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独家观点】季德胜的启示

时间:2018-10-1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诸国本

  编者按:今年是季德胜先生诞辰120周年。季德胜是民间中医出身,却以精湛的医术为后人所敬仰。《中医药法》颁布实施以来,各地确有专长人员考核细则相继出台,让更多和季德胜一样有高超医术的民间中医有了更大施展舞台。挖掘、继承民间中医智慧,并不断推动创新,正是季德胜留给后人的启示。

  季德胜之所以令人怀念,是因为他创制了季德胜蛇药,救活了无数蛇伤病人。而且,直到今天,季德胜蛇药还在继续生产。

  但是,季德胜蛇药给人的启示,却已经被人渐渐遗忘。

  这些启示是什么呢?

尊重并不断向民间医生学习

  季德胜是穷人出身,住在破庙里,以捕蛇、卖蛇药为生。江南民间称他们这类人为“捉蛇叫花子”。“叫花子”是乞丐的意思,身份很低贱的。今天说得尊重一点,是民间草医。民间草医大都半农半医。他们的特点是识得草药,因某种机缘钻研了某种病,并在治疗上有一技之长,甚至特效。古代的医生都在民间。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的序言中说,“藕皮散血,起自庖人;牵牛逐水,近出野老”。民间医生对草医草药、单方验方特别重视,特别有经验,有的是走街串巷的“铃医”。今天的医生,都是医学殿堂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大部分人都看不起民间草医了。而近代的医药卫生体制,更是强调科学化、现代化、西医化,从根本上排斥草根一族。尽管政策上“中西医并重”,实际执行起来,差距尚多,中医界冷暖自知。

注重真才实学 善于慧眼识人

  唐代的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季德胜当年走运,是碰到了机会,遇到了“伯乐”。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医和民间草医的力量还比较雄厚。季德胜治疗蛇伤,在江苏南通一带小有名气。1955年,中央纠正卫生部歧视中医的错误,南通市卫生局贯彻中医政策,下乡采风访贤,收集民间单方验方。1956年,季德胜被请进了南通市中医院,任蛇毒科专科医师,献出六代祖传的蛇药秘方。1958年,季德胜蛇药评为国家科技成果并投入生产,季德胜被聘为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当时,他碰到的贵人,肯定不止一个。朱良春先生是其中的关键人物。上个世纪40年代,朱良春就创办《民间医药月刊》,留心收集民间医药。50年代中期,朱良春任南通市中医院院长,时常与民间医生交友恳谈,先后挖掘整理了季德胜治蛇伤、陈照治瘰疬、成云龙治肺脓疡的经验。于今朱良春先生已经仙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今天我们纪念季德胜先生,同时也怀念朱良春先生。

眼睛朝下 在向草根学习中发展创新

  现代中医药发展创新,依靠什么?我看到不少学习中医的学子们学习十分努力,背经典,跟名师,学西医,学医技,学外语,学计算机,眼睛都是朝上朝后朝外的,很少朝下的。医学院校教育的层次越来越高,高学历的人越来越洋气,越来越现代化规范化。一些人看不起传统中医,看不起民间中医,看不起草药,看不起民族医。他们不理解传统医药的草根性。他们不知道穷乡僻壤亿万人的灵感、发现、启示是一种神圣的火苗。他们忽视了大数据的基础是小数据。他们不知道宏观和微观是两种哲学观、两种方法论、两个认识世界的窗口。我们应该从季德胜身上、从朱良春身上学到一些什么?朱良春先生走后,我经常感到,他一直在提醒我。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继承是创新的基础,要向季德胜学习。

举一反三 加强中草药深度开发

  季德胜蛇药的研发和生产,是一个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半个多世纪来,这个过程没有终结。我们应该进一步探讨季德胜当时发现、发明蛇药的原创思维和基本结构,在深刻理解其原理的基础上,扩大功能主治及应用范围。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并受到现代医学的启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季德胜蛇药的“临床新用”屡有发现,用来治疗一些与蛇伤无关的疾病,如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散发性脑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蚕豆病、腮腺炎、带状疱疹、疖肿等,都取得一定疗效,为其深度开发、扩大临床提供了经验,指引了道路。这样的探索,我们还得坚持下去。

  以季德胜蛇药本身而言,我国每年被蛇咬伤者在20万人以上,死亡约2万人。2015年英国《卫报》报道,世界上“蛇伤之害被严重低估”,我国同样如此。农耕时代的蛇伤因素减少了,现代社会的蛇伤因素增加了。许多城市医院的医生,遇到蛇伤急诊,慌乱无措。想用抗蛇毒血清治疗,但不知道是哪一类蛇的咬伤,不知道该选择哪一类抗蛇毒血清。我国西南、中南地区的民族民间医生,对付毒蛇咬伤,用中药、针灸、手法等多种方法治疗,很有疗效。2015年,余培南等多位苗医、瑶医、侗医、壮医、畲医和中医,合作编写了一本《中国蛇伤急救学》,大量收录了传统医药治疗蛇伤的经验,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季德胜先生地下有知,我想他一定会感到高兴的。(诸国本)

(A)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