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聚焦

专业化人才是先锋军,科技研发是推进剂,质量体系是安全阀,核心专利是通行证,而自主创新与大数据应用将加快推动中医药品牌走向世界。这是上海凯宝药业现代中药发展带来的启示

科技创新助推中医药走向世界

时间:2018-06-0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6版 作者:赵宁波 吴慧芳

  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中药类产品出口额为34.26亿美元。另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境内接待外国患者中医药服务营业收入达14亿美元,境外2016年中医药服务营业收入达8亿美元。相比每年500亿美元的全球中医药服务贸易市场估值,中国中医药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潜力巨大。

走向世界:多重阻碍待破

  如今我国将发展中医药摆在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重要位置,中医药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但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中医药资源不断流失、洋中药大举“入侵”等原因,我国中医药行业面临的国内问题及国际市场形势仍十分严峻。

  从我国中药产业基础来看,中医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医中药发展不协调;中药产业投资规模小,在我国1000多家中药企业中,中小型企业占96%;许多中药产品外观上“粗、大、黑”,有效成分不明确,存在重金属和残留农药问题;整体科技水平有待提高,高科技含量较少,同时创新意识薄弱,科技创新动力不足,企业人才缺乏,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匮乏。

  而对中医药走向世界来说,法律法规方面的障碍最为突出,一方面,中成药和西药临床评价体系不同,中药走出去仍须进一步健全完善的统计学分析体系和标准化建设;另一方面,中医药的推广使用还受其他国家和地区高门槛的技术和绿色贸易壁垒的阻碍。

  面对机遇和挑战,目前我国正在通过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多边组织合作,稳步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地位。此外,中医药已经纳入到我国与一些国家的自由贸易区谈判中,以保障中医药市场准入,减少贸易壁垒。对我国中医药产业来说,最重要的是积极吸收引进新技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走产业化、现代化道路。

上海凯宝:科技创新先行

  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主要从事现代化中药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上市企业,国家现代中药高科技产业化示范项目基地、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企业,在2000 年成立伊始,上海凯宝就明确“关键生产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普通设备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标准,投资数千万元用于痰热清注射液质量控制的美国进口超微过滤装置及在线监测装置、日本进口全自动异物侦检机、荷兰进口制水设备、德国进口洗灌封联动线等设备,这些设备及生产技术均居国际领先水平。

  上海凯宝主导产品痰热清注射液是独家专利产品,是我国首批采用指纹图谱检测技术进行药材、中间体和成品全过程质量控制的中药注射剂。功效为清热、解毒、化痰,对于支气管炎、肺炎、上、下呼吸道感染均有很好的疗效。凭借先进的工艺技术、优异的质量、确切的疗效和极高的安全性,在近几年国内“非典”“手足口病”“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甲型H7N9流感”“登革热”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等重大疫情中,均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列为临床指南或诊疗方案用药,早在2006年即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流感防治中成药储备用药”,成为国家战略储备药品,产品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抗生素耐药菌已成为全球医药界关注的焦点和难题,上海凯宝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的李连达院士联合组建院士工作站,于2017年12月联合举办 “中药抗菌机制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会上发布:痰热清注射液不但可以阻止某些耐药菌生物膜的形成,而且可破坏已形成的生物膜,使耐药菌失去耐药性;并发现痰热清注射液有效成分还具有透过血脑屏障的作用,这是中药领域抗耐药菌研究的重大突破。为世界耐药难题,开出中国特色处方。

  痰热清注射液项目,不仅被列为国家现代中药高科技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和国家“十一五”规划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同时还被评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百佳十强”。随着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上海凯宝已经成为国内细分市场当之无愧的排头兵。

产业升级:国际市场争雄

  那么,上海凯宝如何凭借独树一帜的创新成果,进一步在国际上显示出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呢?

  专业化人才是先锋军,科技研发是推进剂,质量体系是安全阀,核心专利是通行证,而企业的自主创新与大数据应用将加速推动中医药品牌走向世界。其一,培养全方位中医药人才:制订师承教育标准和相关政策措施,完善中医药师承和继续教育制度,丰富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方式和途径。同时,坚持中西医结合要以中医药理论体系为主体,既保持中医药特色优势又积极利用现代医学科学诊断技术,取西医药之长补中医药之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患者服务。

  其二,利用科技提高研发能力:提高中药资源保障水平和新药研发能力。投入人力和资源攻克技术难题,培育药物品种;突破中药新药发现、制剂、安全性评价等瓶颈问题;研发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制药装备,促进中药工业绿色智能升级。

  其三,制定标准化现代化规范性文件:对中药材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质量控制,是确保中药材质量及促进中药标准化、现代化的规范性文件;促进中药材种植(养殖)的规模化、规范化和产业化,为中药饮片提供优质原料。

  其四,加强与海外国家的中医药沟通与交流:加强与中华文化圈的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医药方面的合作交流,积极主动向他们介绍普及中医药的疗效。尽可能用现代的医学手段对中医成果进行分析,以便在国际上进行交流,加强外界对中医的理解和接受。

  数据显示,中医药已传播到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有86个国家政府与中国签订了有关中医药的合作协议,中国在国外建立了17个中医药中心。中医药医疗与养生保健的价值被沿线民众广泛认可,更多沿线国家承认中医药的法律地位,中医药与沿线合作有望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赵宁波 吴慧芳)

  (M)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