级省市级名中医组成巡讲团,历时175天,在浙江各地市举办“浙派中医”10场大巡讲活动,专题讲座53场,在各地播下了“浙派中医”十大学术流派传承创新新种子。

  抢救挖掘地域学术流派。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引领各地市学会深度挖掘地域学术流派和抢救保护工作。衢州雷氏医学流派为“浙派中医”温病学派的重要发源地,却面临后继乏人,运用雷氏医学学术思想的所剩无几。2017年,省中医药学会指导衢州市中医院推出《衢州雷氏医学五年保护计划》,为辖区6县(市、区)培养一批能担当起雷氏医学传承任务的青年中医。

  婺州医学是浙江金华地区独具特色的中医学术流派,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在金华开展“浙派中医”大巡讲期间,举行《婺州名老中医医案集》首发仪式。

  “钱塘医派”对医经和伤寒学术研究作出重要贡献,学会组织“钱塘医派”研究颇深的6位专家进行“钱塘医派”内涵与外延的巡讲。

  被列为国家级“非遗”名录的衢州“杨继洲针灸”,通过大巡讲推动三衢地区6县(市、区)发展针灸事业。

  举办中医药文化系列活动。在丽水市缙云县,启动2017年黄帝养生文化中医药系列活动;由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所属分会专家举行义诊;举办中医药养生专题讨论和黄帝内经学术研讨会;组织中医药人员参加“缙云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组织开展黄帝养生文化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五进”活动。

  在绍兴,由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联合当地卫生主管部门,举办“景岳堂越医文化论坛”,并通过学会搭台,药企参与,政府支持动员社会力量创建“绍兴市景岳堂越医文化研究院”和“绍兴市越医文化研究会”,推进越医学术文化研究和传承与创新。

  营造中医药养生科普氛围。一年来,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及各专科分会共组织开展132场形式不同的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推出中医药科普作品200余篇,发放科普资料1万余份。

  学会科普工作另一重头戏为创建科普教育基地。2017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在省皮肤病防治所建立“中医药科普大讲堂”;与省城《都市快报》合作设立“浙派中医”科普大讲堂,每月定期举办面向社会开展“浙派中医”大讲坛科普巡讲。

  创建中医药服务产业驿站。2017年5月,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与省科协联袂推出县域中医药服务产业创新驿站项目。通过定期安排名中医到景宁、兰溪坐诊和带教,开设中医药文化大讲堂,开展中医药健康服务适宜技术系列培训等方式,重点帮扶景宁县、兰溪市集成和创新出一批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关键技术,构建中医药产业技术支撑体系,进而推动县(市)域一、二、三产的转型升级。

  在浙江省科技支持下,省中医药学会已先后建成3个县域中医药服务产业创新驿站。

  力推无中医不保健东阳模式。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指导东阳市妇幼保健院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形成妇幼领域“无中医不保健”服务格局的“东阳模式”。

  2017年6月,由浙江省卫生计生委主办,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承办“全国妇幼保健中医年系列活动”。日前,“东阳模式”已在全国29个省(市、区)350余家妇幼保健院推广。

  2017年10月,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与省医师协会、东阳市妇幼保健院签署联合推广“东阳模式”的合作协议,力推进一步丰富全省基层妇幼保健机构中西医结合医疗保健手段,促使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妇幼领域遍地开花。

  创新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为帮助基层解决中医药人才短板问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采用“互联网+中医师承”的模式进行培养。学会与缙云县中医院签订培养项目,由学会儿科、妇科、骨伤科等8个分会遴选9位专家为缙云县结对培养18名基层中医师。2017年9月,对结对培养的学员已通过中医药理论考核。

  这一创新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的做法,已在永康、庆元等县级中医院推广。

  推进提升中医药质量两项行动。一是开展中药材真伪鉴别全国大赛。2017年4月,中国中药协会宣布,中药材真伪鉴别全国大赛将永久由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落户在桐庐举办。

  二是开展“浙江省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使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学会受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全面了解浙江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使用现状、现阶段的制约因素及发展趋势,探索中药配方颗粒推广应用的有效模式,现已提交了调研分析报告。

  此外,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还先后走访散落在全省各地的118位民间土郎中,出版了《寻访浙江民间郎中》。至2017年底,累计走访慰问了百岁老人255人,将于近期推出有关百岁老人长寿秘诀的科普书籍。(章关春 方敏娟)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