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建院12年来,始终立足中医优势,充分运用现代医学手段,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以肿瘤学科为龙头,推动多学科协调发展——

探索中西医有机结合的发展路径

时间:2018-08-1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版 作者:黄蓓

  2006年,南方医科大学(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整合其下属中医药学院、南方医院和珠江医院的中西医优势学科人才资源,建设成立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彼时,广东省刚吹响建设中医药强省的集结号,这家新生医院的肩上也压着沉甸甸的担子。建院12年来,南方中西医结合医院始终坚持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在做加法的基础上,探寻中西医有机结合的临床路径。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已有中西医结合医院587家,床位99680张,相较于2011年的277家和38787张,数量翻了一番。而同期,我国的中医院和综合医院队伍也在深化医改中逐渐成熟壮大。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是所有中西医结合医院必须思考的问题。

  “要想立足,不仅要研究独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手段,还要有专科优势,建设自己的品牌。”南方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李爱民自上任伊始,就致力于通过制度建设加强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建设,并推动建设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如今,医院已建成以肿瘤学科为龙头,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了一批中西医结合医疗特色鲜明的专科和专病,在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肾病、风湿病、肝病、脾胃病等领域形成中西医结合诊疗优势。

  西医院长力推“西学中”

  从南方医科大学毕业二十多年后,南方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李爱民再次走进校园,当起了学生。这次,他是去广州中医药大学参加西学中培训。这次经历,不仅改变了他对中医的认识,也坚定了他加强医院中西医结合特色建设的决心。

  “中西医结合的前提是医生必须全面把握这两个体系的基础。很多中医、西医相互排斥,从根源上讲是因为对另一种医学不了解。只有增强中医和西医间的了解和信任,才能筑牢中西医结合的基础。”西医学科背景的李爱民曾经也对中医不太了解,但来到中西医结合医院后,参与的培训和临床实践让他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医药特色优势,并决心要将中西医结合的理念深植于医院每位医生的心中。

  在李爱民看来,中西医结合不是简单地做加法,而是要实现有机结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增强中医和西医间的了解和信任。

  “医院的中医大都有较扎实的现代医学基础,对西医的接受度较高。如何让西医接受中医,显得尤为棘手和紧迫。”李爱民说,“西学中培训或是突破口。”

  南方中西医结合医院组织医生参加广州中医药大学举办的西学中培训班,该培训班为期两年,每周授课3次,深化了西医对中医药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他们在临床上从中医视角、用中医思维去看待问题。与此同时,医院内部还有专门业务学习会,为院内中医和西医提供交流学习平台,每两周上一次课,中医和西医都可以在讲台上阐释自己的治疗理念。

  除了学习培训外,医院从体制机制建设上,增加了中医西医交流协作的机会,让他们在临床中见疗效,进一步增强了解信任。“从某种程度上说,从纯中医或纯西医到中西医结合的理念转变,更像是一个春风化雨的过程,而疗效就是化雨的风。”李爱民说。

  医院从学科人才配置上对中医和西医专家进行合理配备,各专科门诊诊室按照套房设计,便于开展科内中西医专家联合会诊,实现中西医联合诊疗。医院还建立中西医联合查房制度,要求查房时必须中医西医同时在场,各自交流阐述下一步治疗思路,并由科主任决定治疗方案。

  在强有力的措施下,一些西医拥趸也渐渐改变了看法。“特别是外科大夫和一些留学回来的大夫,态度转变特别大。”李爱民告诉记者。在中西医联合会诊和查房制度的作用下,外科大夫看到自己的患者在术后用中医药方法恢复速度提升明显,也逐渐开始信任中医,在临床上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也会主动找中医会诊。

  据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综合肿瘤内科医生蔡红兵介绍,该院60%~70%的住院病人都会吃中药,接受中医治疗,从入院到出院,接受1种以上的中医治疗手段的病人达到90%,中医药疗法已贯穿患者诊疗的全过程。

  打造肿瘤治疗的“中西医联军”

  2013年,时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副院长兼肿瘤中心主任的罗荣城带领南方医院肿瘤团队“植入”中西医结合医院,并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引进王远东领衔的肿瘤外科团队,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原有的肿瘤团队一起成立了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5年来,中心强化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全方位肿瘤诊疗服务,积极引进现代科学技术,一方面可开展肿瘤现代外科治疗、化疗、介入、微创治疗、放射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分子诊断等,另一方面不断探索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诊疗路径,将中医药方法融入肿瘤患者的诊疗全过程中。

  过去,肿瘤治疗是西医占主导地位,但如今,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念和手段已有了很大的进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主任林丽珠曾表示,中医的辨证施治不仅可以作为西医治疗的补充和增色,还可以作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一环,应在充分应用现代医学技术的同时,不断挖掘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包括目前肿瘤治疗中的“三板斧”——手术、放疗和化疗,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已经建立了一整套成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系。

  “以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为例,我们会在术前通过中药调理和耳穴压豆等方式,增强患者体质和信心,让其能够以良好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进入手术。而在手术后,这一部分患者就无法吃中药了,我们会通过艾灸、理疗、足底穴位贴敷等方式,先是帮助其排气,进而尽快恢复。”蔡红兵告诉记者。

  目前,临床多用铂类药物进行化疗,而其最大的副作用就是对胃肠道的刺激。为了降低副作用,该院会在病人进行化疗前就用上健脾理气的中药,帮助其增强胃肠道功能,而在化疗期间,一方面鼓励患者继续服用中药,另一方面用针刺足三里、中药透皮贴剂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胃肠道功能。这样一来,中医药介入治疗的患者化疗后恢复胃口的时间比没有接受的快得多,能从一周缩短到三四天。

  而在这些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医院还将中医的人性化关怀发挥到极致。

  一些化疗患者会用到氟尿嘧啶类药物,这类药物有很强的神经毒性,会造成患者肢体末端的麻木。一些患者自述就像戴着手套穿着厚棉袜一样,感受不到外界刺激。为了减轻患者的肢体麻木,医院为患者配制中药外洗方,患者可以用中药汤剂泡脚,擦拭身体,同时配合按摩,减轻麻木,出院后也可以自己在家里进行操作,尽快恢复。

  大部分肿瘤患者精神压力非常大,会出现抑郁、失眠的现象,但安眠药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碰到严重抑郁的病人,中医团队的医护人员会去病人的病房,替病人做手法放松,同时陪病人聊聊天,从专业角度帮助患者释放压力,帮助其进入睡眠。

  而在终末期肿瘤患者的治疗中,中医药就成了主力军。蔡红兵曾接诊过一位肝癌晚期患者,患者瘤体已经超过13厘米,同时伴有严重的腹水、黄疸,来医院的时候是坐在轮椅上,由家人推着,精神状态很差。“很显然,这样的患者已经没有手术机会了。”蔡红兵说,基于此,他以理气除湿、疏肝利胆为思路,为患者开了中药调理方,患者半年后复查时,影像资料显示,瘤体已经缩小到9厘米,一年后复查更是缩小到了4.3厘米。蔡红兵用纯中药方法,为这位晚期肝癌患者维持了两年多的生命,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探索中西医结合更多可能

  “在中西医结合领域还有很多种可能等待我们去探索。”李爱民说。目前,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更多的还是体现在中医方法和西医方法使用上的联合,但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攻克重大疑难疾病,必须找出中西医结合的最佳切入点,真正做到两者相互渗透,优势互补,并构建统一的临床诊治规范,在这一点上还需要不断探索。

  为鼓励医院工作人员参与科研,南方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立院长基金,专门支助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每个基金项目划拨25万,为期5年,引导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观察总结,探索新的治疗技术,并将这些技术发展完善,最后回归临床造福患者。

  肿瘤中心消化道肿瘤内科的李黎波想将中药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并运用于光动力治疗技术,治疗苔藓病变、银屑病等皮肤病。他的想法得到了医院支持,目前正在筹备课题立项。蔡红兵主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癌因性疲乏研究,也获得了院长基金每年5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

  李爱民表示,该院将继续探索中西医有机结合的发展路径,不断积累经验,努力将医院打造成为以中医为特色,西医为基础,中西医结合为优势,肿瘤学科为龙头,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科研型中西医结合医院。(黄蓓)

(C)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