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聚焦

沙棘属于药食同源品种,也是改善荒漠化和沙化的“生物武器”,发展沙棘产业,在推进健康中国、绿色中国发展战略中大有所为——

“小灌木”能成“大产业”

时间:2018-05-1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刘国信

  沙棘是药食同源植物和新资源食品,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身,其根、叶、花、果、籽均可入药,具有广泛的医疗保健功用。

  我国沙棘资源总量虽然很大,但长期以来以粗放利用为主,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近年来,沙棘原料供不应求,价格不断攀升,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当前,在生态脱贫的进程中,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前景,把“小灌木”做成“大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沙棘产业可在推动绿色中国、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中释放更大潜力,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东方圣果”药用历史悠久

  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是一种落叶性灌木,在地球上生存超过两亿年,享有“世界植物之奇”“维生素宝库”之称,其根、叶、花、果均可入药,特别是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功用,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农林牧渔业等领域。

  我国具有悠久的沙棘药用历史,是世界上沙棘医用记载最早的国家,古代藏医、蒙医很早就将沙棘、红花、冬虫夏草、藏雪莲列为四大重要药用植物,广泛用于日常治病疗疾。古代医学巨著《四部医典》《晶珠本草》《月王药诊》和《本草纲目》等均对沙棘的药用作了详细的记载。《四部医典》曰:“沙棘性味酸微甘,大补元气,增进食欲,流通气血,增强体质”。《晶珠本草》称“沙棘果除肺瘤、化血、治培根病”。《月王药诊》记载:“沙棘医治培根、增强体阳、开胃舒胸、饮食爽口、容易消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述沙棘:“实,气味酸、温、无毒,主治血瘀心痛、咳嗽肺热、久痢不瘥、心腹胀满黄瘦……”。

  1977年,沙棘正式列入《中国药典》,后来又被列为药食同源植物和新资源食品。沙棘具有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之功,可用于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积腹痛,瘀血经闭,跌扑瘀肿等症。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沙棘及其产品能降血脂血压,软化血管,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免疫功能,对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有预防或治疗作用,具有明显的抗癌活性。

  沙棘,是植物群体中公认的“维C之王”,素有“东方圣果”之称,沙棘果实可供鲜食,其根、叶、花、果、籽均可入药,还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酱、果脯、果冻、饮料、沙棘油、沙棘茶等保健品等。目前,以沙棘为原料可以生产加工的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达300余种。

  沙棘之所以能够止咳平喘、利肺化痰,对慢性咽炎、支气管炎、咽喉肿痛、哮喘、咳嗽多痰等呼吸系统疾病有很好作用,主要与沙棘中黄酮类化合物消炎、促进毛细血管血液循环作用有关。

  研究表明,沙棘中提取的沙棘油不仅富含维生素E、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β-谷甾醇、不饱和脂肪酸等,而且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有利于损伤的组织恢复及促进溃疡的愈合。

集经济、生态效益于一体

  沙棘浑身是宝,药食兼具用途广泛,是世界上珍贵的经济林树种,而且耐干旱、耐瘠薄、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能够适应沙漠和高寒山区的恶劣环境,因此推广沙棘种植,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贫困山区农民精准脱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沙棘因为根系发达,萌蘖力强,根有根瘤菌,能固氮肥土,可在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减灾增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沙棘也被称为黄土高原及其他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维生素”,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区的首选树种。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干旱少雨,土地瘠薄,大部分地区直接栽种乔木难于成活或成小老头树,植被恢复难度很大,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而沙棘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等特点,一般每亩荒地只需栽种120~150棵,4~5年即可郁闭成林,以沙棘为先锋树种大规模种植,不但能够快速恢复植被,而且能够尽快恢复生物链。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一是沟道,二是陡坡。陡坡由于土地瘠薄,施工困难,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一个薄弱环节。而沟道不仅是泥沙的主要产区,也是坡面泥沙的通道。沙棘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快速的繁殖能力,灌丛茂密,根系发达,能够形成“地上一把伞,地面一条毯,地下一张网”。在一些陡险坡面上,沙棘利用其串根萌蘖的特性,可将这些人不可及的地段绿化。特别是沙棘在沟底成林后,抗冲刷性强,不怕沙埋,能够阻拦洪水下泄、拦截泥沙,是治理沟壑的“有效武器”,对治理黄河泥沙意义重大。

  沙棘不但自身能够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而且由于它的固氮能力很强,能够为其他植物提供养分,创造适宜生存的环境,是优良的先锋树种和混交树种。据调查,人工种植4~5年后的沙棘林内,杂草丛生,还有一些次生的杨树、榆树等树种,自然形成植物的多样性。试验研究成果表明,混交于沙棘林地的杨树、榆树、刺槐等与荒坡栽植的对照,分别提高生长量为129.7%、110.5%、130%。据山西右玉县测定,六年生的沙棘林内,土壤有机含量为2.13%,氮量为0.11%,两项指标均比耕地高出1倍上。生长沙棘后的荒地不施任何肥料种植农作物,当年产量比一般农田高1倍以上,而且连种3年地力不衰。

  沙棘雌雄异株,生长快,3年可挂果,5年见成效。沙棘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酱、果脯、果冻、饮料、保健品等。目前国内外已开发出的沙棘产品有药品、保健品、酒、饮料、化妆品等300多种产品。随着沙棘产业的深入发展,必将带动山区沙棘采摘加工业的发展,进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贫困山区农民精准脱贫。

发展沙棘产业大有可为

  沙棘主要分布于我国“三北”人迹稀少地区,受污染少,用沙棘加工的食品、饮料、保健品可以满足人们从温饱型食品向无污染、安全、营养型食品转变的追求,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国内、国际市场沙棘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世界沙棘在中国,中国沙棘在山西”。目前我国沙棘资源占全世界的90%,而山西省现有沙棘林400多万亩,占全国面积的70%,沙棘在全省78个县(市、区)均有分布,特别是有成片沙棘丛林的山区,多是深度贫困地区。

  当前,山西正扩大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为沙棘资源提供了优良的造林土地资源和产业发展空间。

  “今后发展沙棘产业,我们不能依靠一家一户去经营,必须着力经营经营主体,全面加强经营管理,把广大群众组织起来,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在沙棘增加农民收入方面,主要推进资产型收益改革,推动林地经营权的流转,走集约化的路子。”山西省林业厅厅长任建中说。

  任建中表示,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一个树种可以形成一个产业,一个产业能够造福一方百姓。当前,双季槐、皂荚、连翘等药材经济林,已经成为广大山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群众增收的绿色富民产业。如今,我们把沙棘作为又一个主打品种全面加以推广,是省委省政府在全面加快生态脱贫攻坚的进程中,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立足沙棘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前景,下决心予以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

  按照规划,到2020年,山西省将建成沙棘工业原料林基地200万亩,培育一批吸纳贫困群众的新型林业主体,打造一批引领沙棘发展的龙头企业,构建基本完善的沙棘加工营销体系,形成以沙棘油、沙棘黄酮、沙棘果汁、医疗保健、功能食品、沙棘饲料等为主导的沙棘精深加工产业链,助推脱贫攻坚。

  专家指出,沙棘产业作为生态和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要在短期内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还需在加快沙棘林的改造步伐和着力抓好种苗培育、科学营造沙棘林方面持续发力。同时,还要加大科研力度,在产品开发、品牌建设、市场推广上下大功夫。(刘国信)

  (M)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