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今日头条

甘肃探索中医药产业事业融合发展

时间:2018-07-1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1版 作者:黄 蓓

  本报讯 (记者黄 蓓)日前,甘肃省政府印发《甘肃省中医中药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再次将中医药产业事业融合发展放到突出位置,提出中医药及相关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千亿的发展目标,部署中药材标准化生产、中药现代化制造等9项工程,描绘出甘肃省中医药腾飞发展的施工图。

  自2017年以来,甘肃省以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为抓手,积极探索中医药产业与事业融合发展,道地药材种植、加工、仓储交易集成发展,中医医疗服务、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和中药产业协同发展的新路子,取得骄人成绩。

  甘肃位于西北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生态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甘肃定西更有“千年药乡”之美誉。近年来,甘肃加快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体系,逐步建立标准化种植规模化加工、集约化管理新模式,初步形成了十大道地药材品种优势区域。目前,全省通过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的基地有8处,原农业部无公害认证的基地7处,渭源白条党参、武都红芪、宕昌黄芪等18种药材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50万亩,产量118万吨。其中当归、黄芪、红芪等道地大宗药材种植面积300万亩;标准化示范基地16.35万亩,带动标准化种植150万亩,分别占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的3.6%和33.3%,比2016年增长117%和200%。

  值得一提的是,中药材种植成了甘肃农民脱贫致富的法宝。以国家级贫困县陇西县为例,2017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种植中药材的农户占到全县农户的70%以上,中医药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23.65%,中医药产业增加值占到了全县工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农民人均从中医药产业中获得的可支配收入达到1684元,比2012年增长了98%。

  与此同时,甘肃省中医药产业体系正不断发展壮大。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中医药企业达到104户,完成增加值47.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5.7%,实现利润总额增长43%,上缴税金增长24.2%。中药材交易体系也在日益完善。目前,甘肃已初步形成了以陇西首阳中药材市场、岷县当归城市场、渭源渭水源中药材市场等为龙头的市场体系,静态仓储能力达到90万吨。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上线运营,完成线上线下交易额50亿元。全省通过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的中药材标准化营销企业达到500多家。甘肃省还依托自身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区位优势,推进中医药产品在相关国家的认证注册,推进中药和医疗器械出口,兰州佛慈制药累计注册中成药234种,中药出口额2800万元,陇神戎发在吉尔吉斯斯坦开展了6种中成药注册工作。

  在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同时,甘肃不断筑高地、织网底,让优质中医药服务惠及更多群众。目前,全省97.8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4.05%的乡镇卫生院、97.43%的社区卫生服务站、82.45%的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与此同时,甘肃省中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天水市中医医院纳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项目库,5家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7年度卫生领域中央投资计划项目库立项建设。中医药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提升了甘肃百姓的中医药获得感。

(A)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