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湖北省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不断挖掘中医特色,发展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经过数十年积累,打造出颇具影响力的中西医结合“王牌科室”——

“瞄准”结合点 建强中西医结合科室

时间:2019-01-3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罗乃莹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在防治肿瘤、心脑血管病等重大疾病领域中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引人注目。在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的探索中,中西医结合医院无疑是走在前列的第一梯队。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在中西医结合临床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总结经验,打造出在华中地区颇具影响力和口碑的优势科室。该院神经内科创建二十余年来,在临床诊疗思路和人才培养中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理念,找准中西医“结合点”,以创新为重点、提高疗效为目标,不断探索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找准“结合点”,做强优势病种

  找准“结合点”是中西医结合的关键所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陈国华认为,中西医结合是为了解决临床中单独使用中医和西医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存在的不足,通过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有机结合来提高诊疗水平。但在现代医学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深化对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促进中西医理论互通和中西医学的有机融合依然是学科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核心问题。

  近年来,该院神经内科根据自身的临床实践,围绕中西医结合学科内涵,从治未病理念出发,针对脑血管疾病的院前急救、介入术围手术期处理等环节拓展学科外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干预,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科室团队以“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临床适宜技术”“中医药临床运用研究”为支撑,探索和总结中西医结合临床运用方法,为中西医结合研究和中医药发展提供思路。经过团队几代人的多年经验总结,先后形成了在脑卒中不同阶段进行中医药介入治疗、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的中药应用、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同时中药调理、痴呆病中运用黄连解毒汤等诸多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逐渐形成科室规范,并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科室还优化和完善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科室针对中风、眩晕和痴呆三个优势病种临床存在的难点,围绕临床疗效,重点在神经介入、动静脉溶栓、中风康复、二级预防等环节开展临床攻关,发挥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各自的优势,对优势病种进行临床疗效总结分析,并不断优化和完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近年来,神经内科开展中风患者吞咽困难的系统性康复治疗、心理康复治疗、语言康复治疗、中药透皮吸收康复理疗、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中风、中药内服、中药离子导入、穴位注射、敷脐疗法、火罐疗法、推拿疗法、熏洗疗法、针灸疗法、刮痧疗法等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同时实施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均能够掌握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护理技术,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简便验廉”的中医药优势得到发挥,受到患者好评。陈国华表示,目前神经内科病房开展中医综合治疗人次占专科总治疗人次的比例达到50%以上。

  陈国华介绍,为了更好地评估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疗效,科室团队制定出中西医结合的诊疗和疗效评价体系,通过“七个评价体系”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内容涵盖临床疗效(含治愈率、好转率、复发率)、病死率、疗程、药物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费用、科研支撑、同行认可度等方面。

注入中医特色,创新诊疗理念

  2002年,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协作组建了湖北地区第一家“卒中单元”,同时在临床实践中逐渐注入中医特色,形成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这一诊疗理念不仅充分利用中医对卒中病因、病机、症状和预防、治疗、康复等多方面的丰富认识,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贯穿到卒中治疗管理的全程之中,还充分发挥中医药多系统、多途径、多环节整体调节以及毒副作用小等优势,挖掘中医药方剂及中医外治法特长,充实科室的技术特色。

  通过建立脑卒中急救站,将院内急救与院前急救无缝对接;建立以卒中健康管理师为核心的新的管理模式,该院将院里治疗与院外随访指导有机融合,形成更有效的卒中病人管理系统。对每位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评判,制定最佳的检查、中西医结合治疗和预防方案。同时积极开展早期、规范化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

  联合武汉周边地区相关医疗单位,在开展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内涵建设、脑卒中质量持续改进的相关研究中充分发挥中医“简便验廉”的优势,坚持开展基层卫生人员的中西医结合防治脑卒中相关技术培训,优化中西医结合管理服务模式。

  近年来,科室建立起卒中数据库和随访模式。通过卒中筛查和卒中登记,建立了脑卒中三级预防管理、溶栓治疗患者、介入治疗患者、卒中后抑郁患者、血管性痴呆患者等卒中相关数据库。根据中医“未病先防、即防早治、已病防变、病后防复”原则进行卒中相关健康教育,在整个随访过程中对患者的健康状态及健康风险进行指导,达到辨识病理体质、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目的。

  “经过多年发展,脑卒中患者治疗情况的平均住院日、病死率、病残率与专科建立前比较均明显下降,显示了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理念的突出优势。”陈国华说。

丰富人才结构,创建学习型科室

  中西医结合既体现在医学理念和临床实践层面,同时也关涉人才队伍建设和科室管理。科室依托医院的平台优势,陆续引进湖北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院校的博士、硕士。形成了一支人才梯队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各亚专业方向人才配备齐全、学缘结构多元化的医疗技术队伍。

  “引得人才是第一步,如何加强中西医之间的沟通,真正形成‘1+1>2’的合力,才是中西医结合科室建设的难点。”陈国华说,为此科室制订出“西为中用,中为立足之本”的发展战略,通过西学中班和科室常态化学习制度建立中西医互学、互助机制。

  陈国华介绍说,一方面,科室借助医院开展的西学中班等制度,打牢医务人员的中西医结合基础。另一方面,科室在临床诊疗与护理、人员培训与技术交流等方面强化中西医结合相关内容,加强文化建设,通过人员双指导等制度真正将中西医结合制度化、规范化,从而贯彻到日常诊疗之中。

  创建学习型、创新型科室。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科室实行负责人竞聘上岗,开展医护人员科室学习制度,选派学术骨干外出进修。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科室传帮带的学习交流氛围。

  科室将病区走廊建成中医药文化长廊,介绍科室的特色疗法、展示工作人员风采、古代医学大家的名言警句以及中医知识等。科室还扩建并美化示教室,并请专业人员制作科徽,谱写科歌,突出中医药文化内涵,一系列举措使科室全体员工更加明确了方向、责任和目标,促进了科室的团结协作,不仅提升了科室凝聚力,还在患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科室形象。(罗乃莹)

(A)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