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三精准”助力中医药扶贫见实效

时间:2018-07-0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崔璐璐 边琳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让贫困人口“少跑路”。按照标准布局对村卫生室进行了改扩建,建立了中医治疗室,选派业务精、技术过硬的优秀的中医业务骨干长期坐诊村卫生室,开展针灸、拔罐、艾灸等中医特色治疗,使村民能够不出村即可得到有效的救治。

  •补上一块因病致贫的短板。要加大对农民自我健康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牧民健康意识,使农牧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向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

  党的十九大提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如何让边远贫困村能够如期顺利实现脱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中医医院驻村工作队结合当地实际,经过实践探索,提出“健康扶贫、医疗惠民”的工作理念,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摸索出一条中医药扶贫的新路子。

  木垒县大石头乡阿克达拉村于1999年搬迁定居,现有427户1860人,其中哈萨克族1819人,占到全村总人口的98%。2017年全村精准识别的贫困户有21户77人,其中:贫困户中收入3000元至4000元的5户19人,4000元至5000元的16户58人,贫困户中低保14户41人。在精准识别后,对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深入走访。受传统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影响,村民多患有心脏病、高血压、骨关节病等慢性疾病,而且就医观念不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突出。因此,如何解决好牧民群众这一问题,就成了驻村工作队面临的重要难题。

  精准把脉 探求贫困之根源

  医疗费用成本不断上升。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资源不断丰富,医药成本均大幅提升,导致家庭医疗成本“水涨船高”,正所谓“救护车一响,一头牲畜白养;住上一次院,一年农活白干。”另外,由于基层医疗技术水平有限,远不能满足老百姓的医疗需求,致使牧民群众进城就医,选择去大型综合性医院就诊,直接提高了医疗成本。

  农村优质卫生资源不足。村级医疗技术水平不高,无法承担起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服务以及为病情稳定的慢性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等提供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等条件相适应的治疗、康复、护理服务,导致大量患病的牧民群众越穷越病、越病越不敢看,因延误治疗导致轻病拖成慢病,慢病拖成重病。这就增加了患病群众的看病就医经济负担。

  家庭隐形支出逐渐增大。在因病致贫户中,不少是因家庭成员身患重病,或久治不愈,突遭意外伤害事故等。在治疗和日常照顾中,须有专人陪护、生活费、交通费等费用成倍增长,这些隐形的经济支出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

  精准对证 探索解决问题新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这体现了对健康公平的关注,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为此,昌吉州中医医院驻村工作队立足实际,利用丰富的医疗资源,有效缓解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难题。

  驻村伊始,工作队与村委会对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深入走访。通过走访,工作队发现,受传统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影响,牧民群众多患有心脏病、高血压、骨关节病等慢性疾病,而且就医观念不强,往往是“小病捱、大病拖,危重才往医院抬”,最终把自己拖向贫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为了扎在贫困群众心头的两根刺。如何使“病根”不再成为“穷根”,工作队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根据贫困家庭的实际困难,建立“一户一策”精准扶贫台账,大胆提出“健康扶贫,医疗惠民”的工作理念,走出了一条健康查体、分级诊疗、医疗救助、费用减免“四管齐下”的健康精准扶贫工作新路子。

  实现健康管理全覆盖,让贫困人口“少得病”。在实施“全民健康体检工程”的基础上,工作队积极组织自治区、援疆专家队、本院专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义诊活动12次,发放药品37000元,惠及群众2000余人。在义诊中各位专家认真为村民检查诊断,耐心解答村民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科学治疗意见。同时,医务人员针对哈萨克族的饮食习惯及特点,有针对性地就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贫血等疾病的预防和卫生知识开展宣教,提高牧民群众的健康意识。

  减轻看病就医负担,让贫困人口“少花钱”。设立大病救助基金50万元,对本村有就医愿望及需求的村民按照贫困户、低保户、一般户分类进行救治,住院费用按比例进行减免。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让贫困人口“少跑路”。阿克达拉村卫生室面积小,条件差,设备简陋,药品短缺,医务人员人手不足。工作队积极筹措资金35万元,按照标准布局对村卫生室进行了改扩建,并采购治疗床、中频治疗仪等设备近3万元,建立了中医治疗室,选派业务精、技术过硬的优秀的中医业务骨干长期坐诊村卫生室,开展针灸、拔罐、艾灸等中医特色治疗,对村卫生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能够对群众的突发疾病进行有效处置,满足当地就医需要,使村民能够不出村即可得到有效的救治。现在村卫生室每日接受针灸、拔罐、输液等治疗的群众20余人次。

  工作队在深入入户走访后,针对需要手术治疗的大病患者的不同病因、病情,交由州中医医院专科医生进行分析评估,在实施大病救助前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14次,提供治疗建议。大病手术救助后,多次上门随访病情,察看术后康复情况,提供康复治疗意见,确保大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一年来,州中医医院驻村工作队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共实施大病救助6人,在这6人中,现已有2人实现就业,4人处于术后恢复阶段。

  精准定位 总结脱贫攻坚新思路

  打造一个干事创业的班子。“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好的村委班子,是脱贫攻坚的强劲动力,是富民增收的根本保证。

  一是让村委班子成为党的喉舌,把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及具体做法等广泛深入地向群众进行宣传,切实把中央和区、州等各级的精神传达给牧民群众,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群众了解到党的好政策,改变其等、靠、要、懒、依赖的思想,积极主动投入其中,支持、助推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二是不断强化村委班子的主体责任、能力建设、廉洁自律、精准扶贫等水平,强化业务知识的学习、研讨,不断提升引领、服务能力。同时,在村干部、致富能手中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增加村干部和村民小组中的党员密度。

  三是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切实发挥村民议事会的作用,加强对村级事务的管理和监督,切实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确保村干部不敢乱作为、不作为。

  四是大力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头雁”工程,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带头人队伍,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任务,进一步发挥村党总支书记的“领头雁”作用,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补上一块因病致贫的短板,要加大对农民自我健康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牧民健康意识。利用广播、宣传栏、宣传单、农牧民夜校等多种方式对牧民进行健康科普知识宣教,使农牧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向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

  提高群众的病前保健意识,转变有病治病的旧观念,树立新型保健观念,在全民健康体检、义诊及其他活动中,大力倡导健康保健方式,提高群众疾病预防能力,把病魔消灭在萌芽中。

  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宣传力度,推动全民参合。更深入、更详细地向农牧民讲解有关合作医疗的规章制度,做到心中有数,提高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参与率”和“参与度”,从内心提高认知度。

  进一步完善村卫生室设施建设,健全基层医疗服务环境和能力,提供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为牧民群众看病就医提供第一道保障线,避免“小病拖成大病”,真正摆脱因病致贫的困难局面。(崔璐璐 边琳)

(C)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