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今日头条

强专科、育人才,曾在夹缝中生存的宁夏第三人民医院转型中西医结合医院,下大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

一家西医院转型中西医结合之后

时间:2018-09-0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1版 作者:方碧陶

  一场秋雨一场寒,连续几天的小雨过后,宁夏回族自治区省会银川市的气温又下降了几度。

  “阿嚏!医生,我这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啊?”宁夏第三人民医院(宁夏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传出患者咨询的声音。“您这是风寒感冒。” 急诊科西医出身的医生吕敬超为患者诊脉、看舌苔、问病情后,胸有成竹地说。他为患者开了药,并讲解注意事项。整个过程流畅自然,不知道的人会以为他是一名中医。但在接受“西学中”培训前以前,患者的这个问题可能让吕敬超难以招架。

  始建于1958年的宁夏第三人民医院是个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在区域内的多家医院竞争中缺乏特色优势,服务能力也受到限制。2012年3月,该院加挂“宁夏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牌子,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走上了中西医结合的发展道路,突破了发展瓶颈。

中西结合诊疗显优势

  已成为自治区级优势专科的疼痛科是宁夏第三人民医院最早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科室。该科运用椎间孔镜、银质针等现代疼痛微创技术,结合针灸、推拿等中医诊疗手段和适宜技术,治疗各种颈腰腿疼、三叉神经疼、头痛,创伤小,效果好。其中银质针是使用最多的疗法。

  “银质针是从‘九针’中的提针和长针发展而来。”疼痛科医生甄龙龙介绍,银质针疗法主要针对病程较长的慢性软组织疼痛,由于银质针消毒、导热功能都比一般合金针好,所以通过银质针的透热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处局部循环、解除神经压迫,疗效显著。

  疼痛科引入中医药治疗方法后,该院内分泌科、重症医学科、康复科、急诊科等科室也陆续从科室的特色病种中抓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点。内分泌科采取艾灸、中药熏蒸、中药封包等疗法为糖尿病患者控制或缓解糖尿病症状。重症医学科则在科内配备固定的西医、中医和康复医生,采取多准则决策分析的诊疗模式,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53岁的朱先生,因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全身瘫痪,呼吸机脱机困难,被家人送到该院重症医学科治疗。“患者刚来,我们就与针推科、康复科、中医科进行了会诊,”重症医学科主任冯涛说,“我们在为朱先生进行西医治疗的同时,根据他的病情进行了口服中药、针灸、推拿等康复治疗。3天之后,朱先生脱离呼吸机,继续治疗两周之后,朱先生已经可以自主坐起和站立了。”

  冯涛介绍,重症医学科接收过不少像朱先生这样的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均取得了不错的疗效。“针对患者个体差异辨证施治,并将中医融入治疗全过程,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冯涛说。

  从疼痛科到重症医学科,从单一科室到全科室,中医理念已经融入该院疾病诊疗的每个阶段。“现在,医院中西医结合内分泌科、急诊科已成为自治区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 该院院长张海燕表示,中西医结合可以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让患者有更好的治疗体验。医院也在不断优化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加强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的临床应用,大力开展中西医结合科研项目及新技术新业务,让更多患者受益。

“引进来”“送出去”搭人才平台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关键,宁夏第三人民医院始终把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放在首位,制定了《中医人才培养计划》,全面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和引进。

  周六本是休息日,但一大早吕敬超和该院骨科副主任杨广武就来到了医院,因为每周六是医院“西学中”培训班上课的日子,由宁夏医科大学的教师来为大家讲解中医基础理论、适宜技术等课程。

  “风为百病之长,这个医案中的患者皮肤瘙痒,可以考虑祛风。”门诊楼六层的大教室座无虚席,宁夏医科大学教师唐利龙正通过经典医案讲解中医诊断学。负责“西学中”培训的医教科科长王习韫介绍,医院和宁夏医科大学合作开办培训班,要求临床相关科室、中西医相关医务人员以及新入职员工参加培训。他表示,培训班结合医院特点和发展要求,授课内容结合学员特点,在讲理论课程的同时也贴近临床,学员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学西医出身的杨广武虽对中医有所了解,但大部分的认识还是停留在中医调理慢病上。“通过培训,我对中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临床上能自觉运用中医思维了。”杨广武表示,现在在临床中,他在治疗椎间盘突出、关节炎、骨折等患者时,多了一种选择,相对于以前使用石膏固定,他现在更多采用手法复位和小夹板固定,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治疗费用。

  宁夏第三人民医院积极招录高层次、高学历的中西医结合、中医人才,壮大科室力量,使每个科室都有一名以上中西医结合、中医人才。在此基础上,该院还分别选派重症医学科、皮肤科、内分泌科等科室的技术骨干到北京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进修。同时,还组织中医适宜技术、中药方剂的兴趣小组,倡导西医医生学习中医理念,提升中医临床能力,激发了全院学中医的热情。

  “学科打造和人才培养相辅相成。”张海燕表示,医院重视人才的培养,希望能搭建好平台,让有理想的人才有所作为,打造一支有过硬技术的专业队伍,真正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解决病痛。

做好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在银川市西夏区梦园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诊室,因天气转冷犯了腰腿疼的刘大妈正在接受艾灸治疗。这里配备有完善的中医诊疗设备,并有中医医生1名,为周边社区群众提供中医服务,好评不断。

  作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医院联盟成员的宁夏第三人民医院,不仅与河北、北京、天津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有合作关系,还与梦圆社区卫生服务站和西夏区贺兰山西路社区服务中心结为紧密型医联体,医院派出中医科医生每天坐诊,满足基层群众对中医诊疗的需求。

  “成为辖区群众健康的守门人是医院发展的目标。”张海燕说,随着“互联网+医疗”和家庭医生签约的发展,医院一方面要努力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信息化管理手段。医院将整理辖区疾病谱,梳理周边群众健康状况,加大对辖区内疾病的干预力度,注重健康管理,并着重研究辖区内多发、常见病种,提升医院的学科发展及医护人员专科能力。

  “医院在中西医结合方面就像刚起步的列车,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张海燕说,医院还存在中医药人才不足、科研队伍技术力量薄弱、 中医药技术资源及设施设备硬件配置不足等问题。她表示,在今后的发展中,医院会迈好步子,少走弯路,不断加强中医药业务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为全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安全、便捷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方碧陶)

(W)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