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聚焦

近一段时间,从怀疑阿胶的效果到质疑鸿茅药酒的宣传,针对传统中医药争议甚嚣尘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科学客观的看待和评价中医药的价值?4月2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的“保护民族品牌 振兴中蒙医药”研讨会上,专家呼吁——

保护民族品牌 尊重民族医药

时间:2018-04-1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本报记者 任壮

  4月2日,“保护民族品牌,振兴中蒙医药”发展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行。来自中医药、文化和法律界的专家学者围绕民族医药品牌的保护与振兴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共同启动了“振兴民族医药品质行动”。

民族医药是文化瑰宝

  针对近年来中医药遭遇到的种种非议与质疑,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表示:“对中医中药的某些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是必要的,但不能丧失对自身文化的自信,不能抹杀中医药这个民族的瑰宝。”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中提到,“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房书亭以鸿茅药酒为例,指出中药企业要做好传承创新与发展。“传承270多年的鸿茅药酒是传统经典药方,在获批OTC药品时已经过严格的药品审批程序。它是非处方药,不用经过医生和处方就可以自己购药、用药。”

  他同时提到关于阿胶是否无效的争议,他表示,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组织开展的成分鉴定研究表明,阿胶的功效是肯定的。

非遗资产理应得到尊重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柳长华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下推动的,我国是第一批30个缔约国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求社会、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尊重。尊重绝非小事,对传统不了解、不理解、不认同,却随意指责传统,有违国际公约,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非遗法。

  柳长华对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颇多感慨,“在中国有一个最独特的现象,就是有一批做药的老字号。这些老字号三五百年不倒,这种现象在其他国家都没有。”

  他表示,中药企业在遵守国家法规的同时,也应始终要把治病救人作为己任,这也是中医药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我们有责任心去扶持它。一个老字号产品,它承担着民族文化和民族品牌文化的生机和延续,很多东西丢了是捡不回来的。传统文化不是落后的,而是历久弥新的,因为中华的文化是天地人的文化,天不变、道亦不变。中华文化的优秀性值得我们骄傲。

药酒是中蒙医药的精粹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蒙中医院院长、蒙医学专家孟根杜希表示,“蒙医药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而药酒一直是蒙医药重要的分支。在内蒙古诞生的鸿茅药酒,被认为是中医和蒙医结合的产物”。他介绍,鸿茅药酒一共67味药材,其中将近40味药材也是蒙医的常用药材,这40味药材很多属于药食同源。

  谈到中药毒性与安全的问题,杜希指出,“配方中药材多的话,有人就认为毒性大,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科学客观看待中药“毒性”

  “中药安全性社会广泛关注,不少舆论风波起于安全性。我们应该本着客观、科学的态度看待中药的安全性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梁爱华表示,“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数据看,中药不良反应在整个不良反应报告中占比在13%~17%, 80%以上的不良反应都是西药引起的。总的来说中药比西药安全性好。”

  她说,“鸿茅药酒含有60多味药材,但是半夏、南星、制何首乌在这个方子里,按照一天30毫升的服用量折算下来只有20多毫克,这个量是不会引起问题的。”

  梁爱华认为,“我们一定要有民族自信,中药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非常宝贵的财富。”

在民族自信的高度上认知中医

  “传承279年的鸿茅药酒,其经典药方经过历史验证,作为OTC产品,其服用安全性是毋庸置疑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凤兰指出,经过县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四级审核,鸿茅药酒2016年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概念是有很久远的历史传承性,且有活代性,就是代代相传。

  王凤兰表示,无论作为民族医药的品牌,还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一定要站在民族自信的高度,高度关注、正面宣传民族的医药品牌。

个别自媒体误读广告法

  “最近一段时间,主要是个别互联网媒体、自媒体针对中医药企业的产品以及广告宣传提出质疑。中国广告行业协会对此进行了调查。”中国广告业协会法律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双舟介绍,调查结果发现,个别媒体所质疑的问题与实际情况不符,存在误导、混淆、夸张等倾向,“比如像鸿茅药酒所谓广告批文多的问题,这与违规并无必然联系,却恰恰证明企业重视广告管理和广告审批,是按照广告法规定进行投放的。”

  刘双舟坦承,“我们花了11年时间起草广告法,整部法有75条,却只有1条是关于药品广告的,根本没有考虑到中药与西药的不同,严格意义上说是立法上的一个漏洞。”

  刘双舟认为,发表不负责任的质疑文章,最终受到损害的反而是媒体自身。“呼吁国家尽快出台治理自媒体的办法、规定或者法律。”

客观公正是媒体的底线

  “一个媒体应在新的时代和市场环境中担纲怎样的角色,承担怎样的责任?”央广传媒董事长王跃进首先从一个媒体从业者角度,做出了自己的回答,“第一个就是我们报道的客观公正,这是媒体的底线。第二就是对社会责任的坚守,这是媒体的生命。第三条凡新闻皆需求证。这是对媒体基本的要求。”

  王跃进指出,“对于鸿茅药酒的质疑报道涉及几个方面,有的甚至说是毒酒,对于一个合格的媒体来说,指称鸿茅是毒酒,一定要拿出证据。科学的解释和说明,才是做新闻的依据。”

  媒体应承担社会责任,王跃进表示,“对社会责任的坚守是媒体的生命线,因为媒体是社会上公平正义最后的一条防线,这个社会责任如果我们做得好,就是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如果做得不好,对社会就会起到负面作用。”

  因此,“第一,媒体要做好自己,要有家国的情怀,要对社会负责,要把媒体内容的采编、传播规律坚守好。第二,期待通过立法,更好地约束不讲社会责任的不良现象。”

尽职尽责地呵护民族品牌

  “鸿茅药酒是体现中医药文化精髓的好药,从中华老字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些荣誉绝对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与我们一代代鸿茅人秉承‘良药济世’使命,坚守匠心精神密不可分。我们就像呵护自己孩子一样尽职尽责的培养、呵护着鸿茅这个百年民族品牌。我们一贯坚持有错必纠,有问题必改的原则。企业欢迎听取专家、媒体朋友的批评建议,这也是我们举办此次研讨会的初衷。”鸿茅国药董事长鲍洪升表示。

  研讨会后,与会专家与鸿茅企业负责人共同启动鸿茅国药2018“振兴民族医药品质行动”。“今天只是一个起点,”鸿芧国药副总裁鲍东奇表示,“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把中医药文化更好地传承下来,发扬出去,为振兴老字号民族医药品牌贡献最大的力量。”(任壮)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