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全面升级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

时间:2018-12-0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何清湖 张冀东

  •针对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以年龄特点、职业特点、季节特点、地域特点、流行病种特点等不同群体为着手点,兼顾中医个性化诊疗思想和覆盖全体人民群众的可操作性,是进一步深化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的重要举措。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也需要秉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将传统的优秀思想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从而使中医药在防病养生、健康保健领域焕发新生,更好地为当代人的健康服务,也更加符合当代人对健康的认知。

  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积极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并发布《“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已经走过十年的风雨。回望硕果累累的十年,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的推广实施,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优势与特色,推动中医药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再次明确指出,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建设,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于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

  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在国家最新的系列政策规划中,将继续稳步向前推进,迈向下一个十年。在充分总结过去十年的工作经验和对问题反思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在下一个十年的开展,要坚持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

  辨证论治、以人为本的个性化诊疗思想是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医学满足当代人民群众对健康个性化需求的特色与优势。近年来,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威胁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因素逐渐由以传染病为主转向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庞大的医疗费用支出和巨大的身心痛苦成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关键。中医治未病“预防为主”的核心思想正是打开目前症结点的金钥匙。因此,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为导向是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进一步深化的重要原则。这也是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控制重大疾病中的特色与优势的具体体现。

  针对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以年龄特点、职业特点、季节特点、地域特点、流行病种特点等不同群体为着手点,兼顾中医个性化诊疗思想和覆盖全体人民群众的可操作性,是进一步深化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的重要举措。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

  近年来,借着国家大力扶持中医药和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东风,健康产业快速蓬勃发展。《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健康服务业市场的迅速扩张也成为扩大内需,拉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健康产业是在新时代背景下迅速崛起的朝阳产业,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颁布,中医药在健康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凸显,以中医药为特色的食品业、旅游业、机械制造业、养老业等不同行业纷纷涌现,市场环境欣欣向荣,市场潜力不可估量。但是,在火爆异常的市场竞争中,必须坚持以“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原则为基准点。

  我国各级政府对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是充分建立在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我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的,也是我国健康产业未来发展的风向标。因此,准确把握政府引导方向,是整个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从业者必须牢牢把握的方向盘。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的驱动力,保持健康产业市场的良性竞争,同业者相互借鉴,相互竞争,共同发展是保持健康产业市场活力的内在驱动力。

坚持开放包容,创新发展

  创新是我国各行各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坚持“开放包容、创新发展”是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中医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指导思想,是经过中国古代医家千百年来不断验证和淬炼之后的精华。现代中医药的发展经历了两千多年不同时代的变迁,其开放包容的特点也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医药在西学东渐的浪潮中不断吸收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才能适应不同时代发展的特点,从而使中国传统医学精髓能够在不同历史时期为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催生了现代医学领域一个又一个的突破,从而能够在我国卫生行业占据主导地位。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也需要秉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将传统的优秀思想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从而使中医药在防病养生、健康保健领域焕发新生,更好地为当代人的健康服务,也更加符合当代人对健康的认知。中医诊疗器械、健康食品、特色诊疗技术的开发,中医健康管理学、中医亚健康学、中医体质学等新学科体系的构建,中医健康小屋、中医智能穿戴设备、中医家庭医生等新型服务模式的探索都是中医学在新时代背景下开放包容,与不同学科、不同科技交叉融合的新体现,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所作出的有益探索。

坚持规范有效,弘扬特色

  中医药是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是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瑰宝。因此,全面升级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原创优势。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来源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是中国传统文化淬炼的精髓,因此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更加贴近我国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这是进一步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深入开展的先天优势。近年来,在中医热的浪潮下,中医医疗养生保健服务相关机构和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其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假大师”和“万金油”相继登场,不仅扰乱了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也给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实施推广蒙上了不良的名声。

  因此,整顿中医养生保健市场、规范中医医疗与养生保健相关服务标准是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全面升级的重要工作内容。中华中医药学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等中医药权威学术组织要充分发挥在业界的影响力,借助专家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制定中医治未病的相关标准并大力推广,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相关从业者提供规范化的权威依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迈过风雨兼程的十年光景。回顾十年岁月,中医药为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展望未来十年,我们依然步履坚实,重任在肩,相信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在未来的十年会书写更加辉煌的明天。(何清湖 张冀东)

(T)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