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今日头条

浙江绍兴市中医院在医联体建设中“攀高亲、结近亲、扶远亲”,对接省级医院,联盟基层医院,跨省帮扶贫困县中医院,不断推进医疗资源按梯度下沉到基层——

浙江绍兴市中医院:在“三亲关系”中上水平沉下去

时间:2018-05-2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1版 作者:栗征 章关春 沈小萍

  今年2月,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陶堰镇卫生院(绍兴市中医院陶堰分院)副院长孙海刚的诊室走进一位病人。听病人描述自己脖子痛、手臂麻等症状,孙海刚经仔细诊断,按颈椎病进行常规的中医治疗。可治疗了一个多星期,疼痛非但没好转,反而有加重的迹象。这令孙海刚大惑不解。

  猛然间,他想起一件事。去年,有位病人因腰背疼痛前来就诊,自己按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没什么效果。转到医联体上级单位绍兴市中医院,经检查发现,病人患的是椎管内肿瘤。这类肿瘤在发病早期除疼痛外并无其他明显症状,卫生院又缺乏检验设备,很难发现。莫非眼下这位病人也是同样的情况?

  孙海刚不敢怠慢,建议病人到大医院做检查。病人有点犹豫,脖子疼不至于这么严重吧?在孙海刚的再三劝说下,病人到杭州拍了CT,结果发现了脑肿瘤。目前,病人已经进行开颅手术,病情平稳。

  “如果不是和绍兴市中医院结成医联体,在下沉专家的帮助下开拓了视野,我恐怕做不出这样的判断。”孙海刚说。

  在医联体建设过程中,绍兴市中医院把市内基层医疗机构视为“近亲”,下沉医疗资源和人才,助其提升服务能力和群众就医满意度。绍兴市中医院还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等省级医院签约,攀上“高亲”,强化自身能力。另外,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部署,绍兴市中医院认下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中医院这一跨省“远亲”,开展学科植入式帮扶。

  在“高亲、近亲、远亲”的亲缘关系中找准自身定位,绍兴市中医院上靠下联,推动医疗资源按梯度下沉,医联体的惠民作用不断放大。

  “攀高亲”的甜头

  “在邵逸夫医院,护士床边采血后用电子扫描枪一扫,就会有一条震动信息发送给标本收集护工,护工收到信息后立即上门取标本然后送检验科。如果检验科发现临床危急值,会有短信发送给开单医生,15分钟内没有得到处理的话,检验科就会电话提醒。”会议室里,绍兴市中医院护理部主任何芬琴分享了她的进修感想,“信息化管理是护理质量安全的有效保障。”

  2017年,绍兴市中医院签约成为邵逸夫医协作医院。邵逸夫医院的管理模式远近闻名,除临床服务与科研项目的合作外,绍兴市中医院迫切渴望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自去年底,绍兴市中医院16个职能科室负责人轮流到邵逸夫医院进修学习。院长毛小明要求他们进修归来后完成“一文一讲一应用”。“一文”是写一篇心得体会,发布到医院网站上;“一讲”是在例会上发表演讲,谈收获,谈感想;“一应用”是指必须把所学所思应用到管理实践,补足之前工作中的短板。

  学成归来,何芬琴意识到本院对新护士床边综合技能的评估考核存在不足。她着手制定了一套标准,希望提高护士在舌诊脉诊、临床常见症状体征观察等方面的能力。

  绍兴市中医院的“高亲”不止邵逸夫医院。2015年,绍兴市中医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签约合作,建设严世贵名医工作室,巩固该院骨伤科在绍兴市的领先地位;2017年,加盟省立同德医院牵头的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联体,推动形成分级诊疗新格局;同年底,加入浙江省中山医院牵头组建的推拿、针灸、中西医结合康复等3个学科的专科联盟。据统计,2017年,省级医院下沉到绍兴市中医院的专家达115人次。

  “管理学邵医,中医学同德,‘攀高亲’让我们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毛小明说,“省级医院的下沉提升了我们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建立起交流沟通和科研合作的便捷通道,更重要的是,绍兴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省里的顶尖专家。”

  “结近亲”的贴心

  与省级医院对接,绍兴市中医院是医联体的下级单位。和本市基层医疗机构对接,绍兴市中医院又成了上级单位。2017年4月,绍兴市中医院与绍兴市越城区卫计局下属的陶堰、富盛、蕺山、府山、北海、稽山等6家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体签约,组成医联体。再加上2015年签约的斗门镇卫生院、2016年签约的新昌县中医院、2017年11月签约的嵊州市中医院,绍兴市中医院在本市结下的“近亲”真不少。

  对每一个“近亲”都进行全方位的帮扶显然是不可能的。针对各家的实际需求,绍兴市中医院贴心地推出菜单式学科选择,精准确定帮扶方向。如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皮肤科治疗带状疱疹有优势,但后续的疼痛治疗比较薄弱,绍兴市中医院疼痛门诊与其结亲,延伸诊疗的深度。陶堰镇卫生院尚无能力开展外科门诊小手术,结成医联体后,就可以预约绍兴市中医院的专家下沉手术,填补了技术空白。针对基层慢病管理的需求,绍兴市中医院在陶堰镇卫生院和富盛镇卫生院成立“官莉莉专家工作室”,副院长官莉莉领衔的专家团队定期出诊,并开展糖尿病患者教育活动。2017年,绍兴市中医院下沉专家703人次,服务基层门诊近万人次。

  陶堰镇卫生院本就具有一定的中医药基础,中医全科在周边乡镇小有名气。绍兴市中医院每周选派专家定期坐诊带教,带来阵阵的“中医热”。下沉期间,有不少周边乡镇甚至市区的患者慕名前来就诊,卫生院的日均门诊量提升了1倍。经过下沉专家的专题培训,陶堰镇卫生院首次开设冬病夏治门诊,入伏首日就挂了30余号。在绍兴市中医院的帮扶下,陶堰镇卫生院的中医药服务从弱到强。而在稽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经过整合装修,拥有两间宽敞明亮诊室的中医馆今年4月正式开张,除中心自己的2名中医师外,绍兴市中医院的2名下沉专家也在这里定期出诊。

  “扶远亲”的情缘

  2017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面启动东部沿海7省市64家三甲中医院结对帮扶贵州省64家中医院,绍兴市中医院的帮扶对象是贵州省务川县中医院。9月,务川县中医院挂牌“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对口帮扶单位”。挂牌当天,绍兴市中医院还举办了多学科义诊。

  绍兴市中医院骨伤二区科主任丁积勇和ICU主治医师何银银没有随“义诊大军”一道返回绍兴。按照工作安排,他们要在这里进行为期1个月的植入式带教。

  对于土生土长的浙江人丁积勇来说,贵州的一切都那么新鲜,连绵不断的山峰和郁郁葱葱的树木让他心旷神怡。来务川之前,丁积勇已经被打过“预防针”,知道这里的经济发展和医疗水平相对落后,但真正到了务川县中医院,他还是产生了不小的心理落差。病房陈旧拥挤,没有电梯,护士背着背篓去药房提药,运送病人全靠担架。

  艰苦的条件没有打消丁积勇的热情。教学查房、手术、学术讲座、疑难病例讨论、门诊会诊等常规工作外,一有闲暇时间,他就拉着大家伙总结讨论,不亦乐乎。他觉得自己在务川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是教会了抗凝。“骨科手术后的抗凝非常重要,能够预防深静脉栓塞,在绍兴,术后抗凝早就是常规操作,但当地的医生完全没有听说过。”他还帮助改善中医小夹板技术,通过压垫避免夹板移位。

  有一位严重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跖趾关节反复红肿,影响行走。当地无手术能力,只能开些止痛药。如果长期拖下去,病人的双脚将会溃烂。听说了对口帮扶的消息后,他像盼星星盼月亮般盼着浙江来的专家。见到丁积勇时,他动容地说:“我等了你们好久了,你们终于来了”。丁积勇为他进行了双侧痛风石摘除术,病人术后恢复良好,3周后顺利出院。

  随丁积勇和何银银一起回到绍兴的还有务川县中医院骨科主任覃智伟,他要在绍兴免费进修3个月。今年5月,第二名进修医生也来到了绍兴。绍兴市中医院希望通过“造血式”的帮扶,助贵州“远亲”全面提高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满足当地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

  在毛小明看来,做好医联体建设工作是公立医院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是医院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一方面,医联体倒逼医院自我完善,只有建设高水平的学科队伍,才能在面对各医联体盟友时底气十足。另一方面,医联体建设有效推广了中医药技术手段,促进百姓对中医药文化理念的认同。”毛小明说,“未来,我们会加大对基层的下沉力度,使基层百姓得到更大的实惠。”

(A)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