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能中会西的机器人入村诊疗

——对安徽旌德推广智慧医疗到基层做法的思考

时间:2018-11-1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吴振宇

  安徽省旌德县地处皖南山区,总面积904.8平方公里,人口15.2万,辖10个镇、68个村(社区)。全县63个一体化村卫生室有6个村没有村医,在岗村医60岁以上的占1/3,其中70岁以上的7人,村级医疗卫生技术力量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成为基层医疗服务的“短腿”和影响群众健康安全的“痛点”。

  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旌德县委县政府主动引入研发公司,要求运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手段,组织实施助手机器人试点项目,着力打造基层中医药健康服务新模式。

  试点分三个阶段,2017年9月,率先在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和内科、8个贫困村卫生室及所在镇卫生院、1个非贫困村、1个社区服务中心投放20台助手机器人,启动试点工作。2018年6月,在县中医院、2个镇卫生院及17个非贫困村新增投放20台助手机器人,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9月,再次投放40台助手机器人,实现全县医疗机构全覆盖。

  经过一年的创新探索,2018年9月14日在全县所有医疗机构全面推广普及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惠及全县人民群众。试点期间,通过助手机器人开展中西医诊疗服务5368人次,其中贫困人口672人次,远程会诊合计1146人次,其中贫困人口283人次。

  高度重视强力推进破解“医改”痛点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弱是旌德县深化医改的“痛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运用技术创新找到健康扶贫和医改需求的契合点,从四方面持续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持续强力推进。旌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助手机器人项目,县委主要领导全程关注、亲自部署。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紧密结合,旌德县委、县政府于去年6月出台《关于建立旌德县健康扶贫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意见》,运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手段,有效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健康扶贫分级诊疗制度,努力实现贫困人口“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目标。专门成立由分管县长牵头,卫计、扶贫、财政、人社、物价等多部门参加的健康扶贫分级诊疗工作组,统筹协调健康扶贫和机器人项目实施工作。2018年,助手机器人项目运行管理机制被列入全县6个“1号工程”予以高位推进,县委主要领导每月调度,分管县长每周调度,强力推进。

  坚持部门联动,建立协同机制。为保障助手机器人试点项目顺利实施,旌德县印发《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相继出台试点项目收付费、运行保障、绩效考评、使用管理、培训和宣传等6个配套文件。同时,加强与多家基层医疗信息化和辅助诊疗软件公司协作,整合服务平台,确保互联互通,协同推进助手机器人试点项目。

  强化业务培训,提升使用技能。助手机器人屏幕界面较为复杂,中西医诊疗系统知识面较广,这就不仅需要村医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而且要加强中西医理论知识培训,指导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精细化管理。

  旌德县因此组织开展基层医务人员中西医理论知识培训,重点是中医药基础知识培训。同时,对助手机器人使用人员进行操作技术培训,开展机器人使用集中培训13次,累计培训550人次。组织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健康脱贫、中医健康体质评估等功能模块操作培训。编印《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使用问题解答》,帮助使用人员快速了解助手机器人各项功能,及时解决使用过程中各种疑难。

  完善保障措施,规范试点运行。旌德县在县医共体设立助手机器人专项资金账户,用于助手机器人设备购置,升级维护、培训指导,考评绩效奖励;组建县医共体中心药房,提供助手机器人诊疗需要但基层医疗机构不能采购的目录外药品,保障患者特别是贫困人口用药;为村医配置专用手机,购买流量套餐,保障村医可以携带助手机器人通过手机热点连接,上门为群众服务;定期升级完善助手机器人系统、功能和服务项目,截止到目前,已对机器人进行了12次功能升级。

  村民看得起病 村医水平提高

  助手机器人试点项目依托旌德县现有的医疗服务体系,基于村医从事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的实际需求,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产品融合形成的高科技创新产品,让村民看得上、看得好、看得起病。

  助手机器人小巧便于携带,行动不便的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助手机器人的辅助诊疗,让村民看得上病。远程会诊功能能够快速地与县级医院医生进行视频语音联通,突破了医疗服务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了双方、三方甚至多方同时在线询诊和会诊,让群众不出村即可获得县级专家诊疗。中、西医诊疗系统可辅助基层医务人员对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断与治疗方案,对疑难重症患者会提示转诊。慢病管理系统可为慢病患者提供诊疗及康复指导等服务,并能定期提醒村医进行随访,从而改善慢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很多试点村村民均表示,使用机器人之后,“中医、西医都能看,而且还能随时看县里医院的专家”。此外,远程会诊系统还实现了村医与县级医生及时交流和沟通病情。

  助手机器人能与相关平台数据对接,不仅提高了村医的医疗水平,还开拓了村医的视野。村医在使用助手机器人进行慢性病管理、签约和履约服务时,可直接获取检查数据并生成信息,省去大量手工录入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试点村医通过中、西医理论知识和助手机器人使用学习,了解了原先不熟悉的病症和诊疗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能力,让村民看得好病。此外,助手机器人中医诊疗系统还能为患者提供穴位指压、食疗药膳等健康服务,进一步丰富了基层中医药服务内涵。

  助手机器人优先用在贫困村,对贫困户精准识别、管理、服务,能够很好地收集贫困户疾病、就诊、用药和费用等信息,让村民看得起病。同时,对贫困患者提供精细化的诊疗方案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并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有效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助手机器人项目设立药品配送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了贫困村群众尤其是贫困患者缺少药品的情况,且贫困患者无需承担药品配送费用,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能享受“180”政策一站式结算。

  “旌德模式”让健康扶贫政策落地生根

  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启动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试点项目,将机器人培养为村医诊断决策、健康管理的助手,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助手机器人试点项目让健康扶贫政策落地生根,是对健康扶贫的有益探索,具体经验总结如下:

  坚持“三个导向”,即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融合导向,是项目的着力点。项目围绕解决基层医疗面临的三个问题,即人员缺乏、能力不高、效率低下,找准基层医改和健康扶贫两个关键点,即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环节——实现基层首诊;建立维护居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力求实现与现有医疗信息化全面融合,做到人工智能与基层公共卫生平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新农合平台互联互通,并能够获取原有一体机所有健康体检信息用于辅助诊疗。

  抓住“三个突出”,即突出政府主导、村医助手、贫困人口,是项目关键点。项目成功关键在于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项目的精准定位,对政策的严格把控,对进度的强力推动。基层医务人员尤其是村医的助手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升是项目的目标,将助手机器人优先用于贫困村,对贫团人口进行精细化管理,不仅能有效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还可为健康扶贫探索条新路径。

  做到“三个结合”,即做到中医和西医结合、预防、治疗、康复结合、医疗、医保、医药结合,是项目的闪光点。基层医务人员可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际需要选择相应诊疗功能,中西医互为借鉴,相得益彰。试点不仅限于疾病的诊疗,更侧重于群众的预防和康复,将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无病预防,有病治病并指导康复。此外,在医疗、医保等方面的结合有效地解决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推动“三个创新”,即“健康扶贫+智慧医疗”新模式、完善一套制度、锻造一支队伍,是项目落脚点。通过助手机器人辅助开展中西医诊疗、远程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改变传统看病就医方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能享受“180”政策一站式结算,进一步便民惠民,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通过健全完善项目收付费、运行保障、绩效考评、使用管理、培训和宣传等6个配套文件,为试点工作提供政策文撑。通过培训组建县、镇、村三级助手机器人使用队伍,编印《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使用问题解答》,不断提升助手机器人使用操作水平,为试点工作提供队伍保障。(吴振宇

(W)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