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中医高等教育应以临床科研需求为导向

时间:2018-08-2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孟长海

  2018年,对于中医高等院校来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60年前新的一批中医本科院校建立了。这是在1956年建设东南西北四所中医高等院校(北京、广州、上海、成都)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布局的举措。

  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建立在中医发展历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现代中医教育发展迅速

  回顾中医高等教育的历史,是在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末期伴随西学东渐而开始的。民国初年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时期虽然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因北洋政府起初在学制系统中漏列中医教育,没将中医纳入正规教育序列而导致其在近代发展十分困难。到了南京政府时期,中医教育主要由一些民间中医团体开展,学历上并不被承认。这样的模式伴随国民党统治的打压在后期基本上都消失停办。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教育的发展才开始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国家在各个省建立中医院校,影响巨大。一是把中医高等教育纳入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医第一次可以真真正正和其他专业一样实现高等学历教育。二是开展中医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有力推动了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的发展,奠定了近代中医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医的发展重新迎来了黄金时期。其主要表现在:对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视,中医可以与其他专业同样进行高级职称评选。同时教育者社会地位提高。近几年,国家陆续开展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等评选表彰,这是对中医教育工作者最大的鼓励。

人才培养应适应社会需求

  河南中医药大学近些年呈现跨越式、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在建设完成新校区、更名大学、博士点申报成功等一系列关键性指标突破后。回顾过去,学校发展也是一波三折。从校史档案看,学校发端于河南中医进修班,之后开办了中医进修学校,为中医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师资力量和一大批名医名家。

  校史记载着历史,也传递着精神。要把精神转化为工作发展的动力,推动新时代中医药高等院校发展。

  近年来,中医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其核心主要是中医继承和发展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把传承中医、发展中医、创新中医作为中医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有效解决中医人、中医技术适应现代医疗体制、适应老百姓的需求问题,在继承发展和创新中医上有所突破。

  因此,中医高等教育应以临床科研实际需求为导向。只有把中医教育与临床科研工作有机结合,与百姓需求相适应,真正的做到创新和继承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医血管中永远流淌着中医的血,才能使中医在发展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真正的中医是什么,让国家和百姓因为中医而受益,让百姓认可中医,理解中医,离不开中医。这就是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时代使命。(孟长海)

@微博·中医药 关键词:中医药教育

  @李宇眼界

  千百年来,师承教育是中医薪火相传的“灵魂”。中西医应该摒弃门户之见,共谋发展。

  @老药铺

  中医是手工制造的精英教育,中医教育的不足在于没有医案课。

  @川报攀西新闻

  师承教育是培养优秀医疗卫生人才独具特色的重要形式,大力推进党员专家“一对一”收徒带教,是党员“双带头”活动的延伸和升华。

  其目的是希望通过拜名师、读经典、学心得、跟临床,进一步加强医学传承工作,加大医疗卫生人才储备,加强对医疗卫生领军人才、党员骨干、年轻医务人员的培育。

  @中医心灯

  好中医根本不可能成批涌现,这跟努力程度、心态、悟性、临证经验密切相关。学中医必须灵活,不能死于句下,这是基础性的东西,但正体现了学院教育的缺失之处。

  @选择中医_董洪涛

  高校应尝试恢复传统师带徒式的教学,同样也是五年学制,学生白天跟师临床,晚上则读书、解疑、上课,平时也回学校上些西医课程,或许某省中医药大学可以做个实验班,看看效果如何。

  @成都中医药大学营养师培训中心

  互联网与传统中医教育的融合不止是网络平台,在线视频的学习方式的改变还将为传统教育带来全新的行业革新,带来各种全新教育理念。

(A)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