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探索健康管理新路径

时间:2018-07-2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田洪赋

  •健康管理应“和合共生”。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危险因素的干预策略,是健康管理的科学基础。个体从健康到疾病,都是自低危险状态发展到高危险状态,从而发生早期病变,出现临床症状,形成疾病。健康管理就是在个体形成疾病以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可成功地阻断、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实现维护健康“和合共生”的目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治未病的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健康管理成为备受关注的领域。健康管理是对个体及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即对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评价—干预的循环运行。干预是核心,伴随健康管理不断运行,管理对象就会自觉和有效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改善健康。健康管理行为保护和促进了社会人群的健康,可以达到预防控制疾病、提高生命质量、降低疾病负担的目的。

  健康管理刻不容缓

  健康管理源于百姓的需求。时代在进步,过去影响人们健康的是疾病,如传染性疾病等。如今,人们已经从关注疾病转化为关注健康,表明人们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疾病,而是一切与健康有关的环境、生物、社会、心理等各种因素。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从过去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高科技带来社会分工的变化,社会组织单元的小型化、流动性,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些现代高度发达的物质文化生活,使一些人远离阳光和新鲜空气,饮食结构上营养过剩,运动量减少,压力增大,这些环境、情志、生活方式等都是造成现代病迅猛上升的因素。有专家将其表现归纳为3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从临床检测来看,城市里的这类群体比较集中地表现为“三高一低”倾向,即存在着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和免疫功能偏低。

  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当年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糖尿病为9.7%,慢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世界卫生组织预测,中国慢性病药物费用2025年将超过2500亿美元。

  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2002年到2017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从2002年的7.3%上升至2017年的11.4%。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预测,预计到2050年前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其中56%的老年人处在60~69岁之间,未来十年,中度老年人口(70~79岁)将逐步成为老年人口主流。同时,老年人健康亦不容乐观,2015年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大致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3%。

  人口老龄化,慢性病人群增势迅猛。老龄化既有养老问题, 又有健康问题, 还有社会问题。医疗费用不堪重负,致使人们生活质量下降,无论个人还是政府都承载着巨大的经济负担。

  如何实现关口前移、重心下沉,从大医院的医生诊治病人转向社区对整个人群健康和疾病进行管理,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无论从民生需求,还是国家健全医疗保障体系角度,建立健康管理体系都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美国健康管理的启迪

  健康管理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 近20年来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已经成为西方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

  美国的健康管理方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美国蓝十字和蓝盾保险公司在1929年就通过对教师和工人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进行健康管理。凯撒健康计划和医疗集团等也进行过类似尝试。卫生资源最富裕的美国也承受不了疯狂增长的医疗费用。美国政府和社会尝试了许多手段来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人口老化、慢性病和残疾、全国缺乏统一协调的医疗服务是让美国政府头痛的三大难题。美国政府制定了“健康公民2010”计划,2000年开始实施。健康管理策略主要有6种: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综合人群健康管理。对个体提供全面的健康和福利管理。雇主对员工进行需求管理,医疗保险机构和医疗服务机构开展疾病管理,大型企业进行残疾管理,人寿保险公司、雇主和社会福利机构提供灾难性病伤管理。健康管理在美国成为一门新兴产业,20世纪末互联网的出现和信息产业的兴起,助推美国健康管理的普及,现在约有70%的美国人享有健康管理。

  这对我国医疗和健康总体战略布局的启示就是:在早期花很少的资源可以获得很大的回报,节省全民医疗费用的支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延长民众平均寿命。

  健康管理应视为国策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五方面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纳入国家发展的基本方略,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这表明健康中国建设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目前,急需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符合医院实际的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有资料研究证明:通过健康管理计划, 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可以减少约 70% 的过早死亡, 大大地降低医疗支出。所以健康管理是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预防疾病, 能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理想的健康效果。通过健康管理可以改变服务对象的不良生活方式, 减少疾病的发生发展, 降低医疗费用, 提高生活质量,为健康城市建设奠定基础。所以,当前应当把各地零散的、形式多样的健康管理统一起来,由国家制定政策、方案,形成国家策略,在全国统一开展健康管理,将有助于促进健康成为国家、社会、家庭及个人的共同责任与行动。

  健康服务业发展空间巨大

  国民健康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健康中国建设不仅直接关乎民生福祉,而且关乎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健康中国建设体现着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取向,指明了未来政策和资源的倾斜方向,是国家治理理念与国家发展目标的升华。

  鉴于中国近14亿的庞大人口规模,个体健康指标的改善将汇集为全社会巨大的健康人力资本提升。在“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健康中国建设中,健康管理、休闲健身、医养产业、医疗服务产业等健康服务业必将得到长足发展。作为规模相当可观、覆盖范围广、产业链长且在不断扩张的民生产业,健康服务业培育了民生经济新增长点,有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服务业供给结构、创造就业并拉动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增长。健康管理顺应的是民生诉求,解决的是民生疾苦,促进的是社会全面发展。

  健康管理当力推中医药元素

  健康管理应该力推中医药元素,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中医药博大精深,天人合一、治未病、辨证施治的思维和理念,非常符合健康管理的初衷。现代中医维护健康的方法应该是古为今用、西为中用,多措并举,方可达到最佳效果。

  中医治未病理念是自身优势,“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倡导人们珍惜生命,注重养生,防患于未然。过去,人们多局限于疾病治疗方面,而忽视了疾病预防、居住环境、心理因素等。健康管理融入中医学“天人合一”理念,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生物和谐共处。打造环境宜居、社会和谐、人群健康、服务便捷、富有活力的社会,中医药理念契合了健康管理的发展思路,具有引领作用。

  对已经确诊的患者,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综合施治、精准施治,除规范治疗外,还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变,保证更好的治疗效果,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和死亡率。从这个角度看,更应该推广中医药健康服务。

  中医采取辨证施治,更加适宜开展健康管理,中医维护健康可以做到因人而异,治未病、就是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康复,从而达到身心合一健康长寿的目标。

  2016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医药发展的意见》提出,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和治理体系,中医药发展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实现人人享有中医药服务,在健康城市建设中发挥中医药优势。结合实施健康城市行动,开展特色健康管理,建立医养结合新模式,在健康城市建设中,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加强中医特色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中心建设,探索实行融医疗、养老、康复、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医院发展模式。健康城市战略中,中医药健康管理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满足居民基本的卫生需求、提高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这也为中医药健康管理提供了有力的遵循。

  “和合共生”拓展服务领域

  2008年,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成立吉林市体检中心。当时在吉林处于领先地位。这个体检中心的成立,意味着诊疗服务从关注疾病到关注健康,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新时代的医院服务,不仅治病还要努力促使人不得病。在“治未病”上下功夫,让人民群众享受健康生活,让老年人不得病晚得病,这个概念建立在利国利民的基础上。为了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健康管理服务,推进健康管理有序发展,2012年6月,吉林市率先在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成立吉林市健康管理中心,自那时起,每年约5万人进入健康管理中心接受管理服务。

  吉林市健康管理中心成立以来,秉承“和合共生”的理念,遵循市场化方向,形成以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为龙头,吸纳全地区医疗机构专家为技术支撑,基层社区为点位的健康管理网络。

  为了更有效提供健康服务,吉林市健康管理中心下设健康体检中心、治未病中心、健康饮食培训中心、运动训练中心、养老康复中心、园艺康复中心、健康生活方式培训基地,面向基层,辐射吉林地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各县(市)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

  健康体检中心是健康管理的第一站,凡是准备进入健康管理的人群,必须经过这里综合、专业、全面的体检。有人认为健康管理就是体检,这是误区。进行一次这样的体检,不等于就是健康管理,体检只是健康管理的基础,源于证据的基础,通过检查,获取人体健康程度的信息,作为辨证的理论根据,体检中心会对体检结果进行健康评估,对客户的生活习惯、饮食爱好、精神状态、工作压力及家庭遗传等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结合体检结果找出其健康危险因素,提出包括健康饮食、坚持运动、戒掉不良嗜好、缓解压力、规范治疗等方面的健康管理方案,并监督客户严格执行,定期评测效果和调整方案等。

  体检中心可以提供人体健康检查、健康与亚健康状态咨询、人体体质测评、个性化健康管理等服务。健康体检中心拥有权威资深的专业医疗队伍,装备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设置健康风险评估系统,能对健康风险因素做出科学的评价,可以实现疾病的提前预防。完善的健康档案管理系统,能够针对个体制定可随时调整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

  健康管理中心的第二站,是吉林市治未病中心,治未病中心配备专业的健康管理师,可以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制定健康调养方案。采取推拿、按摩、针灸、火罐、刮痧、熏蒸等传统中医干预疗法,以及膏方、穴位贴敷、代茶饮、药浴、中医塑身、膳食调养、康复指导、运动指导、心理疏导、音乐舒缓治疗等中医养生技术,提供贴心、专业、适合的调养服务,满足亚健康人群的保健需求。

  接下来的几站,是个性化针对性的服务,针对不同人采取不同的健康指导,实行“一对一”式的连续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饮食培训中心,配备专业营养师,为集体就餐单位推荐健康配餐食谱;为不同的患病人群提供临床营养指导;为每位健康调养人员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推荐中药代茶饮、药膳粥,开展饮食治疗等。

  运动训练中心,配备专业健康管理师,设计多种康复训练操,指导患病人群进行康复操训练,促使病人早日康复;设计日常保健操,帮助各类人群依据各自的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

  健康生活方式培训基地,指导人们学会自我保健方法,增强自我保健能力。纠正不正确的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生活水平。

  健康管理中心,为每一位纳入管理系统的人提供健康体检、复检预约;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制定健康调养方案;进行健康管理咨询;开办健康科普讲座;施行亚健康状态调养,并进行干预效果评估;开通诊疗绿色通道等。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特殊治疗需要,在省内外医疗机构自选医生,实现无障碍诊疗对接。

  吉林市健康管理中心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借助国家级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平台,强化专业技术培训。派人前往北京、天津等地学习健康管理、营养配餐,2013年举办“吉林市首届健康管理师培训班”,聘请了国家级专家,历时两个半月,对全市52个医疗机构中345名医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306名医护人员获得了国家健康管理师证书。随后,中心又聘请了中医诊疗、调养等领域颇有造诣的专家,为治未病中心员工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岗前技能培训。

  吉林市健康管理中心主动承担社会健康教育工作,创建了面向社会的公益性健康讲座《养生大讲堂》,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普及健康常识、传播健康生活理念、宣传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组织精干队伍,深入党政机关、社区、学校、企业等社会团体中,开办健康知识讲座。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特点,开展健康讲座、健康咨询及义诊服务,帮助分析健康危险因素,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现吉林市健康管理中心已被列为国家级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吉林市健康管理中心的服务理念是,观未病、查欲病、治已病,比疾病先行一步,阻断疾病的侵袭,用专业和服务为健康人生保驾护航。

  健康管理应“和合共生”。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危险因素的干预策略,是健康管理的科学基础。个体从健康到疾病,都是自低危险状态发展到高危险状态,从而发生早期病变,出现临床症状,形成疾病。这个过程几年几十年长短不一,期间的变化多数不被轻易地察觉,各阶段之间也无截然的界线。健康管理就是在个体形成疾病以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可成功地阻断、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实现维护健康“和合共生”的目的。

  诚然,通过健康管理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发展, 降低医疗费用, 提高生活质量。但是仅仅在个别区域实现健康管理并非所愿,应当站位更高,从健康中国的大局出发,让健康管理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由国家层面制定政策、方案,把健康管理变成国家、社会、个人及家庭的共同责任与行动,成为补齐民生服务短板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才能在传统的中医药新拓展的领域当中,在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当中,产生有效的、有价值的精准服务,让人民群众充分地享受生活,享受生命的乐趣,体现生命的价值。(田洪赋)

(A)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