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酒与药的结合,是中国医药发展史上的重要创举,从古至今,药酒一直备受百姓青睐,市场潜力巨大。针对药酒产业发展现状,中国中药协会药酒专委会提出——

强自信严监管 规范发展药酒产业

时间:2018-09-1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李芮

  “我们国家的药酒市场没有行业标准,没有细分领域,工艺粗糙,口感欠佳。这些问题限制了我国药酒产业的发展。”近日,全国政协常委、山西省科协主席周然在中国中药协会药酒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提出,药酒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要在增强文化自信发展药酒产业的同时,严格把控质量关。

  药酒专委会的成立为药酒产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绝佳契机与行业支撑,强自信与严监管为推动药酒的规范与发展提供了可行路径。

深厚底蕴筑牢文化自信

  早在先秦的《五十二病方》中,方药与酒结合治病的药酒方就多达40余种,用酒多样,方法考究,开创了药酒治病的先河。

  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随着中药方剂的发展,药酒逐渐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元时期是药酒发展的兴盛期,仅《太平圣惠方》中药酒专节就达6篇之多,各类医术中的药酒方有数百种,治病的范围也已涉及内科、外科、妇科等多种疾病。《圣济总录》卷四认为“药酒长于宜通气血,扶助阳气,既可用于祛疾,又可以用其防病。”这一时期,药酒的制法也得到了进步,人们开始对多种药物采用隔水加热的“煮酒法”,有效提高了药物有效成分的浸出率,增强了药酒的功效。

  随着医用药酒的发展,补益强身的保健药酒渐多,不但饮之养生,而且口感醇厚,成为了当时的宫廷御酒。清代的宫廷补益药酒空前兴旺发达,雍正元年,北京同仁堂开始向清廷供奉药酒,龟龄酒等补益延年的药酒备受宫中喜爱。时至今日,很多老百姓仍保持了自家酿造药酒及饮用药酒的习惯。

  药酒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院士表示,药酒是中药与酒特性的完美结合,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大批人才,要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做好做强药酒产业。

多措并举加强行业监管

  因具有“药食同源”的特点,药酒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从临床应用到养生保健,均体现出不俗的效果。目前,市面上存在准字号、健字号与食字号三种药酒产品,准字号包含了76种带有药物特性的药酒,健字号药酒属保健品,对亚健康状态人群有一定保健功效,食字号药酒属食品,在养生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

  “当前,全国药酒市场的交易额早已超过200亿元,药酒行业虽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但也承受着诸多非议。”先声药业集团总经理罗兴洪指出,当前问题主要来源于行业内部的监察缺失与把控不严,如一些药酒不按中医理论组方;广告中扩大适应症,将自己包装为包治百病的“神药”;宣传活动违法使用名人、专家形象等。

  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药物及健康应用研究院主任朱国元提出,药酒的质量监管要从原材料和基酒的选择、工艺方法等方面全面考虑,浓度不同的基酒和制备工艺直接影响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溶出,从而影响药酒的功效。同时,不同产地的药材质量、有效成分的含量也存在差异,在进行药酒制备时要依据所针对的疾病和要产生的疗效尽可能选择最佳的中药材。科研机构正不断对制备工艺进行研究与改良,从多学科角度核定药酒安全性与质量标准。

  药酒专委会主任委员、山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冯前进介绍,继承传统药酒理论,努力挖掘新的价值,推动药酒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培育和形成我国药酒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竞争力和影响力是药酒专委会成立的职责所在。

  今后,药酒专委会将启动制定药酒产品质量的通用标准;建设药酒产学研平台,探究药酒无毒有效及内在成分基础研究新方法;筹划建立药酒产业市场联盟;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开展功能酒的研究开发;推动药酒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工作为措施,全面加强监管,促进产业规范发展。(李芮)

  (M)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