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管理

宜春打造基层中医药工作样板

时间:2018-12-1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兰亚青

  江西宜春市市委、市政府以打造中医药强省的先行先试区和中医药振兴发展宜春样板为目标,以创建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抓手,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进中医药服务能力快速提升。

  宜春市地处江西省西北部,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一份子。作为江西省的中医药强市,宜春市已经把中医药发展作为经济支柱产业来定位,以打造中医药强省的先行先试区和中医药振兴发展宜春样板为目标,以创建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抓手,紧扣建设标准,有效促进了全市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目前,全市共有中医类别医疗机构173家,其中,公立中医医院12家(三级甲等1家、二级甲等10家、二级乙等1家),民营中医医院8家(二级乙等1家,一级7家),个体中医类别诊所、门诊部153家; 全市共有社区卫生中心1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7个,乡镇卫生院169家,村卫生室2187个。自宜春市创建市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以来,该市通过优化中医药发展环境,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提高中医服务能力,全方位推动了该市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

  政策保障,搭建中医药振兴发展新平台

  宜春市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坚持把中医药作为支柱产业来打造,近年来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人才队伍建设、医保政策倾斜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2016年以来,宜春市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密集出台了各类文件10余件,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方案等文件均以市政府名义印发;2017和2018年,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两次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地方党委、政府对中医药工作的高度重视。

  特别是宜春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以来,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明确了发展“生态+大健康”产业、打造“区域性医疗健康养生中心”的定位,中医医疗、健康养生等方面的利好政策进一步明晰,为宜春市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健全中医药事业发展组织机构。宜春市积极贯彻落实中医药法,市编办2018年批复成立了宜春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处级),在江西全省11个设区市中率先设置了中医药管理局,为健全中医药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形成培育中医药特色健康产业,探索中医药医养结合新机制,中医药与养老、养生、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新局面。

  做大做强市级中医院。对中心城区医疗资源进行了优化整合,拟投入2.4亿元组建市本级中医医院,已印发实施方案,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探索符合中医药特色医保支付方式。为进一步落实相关中医药医保优惠政策,探索符合中医药特色的医保支付方式,推进全市深化医改工作,确定了万载县作为全市中医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县。将门诊统筹纳入该院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额预算管理,并在报销比例、次均门诊费用、全年累计最高支付限额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这一做法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患者选择中医,有效扩展中医药服务领域和范围。

  真抓实干,推进中医药服务能力快速提升

  宜春市作为江西省首个“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为巩固创建成果,“擦亮金字招牌”,该市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地市级)为抓手,全面推动了全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新一轮提升。

  目前,全市10个县市区已有9个获得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全市基本建成以中医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

  2017年,全市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完成总收入9.54亿元,中医药品收入1.17亿元,非药物治疗收入1.85亿元,总诊疗人次147.94万人次。目前,全市中医医院拥有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个,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培育项目1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9个,省级基层中医特色专科项目35个。

  多年来,宜春市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全市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提升方面有所作为。

  宜春市促进了县级中医院服务能力提升。丰城市中医院在原址新建并投入使用,樟树市、靖安县、宜丰县中医院分别投入2.5亿、1.2亿、2.8亿异地新建,高安市、万载县中医院新建了门诊综合大楼,基层中医医院面貌焕然一新。促进了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设置了中医科、中药房,并按照“相对集中、统一标识、打造中医文化”的原则建设了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项目数183个,中医药综合服务区覆盖率达到98.4%。加强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该市积极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共向基层卫生院推广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20项,专业领域覆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推拿、骨伤等。高安市中医院评为全国首家县级痧疗罐疗中医特色项目建设基地。目前,乡镇卫生院均能开展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88.4%的村卫生所能开展4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切实增强了中医药事业发展后劲。

  特色引领,探索中医药健康服务新模式

  宜春市积极响应江西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布局,以全国首批38个健康城市试点为契机,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提出了以中医药理念引领健康城市创建的框架思路。

  创建中医药特色突出的健康细胞示范单位。以中医药知识传播校园、中医药文化走进单位、中医药理念融入家庭为主题,开展健康文化宣传活动。目前,已列为创评对象的有健康家庭100个、健康促进学校10所,健康促进机关20个,健康医院10个。

  深入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促进活动。该市先后组织开展了“中医药知识竞赛”“合理膳食健康巡讲竞赛”“中医药科普讲座”等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促进活动,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

  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将中医药元素渗透到温泉文化中,将中医药养生保健特色服务理念融入旅游休闲、疗养度假、养老保健等产业,樟树岐黄小镇建设项目全面启动,进一步探索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医养结合健康服务体系。

  积极开展外省江西籍医务人员回乡义诊。万载县编撰了《中国万载常见中药资源图鉴》。株潭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独具特色,出诊老中医具有较高知名度,有相当一部分区域外病人专程前来就医。新开村卫生室乡村医生1人传承了中药散剂制作工艺,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较好效果。袁州区桥头社区卫生服务站拥有2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在下午非高峰时段仍有近20名患者在候诊。袁州区、樟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温汤镇温泉养生具有强大的群众基础。

  攻坚克难,全面建设“健康宜春”

  虽然宜春市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与区域性医疗健康养生中心的定位相比,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中医药医疗健康服务供给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一是工作转型压力较大。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老龄化程度的加速以及生育政策的调整,康复养生、老年护理、妇幼保健等薄弱环节的矛盾将更为凸显,从传统的中医药医疗服务向中医药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工作转型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二是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医疗机构品牌知名度不高,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在全省有重要影响的中医药学科带头人,人才难招、难引、难留现象较为突出,与人民群众对高质量中医药医疗健康服务要求、良好就医体验的期盼仍有不小差距。三是健康产业发展滞后。市民群众治病意识强,防病意识弱、保健意识差,大健康、“治未病”理念尚未普及建立,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独特优势认识不足;中医药健康产业还处于蓄势待发状态,还有许多工作难点需要去攻克。

  下一步,该市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发展中医药的战略部署,围绕“健康宜春”建设和打造中医药振兴发展宜春样板为目标,全面推进该市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要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形成市级中医院为龙头,县级中医院为骨干,乡镇(街办)中医综合服务区全覆盖的中医服务网络。一是组建完成市本级中医医院。在全市做大做强一所中医医院,使之成为中医药特色突出、中医药全方位融入,集教学、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养生养老六大功能为一体的新型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有效发挥对所辖县市中医医疗机构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二是全面升级县级中医医院。切实履行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举办中医类医院的主体责任,加强县级中医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条件,优化中医医院发展环境。三是做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条件建设,继续做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全面完成国家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项目,强化中央和省级财政中医药专项资金的绩效目标和预算执行监管。四是做精社会办中医。进一步落实《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鼓励有实力的社会办中医医院、中医诊所和门诊部(中医馆、国医堂)规模发展,发展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和护理院,支持提供中医特色的老年病等服务,形成中医医疗服务网络的有力补充。

  要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院校教育。深化医教协同,加强与国内相关中医药大学合作交流,采用定向招生、定向就业等方式,培养宜春中医药紧缺人才和鼓励学生到基层工作,建立院校与医院联合培养机制。二是深化继续教育。完善该市中医药继续教育制度,开展“西学中”人才培训工作,推进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实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探索开展中医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三是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杏林计划”,加强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培训,培养具有深厚中医理论功底、扎实中医临床诊疗能力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

  要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一是推进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以“宜春市中医疾病防治专科联盟”为抓手,推动该市中医医联体建设,引导中医优质资源下沉和共享。二是加强县级中医医院能力建设。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推拿、骨伤、肛肠、老年病等中医特色优势专科(专病)和临床薄弱专科、医技科室建设,强化中医诊疗技术水平,提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三是大力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基层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以及疾病康复中的作用。

  要加强基层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能力建设。一是促进中医药与养生结合。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中医诊疗,推广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技术方法,发挥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中的独特作用,推动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二是促进中医药与养老结合。推进二级以上中医医院与养老机构开展合作,支持有中医特长的医师在养老机构开展疾病预防、营养等非诊疗性健康服务。三是促进中医药与健康城市建设结合。将中医药元素注入到城市管理、建设、发展的各个环节,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发展,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以“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等活动为载体, 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提升工程。 (兰亚青)

(W)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