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发挥特色优势 建设“双一流”中医药大学

时间:2018-05-2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孙忠人

  •学科是科技创新的学理基础和重要平台,决定科技创新的方向与特色。高水平学科是汇聚一流人才、打造一流平台、实现一流教学、产出一流成果的最好抓手。因此,“双一流”建设重在一流学科基础上的学校整体建设。

  •人才培养既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立德树人永远是高校的立身之本,要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推动争创一流工作。

  “双一流”建设是继“985工程”“211工程”后,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又一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黑龙江省教育厅、财政厅、发展改革委于2018年2月5日公布了黑龙江省统筹推进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实施方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入选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药学学科入选国际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两个学科入选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三个一级学科全部进入省“双一流”建设名单。

  形势喜人,形势也逼人。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只是一个起点,要真正成为“一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对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我们要加强顶层设计,不断更新建设理念,依托一流人才队伍、培养一流创新人才、产出一流科研成果、开展一流社会服务,以“双一流”建设引领学校创新发展,探索一条中医药大学的特色发展之路。

  立足“一流学科” 建设“一流大学”

  学科是一流大学的“纲”,纲举目张,执本末从。学科是办学的“根”和“本”,抓住了学科,就抓住了根本。如果学科“根”不深、“本”不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就不会枝繁、叶茂、果硕。之所以把“一流学科”与“一流大学”并列且冠以“双一流”,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一流学科在一流大学建设中的龙头地位和支撑作用。不仅如此,学科还是科技创新的学理基础和重要平台,决定科技创新的方向与特色。高水平学科是汇聚一流人才、打造一流平台、实现一流教学、产出一流成果的最好抓手。因此,“双一流”建设重在一流学科基础上的学校整体建设,要以优势学科为主干,以特色学科、新兴学科、需求学科为支撑,以学科群模式凝练学科方向,健全学科生态体系,带动学校整体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

  从高等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来看,几乎所有的大学都经历了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发展的历程。同样,世界一流大学也都要经历从单个一流学科到多个一流学科,进而成为一流大学的发展历程。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要正确处理基础学科、优势学科、战略性新兴学科三者关系。一方面,要做精做强优势学科,并以优势学科为依托,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学科,带动基础学科发展。另一方面,坚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跟踪、引领战略性新兴学科和国际学术前沿;“立地”就是扎根大地夯实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学科不扎实,优势学科很难攀得高、走得远。要以培育战略性新兴学科和跟踪国际学科前沿为牵引,形成学科发展的未来优势。同时,要花大力气发展基础学科,厚植学科发展根基,为优势学科登峰提供强大支撑。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以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为主体,充分发挥中药学一流学科建设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健全学科生态体系,从而带动学校整体发展。在加快发展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优势学科的同时,积极为药学、护理学等学科发展创造条件,振兴升位,进入前列。通过多学科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相互支撑,提升学校的学科整体水平,实现学校从一个一流学科到多个一流学科,从国内一流学科到国际一流学科,最终实现学校进入国家“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

  建设一流大学的核心点是一流学科建设,而一流学科建设必须有与其相适应、相配套的学科体系。去年年底,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科获评A+ 等级,成为全国获评“A+”学科的三所中医药院校之一,也是省属高校中唯一获评“A+”学科的高校。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四个主干学科在全国分别处于百分位的前2%、20%、30%和40%。

  虽然我们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船至中流,尤需击楫奋进,破浪前行。对照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遴选评价标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校还存在很大差距,“双一流”建设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我们要坚持优先发展,分层建设,不断优化学科结构,要通过优先建设和重点投入,以点带面,实现个别优势学科向集群优势学科的转变,进而使学科整体实现从“高原”到“高峰”,由“高峰”向“顶峰”的跨越;要大力发展学科群和新兴交叉学科,以中药学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通过集群优势和交叉优势,建立健全学校学科生态体系,以优带强,以强扶弱,打破原有阻碍学科发展的藩篱,寻找新的增长点,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一流学科群,努力将优质学科资源转化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势,打造一流的本科教育和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打造一流本科教育

  一流大学应该培养一流人才。人才培养既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科教育是培养一流人才最重要的基础,也是最能体现学校传统和特色的地方。立德树人永远是高校的立身之本,任何时候都不能舍本逐末,更不能本末倒置,要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推动争创一流工作。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在“双一流”建设方案中,强调以打造一流本科教育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着力培养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学校将重点实施中医人文素质提升计划,着力学生价值塑造、人文素质培养和中医药思维养成;实施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重点优化培养方案,深化课程改革;实施临床实践能力提升计划,重点打造临床实训平台,建立教学模拟医院;实施人才培养质量保障计划,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创新创业能力提高计划,搭建第二课堂创新创业平台;实施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计划,构建特色化课程体系及评价体系,完善研究生双导师制和学术交流平台,建立博士生境外访学制度。

  当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师生正在同心协力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评建工作。审核评估是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次全面体检,是一次严峻挑战,也是提升质量的重大机遇,是夯实“双一流”建设基础的重要契机。学校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制定并出台《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凸显专业特色,提升专业水平。同时,以“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方法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聚焦一流人才队伍建设 持续增强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更加注重结构、质量、效益转变,高校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将突出集中在人才的竞争。可以说,人才已经成为学校改革发展最宝贵的资源,人才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双一流”建设的关键。广聚人才是立校强校的根基,是建成一流大学的关键支撑和根本保证。必须站在全局的、战略的高度,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深刻认识广聚人才的极端重要性,把人才工作作为学校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狠下功夫、大做文章、务求实效。

  学校党委2012年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在充分征求各学院和各层次专家及民主党派意见的基础上,投入资金1735万元,重点支持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12人。几年来,学校科技创新实力稳步提升,学术论文水平大幅提高,科研立项和成果获奖数量逐年攀升,这些都与学校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密不可分。当前,随着人才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由于受限于地域、气候等因素,人才规模效应还不显著,无论是在人才质量还是数量规模方面都与“双一流”建设还有很大差距。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在人才工作的投入上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学校今年在全面总结“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一期完成情况的基础上,预算投入资金3000万元,启动二期遴选工作,院士后备人选的经费支持力度由200万元增加至500万元,优秀领军人才的资助名额由原来的10人增加至20人,通过加大支持力度,努力建设一支与学校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优秀创新人才队伍。此外,学校还单独设立了“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支持计划”,目的是尊重不同类别教师成长规律,为不同特点和专长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职业发展提供空间、创造条件,让他们成为学校的有用之才,让每一个为学校付出劳动、作出贡献的人都得到尊重和认同,让各种岗位各类人才各尽其职、各显其能、各得其所,形成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双一流”建设不只是获得一项国家基金、发表一篇高水平论文、产出一项重大科研成果那般简单,是涉及学校方方面面以及未来荣辱兴衰的战略工程,既要有一流的科研成果,也要有一流的学术声誉,要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我们要以研究平台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凝练学科方向、汇集多学科优势、促进原始创新重大突破为目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重点围绕中药学、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学科群建设的需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加快推进中药创新药物及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平台、中医临床优势病种研究平台、中药药性与方剂配伍理论研究平台、非药物疗法传承与创新研究等四大平台建设,使其达到国内外学科前沿水平。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瞄准中医药科技前沿,努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学校要依托中药学科群优势,联合企业共同解决行业关键技术瓶颈问题,为中医药产业发展全产业链各环节提供技术支撑;充分发挥中医、中西医结合在健康中国、健康龙江建设中的独特优势,深入推进中医药服务由医疗为主向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领域拓展,不断提高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疑难杂症的能力水平,加快建设“哈南医养结合”新型医养服务机构,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要把习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我们的使命担当,加快推进中医孔子学院和海外中医药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对外中医药医疗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传播等工作,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中医药文化“走出去”。依托中俄生物医药论坛、中俄中医药创新发展联盟等平台,进一步加强中药学、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学科与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机构的战略合作,将国外优质资源有效融入教学和科研全过程,引领师生开阔国际化视野、研究世界问题、拓展国际合作,努力实现在教育教学、科技创新等方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逐步成为在中医药学科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大学。(孙忠人)

(A)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