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一周舆情】中医学术创新应鼓励,严谨须秉持

时间:2018-09-2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版 作者:高新军 朱蕗鋆

  《中国中医药报》社舆情监测研究中心 高新军 朱蕗鋆

  上一监测周期(9月15~21日),微信平台共发布14256条中医药相关图文消息,微博平台共推送24902条信息。“‘量子纠缠与针灸’的论文”依然是本周期中医药及社会领域舆情争议的热点。

  转载热度前十的新闻如图:

  重点事件舆情分析:

  近日,发表在《中国针灸》上一篇题为《试论量子“纠缠”与针灸》的论文引起社会热议。文中探讨了“量子纠缠理论指导下的直系亲属针灸互治”,并对15名患者亲属进行针刺试验证明此“猜想”。因探讨内容超出一般人认知范围,9月13日文章在自媒体上被曝出后随即引发关注,多家主流媒体转载并质疑文章结论。截至9月21日,网上相关信息报道转发量超过2万条。在调侃该论文研究结果、质疑论文评审机制的同时,部分网民也表达了对中医药研究体系的不信任。

  可以看到,该论文刊登位置为“学术争鸣”栏目,文章作者或许出于理论探索的目的,向行业内人士提出自己新发现的观点,让大家就此学术问题进行讨论、争鸣。中医药法明确提出“国家支持中医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鼓励中医药科学技术创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理论传承创新的若干意见》也指出,“增强学术自信,坚持中医理论的主体性,鼓励多学科交叉,兼收并蓄、协同创新,不断丰富中医理论宝库”。所以,单从作者勇于探索和期刊鼓励创新的角度来说,无疑值得肯定。但是,不难发现文章作者在学术研究上尚缺少严谨性和严肃性,此事件也暴露了期刊在审核机制上的一些不足。更何况,临床研究也应遵循科学原则,否则难以得到国际认可。

  在中医药研究的严谨性上,我们应向屠呦呦学习。青蒿素的发现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大量的临床试验,并不是随性的。虽然屠呦呦看到中医典籍《肘后备急方》里关于青蒿的那段话时,得到的也是种灵感和猜想,但研究方案的设计经过了周密思考,并通过夜以继日的反复试验,才证明了青蒿乙醚提取物去掉其酸性部分,剩下的中性部分抗疟效果最好。因此,中医药科研工作者必须秉持严谨的科学精神。正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声明中所说:“我们坚决反对任何不负责任、不严谨和夸大中医药疗效的言论和观点。我们始终坚信:用严谨和科学的态度传播正确的中医药知识是我们的社会担当。”

  近几年,中医药科技创新成果备受关注。传统中药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国际大奖;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活产率提高10%,研究结果摘要发表在国际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等等。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逐步完善,初步实现中医药科技创新的网络化布局。我们应鼓励中医药临床医生及科研人员大胆创新,科学求证,把更多的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诊疗方法,突出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治疗重大疾病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中医药舆情合作热线:(010)84249009转6309 (高新军 朱蕗鋆)

(A)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