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高位推动 优化环境 创新模式

激发中医药健康服务新活力

时间:2019-02-0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易凌炜

  加强新时代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建设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具体行动,是满足广大群众对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的客观要求。江西省新余市从高位推动入手、从优化环境着力、从创新载体给力,积极探索新时代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的新路径,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中医药健康服务,实现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中医药健康服务全提供,乡镇卫生院(含村卫生室)中医馆(角)全建成,基层医护人员中医适宜技术全培训。

高位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近年来,新余市加强顶层设计,高位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通过优化政策环境、硬件设施,创新服务模式等,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高位推动、营造氛围,凝心聚力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建设

  新余市把高位推动、营造氛围作为探索新时代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的切入点,制定《新余市“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新余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成立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市推进中医药发展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民生工程、纳入人大政协重点督查内容、纳入各医疗卫生单位年度绩效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项目分配、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合格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实行半年一督查一通报,年底对工作进展缓慢、落实不力的地区进行约谈。

  同时,将中医药文化元素融入人口健康文化阵地建设,建设以雕塑、温馨提示、中医知识长廊为主体的人口健康文化园、人口健康文化庭院,举办中医药文化节、组织“悦读中医经典”等活动。同时,在医院围墙绘制百草药知识墙,在走廊制作名中医简介及中医养生格言长廊,在医院门诊大厅、过道等处悬挂以中医治疗八法、中医特色疗法、名人名医等为主要内容的图文并茂宣传板块;村卫生室统一悬挂人体针灸脉络图、神奇的热敏灸、中医体质辨识、春夏秋冬中医养生等宣传板块;在健康新余微信公众号设立中医养生专栏,编制并推送中医养生知识,推广八段锦健身等。

优化环境、完善保障,不断夯实中医药健康服务基石

  新余市把优化环境、完善保障作为积极探索新时代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的基础,将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为实施健康新余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高铁新区规划健康产业园1处,园区专门规划设有中药百草园、中药材规范种植园、中医药主题文化游乐园、中医药文化街、中医名家馆、健康养老园、居家养老社区等项目,引入养生、养老、中医药健康旅游、休闲度假理念,努力打造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投资1亿多元新建新余市分宜县中医院,预计2019年实现整体搬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300万元,县(区)按1:1比例配套,启动中医馆建设项目,不断改善中医药诊疗环境,优先配置中医诊疗设备及视频网络系统,重点培育中医优势病种和中医特色专科,实现中医馆建设全覆盖、标准化。筹资400万元,建设400个村卫生计生室中医角,配备必要的中医诊疗设备。

  同时,新余市不断深化中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利用药品耗材招标采购腾出的空间,同步调整市、县、乡三级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先后调整中医诊疗、康复等中医医疗服务价格118项。制定完善了医保相关政策,对城乡居民医保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门诊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经基层转诊到上级医院的参保人员,报销比例在原来基础上提高5%;城乡居民在本县(区)中医院门诊接受中医药治疗纳入门诊统筹范围,其医药费用按40%比例补偿。降低基层特殊慢性病门诊统筹起付线,提高基金支付封顶线;扩大基层医疗机构用药范围,适当增加中医药品品种数。

  分宜县出台中医技术服务医保优惠政策,参保人员在县中医院门诊接受中医药治疗纳入门诊统筹范围,其医药费用按40%比例补偿,且门诊统筹补偿不设起付线。高新区积极落实中医药在城乡居民医保报销中的各项优惠政策,中药报销比例在原基础上增加5个点。

  将中医药服务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主体拓展为包括中医医生在内的家庭医生团队全体成员,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配有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生;中医及康复治疗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可享受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健康指导等免费服务。

  出台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医院转型发展,在新余第四医院整合中医医疗、康复护理等资源,设立银河园老年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医疗保健、康复护理为主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积极拓展社区养老服务,将中医医疗、护理、保健等服务融入养老服务范围。

  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事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就发展绿色中药材种养业、绿色智能中药制造业、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提出了11项重点任务,明确了支持中药材种植的财政补助、适当提高中医药服务项目价格等政策。

创新载体、提升素质,努力激活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动力

  新余市把创新载体、提升素质作为积极探索新时代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开展名医、名科、名院建设,每年安排中医服务能力和设备建设专项经费300万元,重点建设省、市临床重点专科、基层特色专科和中医优势病种区域治疗中心。

  制定并实施《新余市创建热敏灸应用示范村镇实施方案》,在全省率先开展热敏灸技术推广“老有所艾”惠民工程试点,通过建立组织推进体系,推进热敏灸进家庭,加强专业技术团队建设,组建中医药志愿者服务队伍,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艾草产业融合发展等举措,重点打造5个热敏灸应用示范乡镇、10个热敏灸应用示范村。在示范乡镇的卫生院设立热敏灸理疗室,示范村的村卫生计生室设立热敏灸体验站。同时,着力推进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创建热灸敏应用示范基地,运用信息技术建设推广应用平台,广泛开展适宜技术技能培训,努力实现10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投资100万元,建设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完善推广网络、健全推广机制,培育一支能够承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任务的师资队伍。积极参与医联体建设,市、县中医院与10个乡镇卫生院和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利益共享、业务协作”的医疗联合体,选派专家每周到乡镇卫生院开设预约专家门诊,进社区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巡诊,带动分级诊疗和基层服务能力提升。

  大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训,组织开展中医临床技术骨干重点培训、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2016年以来,共培训技术骨干542名;开展学术交流、学术讨论和技术指导,带动中医针灸诊疗水平提升;依托江西中医药大学联合办学,举办“西学中”培训班;委托江西九风医学教育机构开展乡村医生技能培训,培训包括三部六病九治法、针刺疗法、灸疗法、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内容。

  创新中医药志愿服务模式,在全市招募中医药志愿者服务队88名,每周利用一天双休日,进村入户开展热敏灸知识、中医药健康养生大宣讲,着力营造全民爱灸、信灸、用灸的健康养生氛围。并结合自身专业优势,耐心细致地为群众开展艾灸治疗现场体验活动,手把手地指导群众使用艾灸相关疗法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深受当地群众称赞。志愿服务启动以来,中医药志愿者服务队共为群众提供艾灸服务1000多人次,提供健康检查1200多人次,发放热敏灸体验品3000多份,发放艾灸疗法等科普知识读本3200多本。

加大扶持力度,促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再提速

  从实践来看,新余市在推进新时代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建设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基层中医药保障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健康知识普及有待进一步加强。

  笔者建议,新余市下一步通过完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扶持举措,优化人才培训模式,提升群众对中医药文化认识,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让中医药真正融进人民群众生活。

  加大基层中医药发展政策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投入,重点支持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公立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以及中医药人才培养。完善相关财政补助政策,制订有利于公立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补助办法,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与服务。改革中医药价格形成机制,适当提高中医服务尤其是非药物治疗等项目价格,将符合规定的中医诊疗项目、中成药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才编制数,确保基层有人干事;按照“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要求,将生态中医药产业发展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在制定发展战略、实施工作规划、开展生产活动时,自觉坚持生态中医药产业规划前置、生态中医药产业政策统筹、生态中医药产业发展优先的原则,努力形成生态中医药产业优先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管理体制、筹资体制、法制体系。

  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保护、鼓励有丰富经验的老药工培养年轻药工,对现存中药炮制方法进行调查、分类、整理,建立老药工技术档案。支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开展协同创新,传承发展中药炮制技术,加速中药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现代化,创新发展中药新型饮片。

  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训教育。大力实施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培训战略,采取政府资助、个人自愿、定向选择的模式,在高等医科院校和省级中医院建设中医药人才培训基地,每年有计划地为各地培训中医药人员;与中医药院校联合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培训计划,增加中医药专业招生计划,为基层免费培训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与院校联合开展“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培训,为基层输送全科中医技术人员。

  建立引导人才流向基层的倾斜政策,推进县域内卫生人才县管乡用、乡管村用;对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副高以上人员、医学类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每年选拔一批乡镇卫生院优秀骨干医师进行重点培养;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每年扶持一批乡镇卫生院特色科室建设。

  加强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教育。组建优秀的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队伍,大力拓展宣传普及渠道,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及各种有效途径,全方位、全领域、全人群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和文化,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医疗保健知识和科普文化需求。

  大力宣传中医药方针政策和发展成果,增强社会对中医药的普遍认识与认同,为中医药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

  创新中医药文化宣传平台,加强与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重要宣传媒体的合作,拓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渠道,提升中医药文化宣传效率。

  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健康文化建设规划、融入医院文化发展大局,打造一批以中医养生为主体的中医健康文化园、中医健康文化庭院、中医健康文化一条街、中医健康文化展示墙等宣传载体,倡导中医养生理念、传播中医健康知识、传递“治未病”意识。

  积极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提高中医药的社会认知度,大力弘扬中医药行业优秀传统文化。(易凌炜)

(A)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