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用本草考古探究中医药历史渊源

时间:2018-05-2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黄璐琦 彭华胜 袁媛

  对考古出土的医药相关各种遗存研究,其范围比较广泛,包括预防、卫生、保健、康复、治疗等很多领域,也包括体质人类学、古病理学等。其中包括以考古出土的药物或药物相关遗存为研究对象。中医药是具有我国古代特色的医药学,中医药学则是我国医药考古的特色。

  本草考古是对中国古代医药相关各种遗存研究的一个领域

  就中国古代治疗方法而言,包括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后者包括气功、针灸、手术、祝由等等。中国传统药物学称为本草,中国以考古出土的药物或药物相关遗存的研究可称为本草考古。因此,本草考古是对考古出土的中国古代医药相关各种遗存研究的一个领域。目前,对考古出土的古代医药相关各种遗存研究的相关领域进展不一。其中,古病理学已经成为一门学科,2010年我国出版了《疾病考古学》第三版的中文版,书中涉及的疾病包括先天疾病、齿科疾病、创伤、关节疾病、传染性疾病、新陈代谢和内分泌疾病、肿瘤性疾病。我国的古病理学研究发展迅速,近年来一些学者相继对出土的古人口腔疾病、牙周疾病等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对人类椎骨疾病、膝关节、骨骼病变与骨骼创伤及体质人类学等也进行了相关研究。

  “医药同源”,本草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草药自古以来就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现代药物分析技术的发展,体内极微量的药物含量测定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头发中残留的痕量化学物质甚至可以被检测或鉴定。这为开展古人遗骸中的药物残留物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本草考古对出土的药物或药物相关遗存进行研究,进而阐述古代人类对药物的利用,与疾病考古相互促进,共同认识和了解古代人类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历史,推动对考古出土的古代医药相关遗存的研究。

  本草考古与植物考古关系密切

  植物考古学是专门研究考古出土植物遗存的学科。中国传统药物学称为“本草”,中国传统药物的主体来自于植物药,因为本草考古与植物考古的关系非常密切。两者的研究目的均与考古学一致,即探讨古代人类文化史,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与过程。但是两者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阐述的问题上存在差异。

  两者研究对象不同。植物考古的研究对象是考古遗址中出土的植物遗存。本草考古的对象是考古遗址中出土的药物或药物相关的遗存。中国的传统药物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也有少数人工制品,如人工炼制的丹药。虽然植物药占主体,但还有动物药、矿物药和人工制品。植物考古所研究的植物遗存可以分为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的植物遗存和间接相关的植物遗存,前者指食物、燃料、建筑材料等被人类利用的植物,后者指影响人类社会生活形态的自然植被。从这个角度看,本草考古中的植物药无疑属于被人类利用的植物遗存,而与人类活动间接相关的植物遗存则不是本草考古的研究对象。即使是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的植物遗存,也不是所有的都与药物相关。因此,植物考古与本草考古在研究对象上有一定交叉,但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判断出土的植物遗存在当时是否作为药物,是本草考古的关键。只要是考古发现的植物遗存,可属于植物考古的范畴。但是出土的植物遗存不一定都与药物相关。只有根据出土的植物遗存及其所承载的器皿或遗址中其他遗存进行综合推断。如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三号汉墓中杜蘅、辛夷等均多种药材,甚至遗址中还有医书。河北满城西汉刘胜夫妇墓出土了多种医药器具,其中蒸药和制药用的铜盆,在口沿和器身上铭刻“医工”字样,表明为医用器具。西安何家村唐邠王府遗址出土了四十多件医药器皿,有炼丹器银石榴罐(即简单蒸馏器)、温药器、研药器、盛药器等。与遗址中的植物遗存相比,药材遗存的数量要少得多。但是,在历史长河中药物器皿的数量也不容小觑。如和中浚对出土的药用杵臼和熬药的温药器进行了梳理,其中温药器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铜釜、河南孟州市韩庄岭出土陶质“太医”铭记药罐、西安何家村出土的“暖药”题记的金锅、宁波出土的唐代温药壶和宋代陶药壶、明定陵出土的御药房金罐等,汉代出土的铜铁杵臼有9套之多。

  植物考古与本草考古,都是属于科技考古。因此,植物考古学的方法都可为本草考古所采用。古代加工、贮藏、应用药物过程中,一些残留物可能残存或沉积在相关遗存或遗迹上。这些残留物有的肉眼可见,如液体、炭化物等,有的为肉眼不可见的残留物,如化学成分、植硅体、淀粉粒等。药物残留物分析技术是本草考古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药物残留物的种类丰富多样,除单味药材或制品药物外,有的为残留在各种容器中的可见或不可见残留物,有的为残留在人类遗骸内的药物残留。通过对考古发掘出土的器物进行药物残留物分析,通过相应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检测有机残留物的种类,追踪药物的动植物来源,以此来研究药物的利用与发展的历史,以重建古代人类医药应用历史。

  本草考古拥有广阔的学术舞台

  本草考古是系统研究考古出土药物或药物相关遗存的新方向,是考古学与本草学的交叉领域,不仅服务于考古学,也是本草学的重要领域。本草考古学是一门以考古发掘中出土的药物或药物相关遗存为主要对象,应用现代科技考古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揭示人类发现和利用药物的历史和规律,探求考古药物中承载的信息,认识和了解古代人类与药物的相互关系,解释人类医药文化的发展与进程的学科。

  与本草考古类似的是农业考古。1921年在仰韶文化遗址中采集到石器工具及陶片上的稻壳印痕。1972年,河姆渡遗址的发现将中国水稻的栽培历史追索到距今7000年以前。1981年,陈文华先生创办了《农业考古》杂志,标志着“农业考古”在我国开始形成。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与中华文明一样灿烂久远。本草考古拥有广阔的学术舞台,但目前依然有很多处女地。我国学者虽然在药物考古方面有很多发现,并开展了诸多探索和研究,但客观上说,这些研究尚属于零星的初步阶段。本草考古尚需要凝聚力量,锻炼队伍,借助现代考古研究的成果,共同推动考古学与本草学的学科发展。(黄璐琦 彭华胜 袁媛)

(A)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