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我与中医药法】医教研结合发展中医儿科事业

时间:2019-02-1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袁洋 陈光明 王加华

  中医药法颁布实施后,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儿科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全面动员,积极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开展中医药法专项培训和学习,掌握和了解中医药法律、法规和政策,并围绕中医药法的精神及学科、专科发展实际,开展相关医、教、研工作。

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优化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结合本地区儿科发病规律及中医儿科发展实际,盐城市中医院儿科围绕“小儿肺系疾病研究、小儿脑病研究、儿科外治法研究”等方向,重点制定与优化小儿顿咳(百日咳综合征)、小儿肺炎喘嗽(病毒性肺炎)、小儿风温(病毒性脑炎)、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痄腮(流行性腮腺炎)等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并作临床疗效评价,使之更具规范、疗效优势突出,并能在全国推广应用。

  挖掘特色疗法、研发中药制剂。科室不断挖掘中药特色疗法,包括中药熏蒸疗法、敷贴疗法、冬令膏方使用、中药足浴疗法、专科制剂研制、小儿推拿疗法等,现已建立起科室-小组-个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

  中医药法第三十一条指出,鼓励医疗机构配制和使用中药制剂。借力中医药法,目前,科室已拥有专科制剂10种,如“痉咳静、健胃宝冲剂、三香散”等,并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在防治小儿厌食、顿咳、肠绞痛等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了中医药治疗儿科疾病“效优、价廉”的优势。制定“黄芪止嗽饮、桑杏前桔汤、镇咳涤痰汤、清肝饮”十余种临床疗效显著的科室协定方,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已具备开发新制剂基础。

加快专科人才培养

  科室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制定了各级各类人员培养计划,通过学历提升、师承学习、继续教育、人才引进、进修学习等途径人才培养。

  科室要求35岁以下必须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鼓励硕士研究生学位人员攻读博士,进行学历提升。目前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人,拟培养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人。定期外派科室骨干赴上海、江苏南京、北京等地知名医院进修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科室现有国家级、省级名中医工作室各1个,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名、学术继承人2名。积极安排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进行师承学习,主要通过临床跟师、门诊、查房、整理老师医案经验,撰写跟师学术论文,参与编写专著等形式,继承名师学术经验。积极鼓励科室人员参加国家、省、市人才项目。通过邀请省内外专家前来讲学,拓宽了学术视野,掌握和了解最新中、西医儿科前沿临床知识,提高临床水平。

多举措提升学研能力

  科室积极围绕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以“顿咳、风温、肺炎喘嗽”等优势病种的中医药防治为切入点进行科学研究,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级课题,撰写高质量论文。主持制定《小儿风疹中医诊疗指南》《小儿口疮中医诊疗指南》等行业指南,在行业内推广实施。参加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协作组关于儿童急性咳嗽、慢性咳嗽、肺炎喘嗽、痄腮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制定与临床验证工作。

  举办名中医学习经验讲习班,向省内外儿科技术人员传授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小儿顿咳(百日咳综合征)诊疗技术,向兄弟科室推广了“肺肝同治”“涤痰熄风”等治则治法及专科制剂“痉咳静”应用技术,提高了中医药治疗小儿顿咳优势的社会认可度。利用国家、省名老中医工作室平台,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李乃庚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进行整理、研究和利用,并对本地区民间中医药工作技术方法进行整理。(袁洋 陈光明 王加华)

(A)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