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聚焦

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亟待加强

时间:2018-07-0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吴厚新 吴镝 段吉平

中药饮片切制技术演示。

  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指出:要扎实推进中医药继承,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在中药产业全领域、全链条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中药特色技术是关键,它是确保中医临床药物疗效的基础技术,决定着中医药行业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中医药法》第42条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当组织遴选本行政区域内的中医药学术传承项目和传承人,并为传承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的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培养了一批较全面掌握中药栽培、资源保护及利用、鉴定、炮制、传统制药工艺、制剂、调剂等涵盖中药种植、生产、临床使用、质量控制等中药产业全链条、全领域的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

  但欲解决中药传承断层现象,真正地把中药特色技术承继下来,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还需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贯彻中医整体观,鼓励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科研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中医药专业更趋细化,由此衍生出一些问题。例如:医师不了解中药炮制品性能,不能完全掌握中药用药信息,所开具处方药效难以得到保障。很多中药临床药学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传统中医药理论知识培训,缺乏整体观及辨证用药能力。而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医药科研逐步向基因传导、分子表达领域延伸,中药研发更注重对单一活性成分的研究,中药质量控制过度依赖指标性成分的理化检测。诸如此类,均脱离了整体辨证的中医药理论的指导。针对这种状况,在用现代科学技术及知识体系来研究传统中药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本着客观、严谨、负责的精神,在深入研究、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将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相结合,来保证中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的可控性。

  •建立中药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中药特色技术始终是在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构架下发生、进步和发展。中药特色技术不仅具有药学属性,还涉及医学理论,且具有人文与科学相融合的属性。但迄今为止在全国中医药类院校中,没有系统介绍中药特色技术的课程,全国从事中药特色技术开发和利用的团队屈指可数,人才培养方面严重缺失。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应保持连续性,把传承培训作为制度固定下来,继续举办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培训,支持已遴选出的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继续深入学习,让这些传承人尽量汲取前辈学术精华。目前选拔的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员80%来自医院,为达到行业全覆盖,建议增加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生产企业人员名额,生产企业人员培训应增大实践内容比重,中药科学研究人员宜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培训。培养切实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来开展工作的中药科研、教学及生产人员,将传统与现代科技有机融合。

  •重视中药传承价值,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以往对中药传承重视不够,中药经验鉴别技术、炮制技术、中药特色治疗技术等逐渐丢失,造成了中药传承断层现象。因此,应更加重视中药传承的价值,包括文化传统的历史价值,中药饮片的功能价值,传承人才的使用价值以及行业发展的经济价值。制定相应激励政策,凝练中药特色技术,支持相关平台建设,不断打造中药特色技术优势平台。

  全国各中药特色技术培训基地对于我国现阶段的中药特色技术传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调动培训教师的积极性,改变重医轻药、医药失衡的现状,建议在医院、企业、科研院所和药检部门等相关部门,对传承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培训教师给予一定的荣誉称号。同时,在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适当增加中药专家遴选份额,支持确有特殊技艺的传统医药专家师承。

  •开展省级人才培养,建立中药人才队伍

  连续开展的两批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人才培训反响良好,但因名额限制尚不能满足行业需求。应鼓励开展省级相关培训,由各省份自办中药特色技术培训项目,对本区域的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进行选拔和培训。可依托中医药院校,省市级中医医院、药检所等建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中药传承教育基地。

  •创造条件,做好中药传承保障工作

  国家应建立相关制度,继续支持中药传承基地学员每年外出学习交流,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更要注重应用传承,应保证传承人在擅长领域全面掌握前辈特色技术,开展与实际工作紧密相关的科学研究及传承工作。加强技术设施建设,完善传承方式,制定扶持政策,给予资金保障。

  •充分发挥技术专长,提升中药人员话语权

  医疗机构应按有关规定足额配备符合学历水平要求的中药学专业人员,按有关要求配备足额的高级职称,避免非中药技术人员管理中药部门的现状。

  •建立相关监督保障制度,确保传承工作有序开展

  针对中药传承,制定相关考评制度,促进各单位做好中药传承工作。省财政予以资金预算,支持中医医疗机构、中药饮片厂、药检所进行中药技术传承及学习。在各级医院评审标准中设立中药特色技术传承工作项目,确保传承工作落到实处。各地及单位也可以设立不同级别的跟师师承学习,对传承工作进行适当的奖励。开展省级优秀中药人才评选和相关竞赛工作,激发广大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和学习热情。支持医院开展临方炮制,明确相关政策法规,改善医院炮制设备严重不足,炮制技术失传、人员匮乏等现象。

  •鼓励开展中药特色技术传承工作

  政策是基础,组织是保障。全国性的中药特色技术传承学会组织的建立,可保证各项政策的顺利贯彻落实。传承学会组织可整合各地优势资源,选拔优秀传承人实地指导授课,并参照国家中医药局要求,每年制定传承计划,以专业特长划分学术小组,由各小组实施,以优秀学员引领小组学员学习再提高,有序地组织中药特色技术传承学习。另外,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速度及影响力远远大于纸质版刊物及期刊的影响力,国家可制定政策,鼓励传承人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传播中医药知识,发布学术文章和授课视频,促进中药特色技术传承。

  •牢记中药传承的重要性,保证中医药协调发展

  掌握传统炮制工艺的炮制工作者多数已近古稀,能够真正传授传统炮制技艺,讲解炮制经典的专家,可谓凤毛麟角。《雷公炮制论》《炮炙大法》《修事指南》这样的著名炮制专著没有老师系统讲解和传授。传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中药特色技术传承面临严重的危机。但先天的自然优势、国家政策的扶持、国内外市场的大量需求,决定中药特色技术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面对当前宝贵的机遇和日本、韩国等竞争对手。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证中医药协调发展,不可失衡,偏向一方。坚持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加强中药传承人才培养 ,继承和发扬中药特色技术, 将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相结合,传承中医药优势和特色,以加速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统一思想认识,建立独立完整的中医药管理体系

  研究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变化规律,充分认识中医药理论体系与西方医学体系的不同特点,强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药管理职能,实现以中医药理论指导中药材的种植、中药饮片与中成药的生产以及新药的研究和质量控制等。

  (作者吴厚新、吴镝、段吉平单位分别为正大制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河北省药品检验研究院)

(M)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